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很好,但沒有夢想也一樣棒

何懿哲|Joshua Ho
Joshua’s Daily
Published in
5 min readJul 18, 2020

跳脫傳統思維陷阱「有夢最美」,給那些還沒找到自己方向的人,或是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應該被一個「夢想」或「職業」而限制的人。走出體制,是一段挑戰自己的旅程,也是引起我思考的契機。

我們都會對未來徬徨,害怕自己沒有夢想

現階段的我,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

我高二,暑假過後就是高三,即將面對大學申請。我是自學生,我沒有要考學測,或是指考、統測,我在今年年底要用特殊選才的方式申請大學。

與其說沒有夢想,更準確的說法是,沒有「一個」夢想。我有我想做的事,但我個人認為那些都不該被稱為夢想,更應該說是一個階段的「終點」,我的理想不會因為「達到」而「停止」,有時可以說是下個階段「起點」,像是里程碑一樣。

看過太多有理想、有夢想的人,總會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自覺的羨慕那些人,因為看似「有夢想」好像就「很厲害」,「有夢想」好像就可以得到更多掌聲。但我在這個過程中反而被提醒,而去思考到底什麼事才是對現在的我們最重要的?

是申請上大學嗎?還是在跟別人自我介紹時,引以為傲的說出自己的夢想?但如果,自己真的沒有「一個」可以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夢想呢?

我想從另一些朋友的故事開始說起。在許多已經出社會的人,或是許多前輩分享人生經歷的當中,我抓出一些相同的概念:他們都不是剛開始就對未來有百分之百的篤定,而是邊走邊學,邊走邊找到方向,而且在面對那些選擇的轉捩點與機會的岔路時,能夠熱情、積極的去選擇與努力。他們也會迷茫,也曾迷茫,但是他們在那些平凡的日子裡堅持持續成長,並且累積下一定的能力和經驗,這使他們在機會來臨時能隨時準備好,並且能夠更有勇氣與信心的迎接下一階段的挑戰與困難,最終成為了那些有想法、有深度的人。

我有夢想,但不是「一個」夢想

這時我就了解到,沒有一個明確的「夢想」也不盡然是一件壞事。我逐漸找到自己的心態與態度,我有許多想做的事,或是想跨入的領域,我不希望被限制,被單一一個夢想或是理想而限制,因為未來有無限可能。

但我想說的是,我不是漫無目的,也不是缺少目標與理想;我也有我想做的事,但我知道那些事不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也不是唯一一個我想做的事情,更不是我想做終生的職業,就算達到了,也不會因為完成一件事就滿足。我不希望以一個「職業」名稱來限定自己,好像那就是自己所謂的「框架」或是「舒適圈」,或是成為代表我這個人的「身份」,因為人生並不是在達到一個夢想就結束了,這反而是另一個開始。達成夢想之後,要反思的是,我能藉由我這些經驗給予社會什麼樣的回饋?甚至,對於那些總是有理想的人來說,根本沒有所謂「達成」夢想的一天,因為達成夢想沒有意義,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價值所在了。

所以我希望能在自己確立的幾個大方向之中,沿途摸索,逐漸找到未來自己的道路,但也有可能不只是一條路,可能是許多條不同風景的路所串起的沿途。

改變與重新找出方向

這個思想的改變使我的態度一百八十度轉彎,我明白我現在仍處在一個所謂的「奠基期」。若還沒有明確方向就是等待機會的到來,現在要做的就是多充實自己,讓自己學習最大化,積累經驗,以便在未來那個機緣點的時候能夠有資本與能力去創造更多可能性和適應它,並成為那些隨時預備好迎接、擁抱機會的人。

我現在將自已現階段的重點著重在「成長」和「累積經驗」這兩件事情上,也慢慢摸索出自己想要的。以前都會有階段性的興趣,在那些階段中,我會為了一件事物癡迷,但也因為這樣讓我至今的生活觸碰了更多的領域和議題,不只是單純存在於一個興趣之內,我覺得這無形之中也會培養出跨領域的能力。

後來,我慢慢接觸到了所謂「斜槓青年」的概念,發現自己本身的性格和特性蠻符合的,也對於斜槓青年的身份很有興趣,目前對未來簡單的想像就是做一個斜槓青年,雖然好像沒有人會這樣設計或是規劃自己的未來,但我知道這就是我現在對於未來最清楚的定位。

我想分享一位以前也是自學生、現在已經上大學的朋友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做規範性的社會人。自學生是非常特別的,我們值得去做這些探索的事情,因為我們已經付出不走在體制內的風險。」

我覺得他說得很好,也是給我的一記當頭棒喝。既然走出了體制,不如就好好的活出我的價值與意義,把自己想做、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我想這是一個身為體制外人士應有、也只能有的態度。我覺得走在體制外其實付出比體制內更多、更大的風險,同時卻也因為這樣讓體制外的可能性相對之下更大。

「錄取大學」=「成功」?

在高二這段日子是一段對於未來(大部分是大學這個部分)的迷惘期,我一直在思考體制內與體制外的申學,以及我們追求這些價值的最終目的。我覺得現代人很習慣把「申請上大學」理解成「成功」的同義詞,好像有大學讀就很厲害;反之,沒大學彷彿就是一個隱形的「失敗」證明。

我覺得這個觀念是有待釐清的。申請上大學表示那間大學「看重」你,你被他們「接受」,他們「認可」你的身份。相反的,落榜也只是代表你可能不適合這個學校,或是對方注重其他地方或細節,而那些細節剛好是你沒有,或是缺少的,不代表你是失敗的。太多人都以為申請上了大學就很風光,沒申請上就是一種失敗的證明,我覺得有時這確實是衡量能力和經驗的一種方式,但不完全是絕對的價值評量。

我的夢想不是出一本雜誌,我的夢想不是出一系列小說,我的夢想甚至不是上一間大學。這些都是幫助自己成長、累積經驗的方式,只是到達未來的其中一種過程。但也因為現在大環境的氛圍,很容易落入那個對未來迷茫和徬徨的陷阱裡,這個過程中要學習如何去調適它,並思考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我覺得在這段期間我也體悟到了蠻多事情。

有夢想很好,但沒有夢想也一樣棒。

--

--

何懿哲|Joshua Ho
Joshua’s Daily

獨立刊物創辦人|不分系|活出真實|持續專注|展現勇氣。 不太多產,但努力在輸出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