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威尼斯|水都浪漫是水、悲傷也是水

Jocelyn
Jocelyn’sDaily
Published in
5 min readNov 19, 2019
沒有「營業」的貢多拉船

這趟為期兩週的義大利之旅,來到了第三個城市。第一個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羅馬,接著美第奇家族迷必去的佛羅倫斯。第三站,我們來到了浪漫水都威尼斯。

櫥窗內、童書裡,威尼斯最純粹的樣貌

這不是一篇快樂遊記,這是整趟義大利旅程,心中最沈重的一天。踩著觀光客才會有的塑膠鞋套,我不知道應該繼續探索漲潮後的威尼斯,還是應該褪下塑膠鞋套回到住處,等待潮水退去。雖然鞋套破了,鞋子也進水了,我還是花了兩個小時,不看地圖的繞了一圈。遇到我過不去的高度我就往回走,遇到沒有淹水的地方我就走得更深。

第一個抵達的就是必須涉水的聖馬可廣場。整座廣場霎時變成海鷗悠遊的地方,人只能採水前進,水深幾乎及膝。

漲潮(左)與退潮(右)的聖馬可廣場

起初第一天抵達的時候,我還在想為什麼這個板子要放在人行道上(如上圖右)。人行道已經很窄了,看起來附近樓房也沒有在施工。水漲潮後(如上圖左),才知道原來這是為了架高走道,便於人行走在上面。

聖馬可廣場的淹水狀況

威尼斯是潟湖,過去一百年來已經下陷了23公分。整個威尼斯最低處只有海平面以上64公分。當碰上不正常的漲潮水位,會對威尼斯境內的居民、古蹟、店家、大大小小的教堂,造成多大的影響。

嘆息橋下的運河,沒有任何船隻

而就在我造訪的這三天,刷新了1966年來的第二高水位。聖馬可廣場(St. Mark’s Square)在1200年以來只淹過6次,其中4次都發生在近20年間。

2019年11月12日這一天,水高達1.87公尺,僅次於1966年1.94公尺的紀錄。13日清晨,水位仍高達1.6公尺;14日凌晨,水位1.3公尺(參考資料:威尼斯水淹1.87公尺破53年紀錄 市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一路走到里奧托橋(Ponte di Rialto),所有貢多拉船都沒有行駛。原本作為停靠船隻的橋,也完全被水淹過。在觀光客看來可能有趣,在居民眼裡是錢財的損失與需要耗時去復原的疲憊。

好幾度我都想直接回飯店,看到店家沒營業、店內的模特與商品被水浸濕過的樣子,員工或老闆老練的抽水。而我卻踩著觀光客的塑膠鞋套標誌,在旁邊拍照,實在有點羞愧。身為台灣人的我,絕對可以體會淹水多麽痛苦、多麽不方便,又會造成多少人財兩失的悲劇。

但我心種在那時候早就打好算盤,會寫這篇文章。這次拍下的不是威尼斯平常意氣風發、光鮮亮麗的樣子,而是另一個光觀客不會看到也可能不會在意的樣子。

高筒塑膠鞋套是觀光客的標誌

第一天從佛羅倫斯搭車過來,晚上抵達,整理好行囊,安穩休息一個晚上。第二天的狂浪與下雨,最高水位及膝,哪都寸步難行,半夜甚至還大停電。第三天還是淹,對我來說,最後一天也只是沒下雨罷了。1966年來,第二高的水位就被我遇到。穿著鞋套亂晃,我看到威尼斯更真實的樣子,一股瀰漫在空氣中店家的無言以對。

退潮後留下垃圾與殘枝

關門的關門、東西被水淹過丟掉的丟掉、垃圾一袋袋在牆角,因為水退後浮現的垃圾跟殘垣滿地、街道上死去的各種蟲類與老鼠屍體。一切觀光客不願也不會碰到的東西,全部等著生活在這裡的人收拾殘局。而我只是路過的旅人。

早該在2003年興建的防水工程「摩西計畫(MOSES)」卻因為官員貪污,工程延宕、遲遲未完工。而今,對威尼斯的居民造成死傷、對千百年的古蹟造成損壞,是天災?還是人禍?

走過每個城市,縱使擁有千百年的歷史或享譽盛名的作品,每個城市還是有過客看不見的那份無奈。來過的人都告訴我,威尼斯多美、多美。三天以來,我卻只聽到沈浸在水裡,威尼斯無聲的嘆息。

即便天災與人禍,威尼斯仍然很美

有興趣想了解威尼斯的近況,可以參考國家地理2016年發表的文章「威尼斯會先毀於人潮還是海潮?」。以QA採訪方式,闡述威尼斯所面對的困境、當地居民的兩難及身為義大利觀光勝地之一的過度發展與地理限制。

不論哪個城市,只要過度發展、光觀活動、經濟至上,那麼終點都會是相同的:如何在人類發展跟自然永續間取得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