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的特權》

Jason Z
jason-read
Published in
Apr 5, 2022
致富的特權

說到央行會想到什麼,想到大多數的人可能會想到中央銀行的總裁彭淮南,他幾乎成為央行的代名詞。身為史上任期最長的總裁,任期經過四五屆的總統,擔任幾近20年,被譽為14A總裁,深深地影響一代的台灣貨幣政策

相較於政府其他部門,大多數的人幾乎只知道中央銀行掌管著新台幣的發行權,並不是很了解中央銀行是幹嘛的,跟老百姓的生活幾乎沒有相關,但事實上央行無形中的政策深遠地影響台灣你我每一個人,為台灣創造穩定的環境時,同時製造了現在年輕人都在面對的夢魘:「房價高漲、低薪、工作沒有競爭力」的副作用。

本書雖然主要是檢討央行以及央行的貨幣政策,可能會覺得需要專業的經濟學與貨幣學的知識才能看懂。不過本書很詳細由淺入深介紹經濟學與貨幣學的原理,讓讀者可以更了解這些原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所以說也可以把這本書當成是一本科普的讀物。

匯率

控制新台幣的匯率是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責之一。一般來說,貨幣貶值有利於出口,假設原本台幣兌換美元為1比28,貶值之後變成1比30,相同賣一美元的商品可以換到更多的台幣;反之,貨幣升值有利於進口,因為相同一美元的商品,可以用更少的台幣就可以買到。

台灣為出口導向型的國家,所以央行一直以來的政策都是阻升不阻貶,不過書中指出,貶值不一定有利台灣的出口業,甚至是妨礙台灣產業升級的主要原因。因為在現在全球化專業分工的時代,從原料、加工器具的製造到成品的加工出口,都是各地專業分工完成,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獨立完成。因此就算台灣的出口業者出口的時候因為貶值可以賺更多的錢,但是進口原料與加工器具的時候卻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加減算起來,未必賺比較多。

而且加工器具因為台幣持續貶值的情況,長期以來都需要付出較多的成本取得,讓企業對於升級或更新重要的吃飯工具趨於保守或是根本不願意升級,這些企業就逐漸失去產業升級的機會。固守原本的技術,讓獲利越來越差,為了挽救獲利,便要求台幣再繼續貶值,陷入負面循環。

央行長期以來奉行的貶值的政策是否真的救到出口業者的成效尚且不評論,但是一般民眾卻長期以更多的成品購買進口物品,成本由全民負擔。

不從根本的技術上提升台灣的競爭力,卻從貨幣政策上,獨厚出口業者,但又未必讓出口業者更好,是書中大力批判的點。

低利率

低利率的影響,讓借錢所要付出的利息變低,也就會讓借錢的成本更低、更容易。這也讓原本沒有競爭力、應該倒閉的企業可以更容易借錢來苟延殘喘,維持一個不會倒閉但也不會賺錢的狀態。但是因為企業沒有賺錢,所以在這些企業的員工也沒有辦法加薪,薪水就一直維持在很低的狀態,這樣的企業稱為殭屍企業。而原本應該要好好利用的人力在殭屍企業被浪費掉了,無法釋放出來到競爭力強的企業,進行產業升級,讓整體的環境就陷入一個負面的循環。

低利率的影響不只影響企業,更是影響你我日常的生活。低利率讓存款的利息變得微乎其微,讓把錢放在銀行存起來變得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項。而市場上過剩的資金就會被大量投入房地產與股市當中,於是股市和房地產的價格不斷創新高,有錢投入房地產和股市的人的資產不斷成指數一直翻倍成長。

但是沒有錢投入資本的人把錢放在銀行的所得的利息本就微乎其微,加上物價成長的速度又大於利率,導致錢放在銀行反而價值會縮水。中產階職不但買不起房,購買力還縮水,讓社會上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盈餘繳庫

難道央行不知道台幣貶值和低利率對台灣經濟造成的影響嗎?書中指出,雖然不知道影響有多大或是有多正相關,但是央行肯定知道的。那肯定會有另外一個疑問,知道為什麼不提出改革或解決辦法呢?原因就在於央行的「盈餘繳庫」

央行和其他國營企業,像是中華郵政、中油一樣,要將賺來的錢上繳國庫供政府使用。而央行一樣要把操作外匯存底的盈餘上繳國庫,作為國家財政之用。但是央行上繳的金額到底有多少呢?書中揭露一個很驚人的數字,台灣最賺錢的企業 — 台積電繳交給政府的所得稅大約是350億左右。而央行上繳的盈餘卻是台積電的好幾倍達到1800多億。幾乎佔了政府所有財政稅收將近百分之十。

書中就批評,台灣政府財政收入依靠央行的盈餘繳庫的扭曲結構,正是妨礙台灣進步的主要原因。因為央行的主要目的是維護貨幣的穩定,制定穩健的貨幣政策,讓台灣的經濟平穩。盈餘只不過是央行在操作貨幣政策下的副產物,也就是說,央行並不是盈利企業, 不以賺錢為目的。但是台灣的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仰賴央行的盈餘,不然財政就會發生困難的時候,就給了央行很大的壓力。

貨幣的政策的制定再也不能因應國內外的情勢而做出適當的調整,還要考慮到如何賺錢,因為國家的財政收入如果少了央行的盈餘,將會嚴重短缺不足,政府將會無法運作。最根本的作法應該是加徵個人與企業的所得稅,彌補不足的稅收。在政治的考量下,沒有一個政府敢這樣做,因為這樣勢必會招致反彈,因此只好拿中央銀行開刀。甚至將盈餘繳庫明文規定為央行的職責,甚至是央行績效的指標。

央行為了上繳更多的錢,只好不斷實行台幣貶值與低利率的政策,試圖讓央行賺到更多的錢。央行的確也成功賺到更多的錢,外匯存底不斷創新高,而人民也沒有多繳稅負擔國家的運作。但是這樣隱形的代價卻讓一般的人民更難翻身,這樣畸形的財政結構,正是阻擋台灣階級流動的最主要因素。

央行封閉不透明

再來作者對於央行的批評是央行就如同國防部、軍情局、調查局等單位一樣,外界可得知的資訊非常少,沒有人知道決策的過程是什麼。

而書中指出,央行的決策雖然採共識決,固定會召開會議,由各個理事決定接下來的貨幣政策。但是這樣的會議通常流於形式,其中問題在於

  1. 理事為兼職,平常都有別的本業要忙,根本無法專注在此事
  2. 理事會的議程報告內容居多,討論的時間很少,重要的議題無法好好討論
  3. 重要的議題內容都是開會當天才拿到資料,與會人員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詳讀資料,只能草草讀過
  4. 央行的15位理事當中,除了正副總裁之外,還有邀請各界人士擔任理事,希望多方討論。但是其中有2個理事為經濟部長與財政部長,來自政府部門的代表。帶著政府的期待與壓力,讓貨幣政策朝著政府部門的期待走,有損央行的獨立性
  5. 綜上在表決的時候,在各種資訊不足的情況下,表決通常都會照央行所提出的方向走,幾乎不會有其他提案,讓理事們成為背書的投票部隊。

而外界對於央行的諸多批評,書中指出,央行回復批評的時候,大多不是接受批評,大多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資料,教條式地像在教訓批評者,而無視對央行不利的資料。

本書特別的地方

這本書絕大多數的內容都在批評央行,有趣的是,本書的作者即是央行的人和經濟學教授等等,批評最用力的不是我們這些市井小民,而正是央行自己人。他們敢站出來,回顧與檢討之前的所作所為,並提出有條有理的批評與建議,並向大眾開誠布公。不管放到各行各業或是個人身上,我都為都是非常不容易。畢竟批評別人容易,檢討自己很困難。具名出來檢討自己的機關或是上級機關,踏出這一步,才是改變的開始。

--

--

Jason Z
jason-read

哲學系畢業的前端工程師,大部分時間都在搞鐵路系統,喜歡寫程式外,更喜歡鐵道,欣賞路上每個平凡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