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應該幫助台灣抵禦中國侵略嗎?

Shih Han Hung
Jonathan War Room
Published in
7 min readFeb 15, 2019
Source: Royal Australian Navy photo

如果有一天,美國因為中國入侵台灣而參戰協防,身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重要盟友的澳洲,應該如何自處?幫,或者不幫?

隨著近年來中國崛起、習近平與川普的上台、乃至於中美貿易戰,這個問題已愈發被澳洲戰略學界所看重,進而時常在各種媒體上,透過著作、書評與專欄的方式進行辯論。

就在最近幾天, 澳洲國立大學戰略國防研究中心的榮譽教授、保羅·迪布(Paul Dibb)才在澳洲的《戰略家》雜誌上撰文指出,澳洲政府有義務履行其在澳新美安全條約( ANZUS )的承諾,在台海爆發衝突且美國介入時,響應美國並參戰協防台灣。倘若澳洲不參戰,除了將會損害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更會從本質上動搖這個安全條約的存在意義。

「如果一個享有成功民主、擁有2400萬人口的島國都不值得捍衛,那屆時還有誰會來幫助相同人口的澳洲呢?」

迪布教授雖未明言,但卻暗示美國有很大的理由參戰。倘若美國背棄台灣,則也意味著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盟邦體系將會開始土崩瓦解──畢竟,如果美國背棄台灣,那麼其在亞太地區的盟友也將會擔心自己變成下一個。最後導致的結果,一方面是美國努力多年的阻止核武擴散,將會變成一場幻夢──因為日本和韓國(甚至澳洲)都會需要核武來防禦自己;另一方面,這也將意味著美國勢力會被中國從西太平洋趕出去。

迪布教授同時也特別點名兩位他在澳洲國立大學戰略國防研究中心的同事,反駁他們認為澳洲不應該參戰的論點。

首先被點名的是同為榮譽教授的休伊·懷特(Hugh White)。懷特長期主張美國應該放棄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霸權,並與中國共享亞太地區的權力,以避免一場誰都承受不起的大戰。

根據懷特的觀點(他在《戰略家》雜誌上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討論一次這個問題,歡迎有興趣的人自行比對),國力逐漸下滑的美國將難以阻止中國的勢力在西太平洋延伸。美國不該為了核戰的風險而和中國梭哈,更有可能會輸掉一場在西太平洋地區爆發的全面戰爭。

換言之,既然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是怎麼樣都無法繼續維持,那麼與其打了一場慘烈的戰爭後讓出霸權,不如避免這場血戰,主動分享權力。

當然,懷特的論點最後所推導出的結論,就是澳洲「不應該」在中美爆發的戰爭中選邊站──特別是不能選美國那邊,因為不划算。懷特更進一步主張,澳洲應該盡可能與中美都維持友好關係並壯大自己,才是正途。

另一個被點名的戰略學家布倫丹‧泰勒(Brendan Taylor),則在其著作《四大引爆點:亞洲如何走向戰爭》指出,台灣恐怕是四大引爆點中最危險的,就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有可能引爆。更有甚者,美國介入台海戰局的優勢正在逐年降低,遲早會被中國給超過,因此介入台海戰局,就地緣政治學上來說,對美國實在太不划算。

然而,泰勒也不贊同懷特那「美國應主動與中國分享亞太利益」的論點。泰勒基本上同意美國應會在亞太地區繼續為了維持霸權而與中國對抗,只不過那道對抗的紅線不應該畫在台灣,因為「地緣戰略給中國(與俄國)太多的優勢」。

對於上述兩人的論點,迪布並不贊成。迪布認為他的兩位同僚忽略了美國可以用核武(與其他傳統軍事手段)來嚇阻任何對其在亞太地區重要盟友的侵略──例如對日本與澳洲。一旦美國在台灣議題退讓,則又如何能讓其在亞洲的其他盟友信服──其最後的結果可能會變成大家都擁核自重。

迪布舉其專精的美蘇冷戰研究為例,在冷戰初期,許多軍事與戰略觀察家也認為蘇聯絕對有能力快速在西方反應過來前,閃電奪下西德,而美國則以將西德納入核保護傘來回應。何況現在的中國解放軍之於台灣的威脅性,尚不如當年紅軍之於西德那樣來得高。

就在迪布這篇文章刊出不久後,懷特再次於《戰略學家》撰文重申其立場。在這篇名為〈美國不該為了台灣而與中國開戰,澳洲也是〉的專欄文章中,懷特展開了反擊。

的確,若美國放任中國侵略台灣,則其在亞太地區的盟約體系,乃至於澳洲與美國的同盟關係,都將被嚴重削弱。

但那又怎麼樣?

在懷特看來,對澳洲政府來說重點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誰會贏得這場戰爭──懷特毫無疑問地認為,在這場美中兩國為了台灣的衝突中,贏家將是中國。

懷特重申「距離的暴虐」這個地緣戰略學的準則,認為美國的勢力會在一場與中國的漫長且無決定性的戰爭中被削弱,最後會像它在幾次中東戰事後被迫撤出中東一樣──而且與中國的戰爭在規模與損失幅度上都只會遠遠比中東戰區更大。

對於迪布那「美國會考慮用核武來嚇阻中國侵略,就像美國曾經保護西德不受紅軍侵略一般」的說法,懷特也認為過於空想。而這是源於懷特對於「中國崛起」與中國野心的不同解讀所致。

對懷特來說,中國崛起和蘇聯在冷戰時對美國造成的威脅並不同,中國並無像蘇聯那樣在全球各地挑戰美國,也尚不會危及到美國的基本生存,因此美國將很難如同當年冷戰時期說服國人對抗共產世界一般,冒著核戰的風險來與中國在台海開戰。

懷特將過去美國這段時間來的鷹派作風──包括副總統懷特在智庫演講時對中國的慷慨陳詞,視為言詞大於實質的表態。美國顯然還沒有哪位政治人物,敢像冷戰時期一樣,對美國民眾宣傳核戰的可能性。換言之,美國根本還沒有準備到這一步。

就算美國真的「犯蠢」為了台灣而和中國開戰好了,澳洲也不該淌這趟渾水。懷特的話說得很直白:

「伊拉克的例子證明了,支援一場盟友根本打不贏的仗根本毫無道理。」

當然,懷特教授或許還需要說明,倘若今天同樣的狀況放到法國陷落後的一九四○年,當時的澳洲是否也應該為了大英帝國而和納粹打一場「毫無勝算」的仗。

畢竟迪布有一個點他沒有回應到:倘若澳洲真的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斷然拋棄與美國的協議,在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戰事中置身事外,那麼似乎也沒有甚麼理由相信,未來「新秩序」建立後,當澳洲也遭到外力入侵時,會有其他國家來協助澳洲。

不曉得迪布教授看到這樣的回應後,接下來會不會繼續發另一篇文,延續這場論戰呢?或許可以期待一下。

***

綜觀上面幾位學者的論點和簡單的攻防,我覺得有幾個蠻有趣的思考方向:

  1. 台灣到底算不算澳新美安全條約( ANZUS )定義的保障範圍?

※2004年扁政府時代,澳洲外交部長亞歷山大·唐納曾對北京暗示此約不適用於台灣,結果卻導致澳洲總理約翰霍華需要出面糾正。我想,這恐怕會成為某種「薛丁格的條約」。

2. 中國的反介入戰略是否能成功,恐怕將是在未來戰時澳洲是否選邊站的最大因素?眾所皆知,中國積極發展 「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戰略,就是為了阻止美國與其盟友(AKA日本)在戰時進入台海。但美國也以自由航行權、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發展多域戰理論等方式來回應,雙方都在笑對方不敢,最後就變成chicken game。

3. 中國崛起的本質為何?它有可能只是如懷特所說的那樣嗎?還是會像納粹帝國與蘇聯一般,在各個方面都威脅美國的生存?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者說,美國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將影響美國,以及澳洲的選擇。

4. 觀察澳洲選邊站的問題也是挺有趣的,且不斷地給我一種pre-ww2之前的既視感。上述意見中,可以看到類似姑息主義的妥協政策(well, 姑息主義是個被濫用的詞,且到底是否姑息也得看中國是否像納粹一樣的野心)、也能一窺支持美國對抗中國的鷹派意見,如何又分成了不惜協防台灣或將台灣納入核保護傘,以及應該基於務實因素放棄台灣另闢戰場的不同意見。

5. 美國願意付出多大的犧牲遂行其戰略?坊間有一種常見的說法是,認為美國重視人命因而不願意拿人命去換戰略目標。懷特的論述有一部分就建立在這之上,他過去就舉越戰的例子,認為美國在台灣議題上能犧牲的代價將低於中國。當然,美國不敢付出人命的論點在過去也時常被打臉,論者常舉兩次大戰為例,特別是拿在二戰中曾經抱持上述論點的日本帝國,其最後的下場來作回應。是以這樣的說法在今日是否依然適用(甚至,中國願意付出那麼大代價的假設是否也還適用?),恐怕也會影響到實際狀況發生時的結果吧。

--

--

Shih Han Hung
Jonathan War Room

喜歡閱讀戰史與揮舞光劍的貓奴一枚,相信感動是書寫與閱讀的泉源,現職是書籍助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