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to Self

Jean Huang
JeanMay
Published in
Nov 6, 2022

「我只是比別人早發現了一個事實 — — 你不能總往他人身上找尋快樂。」 — 梁朝偉

“You like the Smiths?” -500 Days of Summer

我在國中的時候暗戀了一個男生兩年,到現在想起來某些細節還是會覺得當時怎麼這麼好笑:我去福利社時總會帶大波露巧克力回來給他、暑假出國玩時幫他帶回 New Era的帽子、甚至考試時偷偷打pass給他答案⋯⋯每一個月全班重新抽座位的時候就是我最害怕的時候:萬一我跟他不再相鄰坐了,我是不是就不會再有機會跟他講話了?我不能幫他作弊的話,他是不是就不會再跟我要好了?好在我跟他身高相近,所以這樣的情況並不常發生。當然這個故事沒有什麼像樣的結局,那是個畢業後就幾乎不會再有聯絡的年代。我自以為多愁善感地決定把這份心意永遠藏在心底,並在畢業典禮的那個下午獨自哭了好長一段時間,以了表我對這份情感的重視與告別。

一下子十年的時間就要過去。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幾段關係,也不再是那個敢幫對方作弊,卻不敢表達自己心意的少女了。然而,我發現自己在戀愛時的某些部分卻一點都沒有改變:我在感情中會把自己的全世界寄託在對方身上、總是患得患失地過度討好對方、並且沒有了對方好像世界就要崩塌似的。我還記得第一個男朋友跟我提分手時,我在宿舍的床上哭得天崩地裂,連室友都拿我束手無策。我當時是真切地覺得自己不能沒有他,感覺身上的肉被活生生拔了一塊下來。那已是五年前,現在的我身上雖沒有少半塊肉,卻仍能共感那樣的難受。明明生活、學業、工作我都還算如魚得水,怎麼就拿感情這個軟肋沒轍?為什麼總感覺自己無法好好地跟愛人相處,總是隨時擔心對方離開而因此做出糟糕的行為跟決定?即便我現在能夠更加成熟地處理關係上的衝突,我總感覺自己的第一個念頭還是「他要離開我了!!我要先做點什麼!!」。而這個急就章的「做點什麼」,要嘛冷戰、要嘛亂提分手、要嘛大哭,總之通常都不是什麼好決定。

我是在很後來才知道焦慮型依戀這個詞的,也是在更後來才慢慢知道要怎麼跟這樣的自己相處。以下是在與不同好友很多或幾近崩潰或強迫冷靜或醒或酒醉或深夜或大清早的對話中,我整理出的一些散亂重點。散亂還真是散亂,請多擔待:

接受真正的感情並不理想

我一直都不是愛看偶像劇的人,然而卻也花了一段時間去了解到愛情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愛情曾經對我來說是兩個靈魂伴侶完全不用溝通、不用磨合,就能夠心有靈犀一點通快快樂樂長長久久。我們總是愛上想像中的對方的樣子,卻忽略了對方也是一個實打實存在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睡覺時間、自己摺內衣褲的方式。你希望對方能夠完全滿足你對朋友、家人、伴侶的需求,並將自己多維度的人際關係硬是砸在了一個人的頭上,這樣的關係並不sustainable吧?我們該做的是先接受感情不是完全理想的,甚或可說,大多時候並不是理想的。現實世界的感情就是這樣子,過度美化只會讓自己在感情裡迷失方向。如此一來便能夠擺脫一點遭遇無法控制的事情時,你浮出心頭的慌張與焦慮。

在感到受傷時先自我覺察

好友Z曾傳過這麼一段話給我:「如果我們能夠表達愛的最好的方式,是去控制我們對創傷的神經反應呢?」也許是原生家庭帶給你的自我保護機制,讓你在感覺快被拋下時感覺必須要採取強烈行動、也許是某一任情人讓你認為只有委屈求全你才不會失去一切。不管原因為何,你要能夠了解眼下正在遭遇的事情與以前的經驗並沒有任何邏輯上的關聯。如果在你感覺到受傷、慌張、即將把你的理性交給直覺去行動時,能夠慢下來一瞬間,想想自己是不是其實正在用過去的創傷經驗對現在的情況胡亂揮拳?慢下來後,再告訴自己:你已經安全了。你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對現實沒有掌控力的小孩,你也不再是那個別人將你丟下你便不知所措的少年。你不需要像自己溺水一般處理這個情況,你可以好好的坐在岸邊觀察並討論這件事情。透過這樣的自我覺察,我們才有機會能夠用最世俗最實際的方式去表達你的愛 — — 即在受傷之時仍能夠好好傳達自己的情緒。如此一來我們便能夠在不動搖感情的基礎上去真正地處理衝突。

愛己於是愛人

這也許是最重要也最難做到的一點:愛己於是愛人。在感情裡,若時常把自己的生活重心甚至生活目標擺在對方身上,最後失去方向時你僅能推卸給人心無常。然而這一切都是在「因為我人生的快樂圓滿要交給另外一人決定」的框架下。若我們能夠跳脫這個思考框架,去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完整的了,我們便能夠不需要向對方無止盡地索求情感上的確認和安撫。赫曼赫賽對於這個議題有著非常詩意的詮釋:

“We are sun and moon, dear friend; we are sea and land. It is not our purpose to become each other; it is to recognize each other, to learn to see the other and honor him for what he is: each the other’s opposite and complement.”

生而為人,我們應當互相celebrate對方的美好與快樂,而不是將對方同化,不是嗎?曾經我在感情中對對方的要求皆是非常平庸的、任誰都可以完成的期待,以致於失去了當初與這人互相吸引的初衷。交往前也許我欣賞他的獨立以及從容,交往後我卻嫌他不夠依賴或殷切;以前他吸引我的天馬行空與不拘一格,卻在現在成了無法被制約的不負責任。那要如何打破這個局面呢?你得設想一下這段感情之外的你會是什麼樣子:你在乎的是什麼?什麼能夠使你真正動容?你一直想寫的那本書完成了嗎?你現在的工作你真的滿意嗎?你一直想學的課程報名了嗎?這個世界還有什麼你想去看的地方嗎?找到你的那個Drive後,你便開始能夠找到在這個世界上的立足點,從而真正地以「個人」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所以雖然老套,但能夠愛自己是擺脫被遺棄的焦慮的首要之務,也是唯一能夠好好愛人的方式。

最後,你要知道這些好的與不好的感受都會過去

「你要把他當成你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課題來處理。」這又是某一次凌晨的電話裡,Z對我說的。他還沒睡,而我早已起床。「你現在也許感覺很安全,但你絕對會再遇到讓你感到不安的時候,反之亦然。但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是可以回到這個狀態的。你走過這條路所以你不會忘記。」他們說生命中最快樂也最感傷的一句話是 This too shall pass,不管快樂或悲傷,這些感受都會過去。不需要對這些感受張牙舞爪,而是認知到後慢慢梳理。如同在漲潮的時候耐心等待潮落,或在雨天安靜地等待雲散去。願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