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t Chen
山陽山陰 SANYO+SANIN
3 min readJun 24, 2018

--

緣日城市下的集體記憶|京都市集記事(一)

攝影|張哲惟

「第一次造訪某地,就是開始書寫它:地址並未被寫下,它必須建構自身的書寫。」 — — 《符號帝國》

1958年,京都與巴黎締結為姊妹市,讓早在1858年就開始的文化藝術交流,有了更進一步友誼關係上的承認,兩個相距9606.8公里的國家,皆在致力保留傳統文化連結的同時,卻又必須肩負大都會的機能,因而常被相提並論,而傳統文化在經過世代積累後,所造就的強大地域黏性,通常會體現在常民生活的採買,無論是京都人或巴黎人,針對日常採買,大多能自信地憑藉自家、工作區域附近的熟識店家完成,也因此走入市場、市集,逐漸成為理解在地的途徑。年歲1200年的京都,許多事物紮了深根,包袱也沈,各種約定俗成的習慣、普遍傳承的集體禮俗,共同建構了一部分的體質,而另一部分則來自於常民,那些錢湯裡的公共性、市場生活與工作的依存性、喫茶店的孤獨性,還有依附於重要文化場域、文化脈絡中的傳統市集。

|地域性大型市集|東寺弘法市、東寺がらくた市集|

晨間,從七条下塌處順鹽小路通銜接府道115號線的自行車道,停靠在後半段的彎曲引道望著京都車站後方,遙想原廣司運用鋼構、玻璃帷幕進行聚落的實踐,勇敢回應古都必須面向世界的課題,雖然車站周邊建物因特例措施可建設高度120米以下的建築,最終仍舊選擇將設計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或許也回應著建物高度不得超過最古老、最高木造古塔 — 東寺五重塔的老京都默契,由此可見東寺地位之崇高。

提及東寺,必須回溯至京都平安時代(西元794–1185年),一段佛教相當盛行的年代,空海(真言宗的開宗始祖)於西元804年隨遣唐使入中國唐都長安城學習,兩年後除了帶回密宗,更帶回了當時最新的文化藝術與土木技術。而位於東寺寺域內的北西方位,有一名為「御影堂」的建築,便是空海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眼前所見的金堂、講堂,甚至講堂內的立體曼荼羅等工程,皆是在這裡構思而成。西元835年3月21日是空海安詳圓寂的日子,追賜諡號為弘法大師,往後每月21日定期會進行「御影供」恭奉儀式,許多人抱持著緣日的信念前來參拜,因應參拜人潮,開始有個「一銭一服」的奉茶處,後續自然產生的群聚效應、多樣化攤販,即成為弘法市的濫觴。

年過700年後回頭來看,這整件事情皆源自於一場緣日的展策,無意間成就了一場關於神佛與人結緣的日子、相聚與共享的再現與再詮釋(Representation),市集反而是人們對於此結果所後設的定義。

Info|

— 東寺弘法市

日期|每月21日

時間|5:00–17:00

地點|京都市南區東寺(教王護国寺)

規模|京都市內規模最大(約1200攤)

— 東寺がらくた市集

日期|每月第一個星期日

時間|9:00–16:00

地點|京都市南區東寺(教王護国寺)

——原文刊載於《財訊雙週刊》第 535 期

--

--

Janet Chen
山陽山陰 SANYO+SANIN

生於日本神奈川縣,長於台北,畢業於輔大景觀設計,無縫接軌踏入策展領域至今已八年,持續在景觀建築底蘊之上建構自我思路,現為策展工作者。近期著迷於抱石、重訓、瑜珈之間的身體覺知開發,作品散見於《Shopping Design》、《La Vie》、《財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