辦公室空調溫度是誰決定的?從科學觀點,看女性工作者遇到的性別問題

原來,現在中央空調的溫度是以歐美男性所設置的,而亞洲女生最合適的空調溫度應在 25 ~ 26 攝氏之間

--

女性工作者在辦公室裡,應該更好被對待。圖片來源: StockSnap.io

為什麼你要讀這篇文章?

因為很有趣。你有想過連辦公室的空調系統,可能都在創造不利於女性工作者發揮長才的工作環境嗎?原來,現在中央空調的溫度是以歐美男性所設置的,而亞洲女生最合適的空調溫度應在 25~26 攝氏之間。太熱讓你頭暈目眩,但是太冷不僅讓你感冒,連帶降低工作生產力。

文/ JANDI 特約編輯陳妤寧

辦公室的空調溫度,是誰說了算?

臺灣快要開始邁入駭人的夏天了,對臺灣的上班族來說,能逃入冷氣房辦公似乎是老闆之恩、員工之福。不過可能也有些如我或林黛玉一般體弱的上班族,必須在辦公室常備一件外套,因為有些辦公室的冷氣開起來強到要人命(以及北極熊的命);相反地,當辦公室裡有人抗議冷氣太冷的時候,又會有其他人煩惱於空氣太悶的問題。

有趣的是,在美國長期以來,辦公室建築物裡的空調溫度,並不是能由單一某個管理者隨心所欲去設定的,相反地,此刻建築物裡最適切的溫度,會由一個被稱為舒適度不滿意百分比值(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簡稱 PPD)的公式所決定,而這個 PPD 公式源於 1960 年代一位髮型特殊、專門研究室內環境的丹麥教授 Povl Ole Fanger,對他 1300 位學生所做的實驗而制定出來的。

我專門研究室內環境。圖片來源:WIKI

為什麼女同事冷個半死、男同事們仍然昂首闊步?

PPD 公式把很多環境因子都納入考慮了,包括建築物的濕度、氣流,還有人體的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身體會產生的熱能等參考數值。不過,2015 年在自然期刊《Natur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這個看似周全的計算方式有個為人所忽略的漏洞:每個人的基礎代謝率不同,而 PPD 公式採用的基礎代謝率數據,是以一位 40 歲、約 70 公斤的男性(想必同時也是白人)為基準。

「基礎代謝率」指的是我們在靜止的自然狀態下消耗的最低熱量,和每個人的不同體型與生理性別最有關係,而這兩項剛好是 PPD 沒有納入的變因。

想當然爾,不在這個體重也不是這個性別的人,在冷氣房中不會是感到舒適的族群。

由於女性通常較男性擁有較低的基礎代謝率、身體產生的熱能較少,也就較容易感到寒冷。

研究指出,女性的基礎代謝率較男性低 20~32% --也就是在 PPD 公式中被認為是標準基礎代謝率的男性。這個研究結果彷彿在暗示,PPD 公式也該開始考慮女性工作者在辦公室中的舒適度了。

怕冷,是一種會傳染的感覺

也許你會說,無關男女,辦公室空調應該多照顧怕熱的人嘛,畢竟怕冷的人,只要加件外套不就能解決了嗎?

不過 2014 年的這份研究則指出「怕冷的感覺是會傳染的」--即便只是看著有人遭受酷寒的影片,坐在電腦前的你恐怕也會不自覺地打個冷顫。這個貨真價實的科學現象是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造成的,鏡像神經元為人類的學習模仿能力提供了完善的機制,即使你強壯的身體本來對寒冷毫無所覺,當你看見身邊瘦弱的同事發抖或打噴嚏,也會影響到你對環境冷熱的判斷。

怕冷,錯了嗎? 圖片來源: StockSnap.io

女性工作者就該受到「冷落」嗎?

回到老闆的角度,辦公室如果太冷,對於員工的生產力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康乃爾大學的環境與人因學教授 Alan Hedge 和他的研究團隊對一個辦公室進行調溫實驗--在室內溫度從攝氏 20 度調為 25 度之後,排版出錯率降低了 44%、整體生產力也提昇了 150%。(但原始溫度 20 度也太冷了吧怎麼一回事!)

至於我們關心的人種差異,荷蘭馬斯垂克的人類生物學家 Boris Kingma 和他的同事針對日本女性和歐美女性的最適體感溫度分別是攝氏 25.2 度和 22.1 度。而且不只針對寒冷,女性的身體對於冷熱變化的感知都較為敏感。

如果智慧節能建築是未來的大勢所趨,那麼像 PPD 公式這類曾在人因歷史上有所建樹的指標,也需要被關注如何做出與時並進的調整。不戰性別,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追求一個真正能夠代表普遍上班族的基礎代謝率數值絕對是必要的。

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應該讓所有擁有長才的人都能在此充分發揮。否則不也是對他們才能的一種浪費嗎?

本文編譯自 Cold As Ice: The Scientific Reason Why Women In Your Office Feel So Cold And Men Feel Perfectly Comfortable, Dana Dovey, Medical Daily, Aug 3, 2015。內文援引之其他參考資料或研究來源可點閱超連結。

點擊圖片:體驗針對亞洲企業設計的通訊協作工具(JANDI)
喜歡這篇文章嗎,你可以:
1.拍手,給予 JANDI 團隊更多動力
2.追蹤 MediumFacebook 獲得更多生產力內容
3.追蹤「職場丼:工作生產力,向內管理社群 Work Productivity Don
陳妤寧,喜歡文字、喜歡專訪、喜歡網路新創世界裡不停做出解決方案的那份生機蓬勃。

--

--

曹凱閔 (KM Tsao)
JANDI Blog - 輕鬆合作,快樂工作

Swipe App Co-founder|ex-JANDI, 17Live, MAYO Human Capital|SEO, DAU Growth, B2B Content 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