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的大黨鞭:一九三○年代的英國「喬王」馬傑森

Shih Han Hung
Jonathan War Room
Published in
4 min readMar 13, 2019

這位表情看起來就不大好惹的仁兄,叫做大衛‧馬傑森(David Margesson, 1890–1965),他是英國保守黨在一九三○年代的大黨鞭,歷任於麥克唐納、鮑德溫、張伯倫與邱吉爾四任政府。

去年有看過《最黑暗的時刻》的朋友或許會有印象,在電影最末邱吉爾在下議院發表完演說時,張伯倫悄悄舉起了一張手帕,示意保守黨的後座議員們對邱吉爾的演說表達贊同。

一般來說,像電影中所演的這份差事,往往是落在黨鞭手上的。黨鞭在一方面需要向其他議員傳達首相對某政策或某法案的看法、並確保決策的意見能夠在該黨獲得貫徹(這在有多達五、六百位議員的英國下議院來說絕非易事)。往往,這會需要透過動員議員們出席表決,並對議案投下與黨相符的意見來達成。

同時在另一方面,黨鞭還得要掌握國會裡、甚至是民間的風向,隨時反映給政黨領袖知道,以利後續進行政治酬庸、安排樁腳、損害控管等等──必要時還可以下次大選中不提名不合作來要脅不乖的議員。

簡單來說,就是「喬」。

換言之,若不是八面玲瓏的大內高手,是當不成黨鞭的。

(以台灣政壇來說,目前執政黨黨鞭就是柯建銘;最大在野黨的黨鞭則是江啟臣)

馬傑森擔任黨鞭時以嚴厲的紀律著稱,無論是透過職位任命(aka酬庸)給予蘿蔔,還是運用排擠與放逐這跟棍棒來對付不守紀律的議員,馬傑森樣樣精通,堪稱一九三○年代的議會喬王。

馬傑森很會看風向。1935年年底,由於義大利入侵伊索匹亞,英國政府為了要透過外交手段來結束戰爭,遂聯合法國,偷偷和義大利談了一個協定,允許義大利吞併泰半伊索匹亞。不料這份協定卻意外曝光,激起黨內的軒然大波。

馬傑森迅速判斷風向,建議政府果斷切割當時負責談判的外交大臣,並否認該協議之有效性,以「安然」度過危機。

偶爾,倘若上述手段皆無法達成黨的託付,馬傑森還會對違紀的黨員烙狠話。

1940年,當其所效忠的保守黨張伯倫政府,正因挪威慘敗一事遭受各方抨擊時,馬傑森發現有部分對政府投下不信任票的抗議聲浪,來自於保守黨內部,其中包括國會中最年輕的保守黨議員約翰·普羅富莫(John Profumo)。

馬傑森於是寫了封信給親愛的普羅富莫同志:

「我告訴你,你這卑劣的小廢物,在你餘生中接下來的每一天早上,你醒來時都會對你昨晚所做的事情(投下不信任票)感到羞愧。」

其手段可見一班。

儘管馬傑森因為長期支持政府的綏靖立場而遭到非議,但就連邱吉爾上台後,也沒能動得了他。事實上,邱吉爾還需要仰賴他來讓保守黨議員聽話(特別是張伯倫過世之後)。

與前述《最黑暗的時刻》所演得不同,當年張伯倫其實並沒有在邱吉爾演說完《我們將戰鬥到底》後舉起手帕,保守黨議員們也並未對邱吉爾的說詞表達肯定──那只是電影為了皆大歡喜所做的歷史改編。

當年多數的保守黨議員團結在張伯倫底下,對於邱吉爾仍保持著一種不置可否的態度。一直要到1940年7月,也就是邱吉爾就任首相的兩個月後,保守黨議員才首次在下議院中對邱吉爾表達一致的肯定。

當時,由於法國戰敗投降,邱吉爾為了阻止法國艦隊落入納粹手中,遂下令英國海軍直接對前盟友的艦隊開火,並因此擊沉和癱瘓多艘法國軍艦。

而當邱吉爾在下議院宣布完這件事的時候,大黨鞭馬傑森突然站了起來,轉過身面對背後的保守黨後座議員,揮了揮手中的議事錄。

在場所有人都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登時之間,後座的議員們都站了起來,對邱吉爾抱以熱烈的歡呼與掌聲。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馬傑森會替邱吉爾牢牢控制議會黨團,直到該年年底昇任國防大臣為止。

#這位黨鞭看起來是比在紙牌屋中擔任民主黨黨鞭的法蘭克和善多了

--

--

Shih Han Hung
Jonathan War Room

喜歡閱讀戰史與揮舞光劍的貓奴一枚,相信感動是書寫與閱讀的泉源,現職是書籍助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