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冠中_如何 DIY 打造 Google Home 智能家庭?智能家電設備用了哪些?59 款設備挑選原則與使用心得分享!

經驗分享系列

如何 DIY 打造 Google Home 智能家庭?智慧家電設備用了哪些?59 款設備挑選原則與使用心得分享!

轉眼入住約三個月,有緣先來造訪的親戚朋友們覺得有趣好玩的,大概都是說男主人擺了許多家電、科技設備,根本是燦坤,男人的浪漫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

不過我倒不是買 Switch、PS5、XBOX 或家用劇院音響等偏娛樂型的應用( 等有乾爹或是到一定 Level 時再入坑也不遲 ),而是以「生活品質」、「維繫健康」、「提升工作生產力」為優先,輔以「實驗心態」來玩這些設備究竟是否如廣告、業配這麼好用,還是只是噱頭呢?

也因裝修初期就「有預算的限制」,問了自己內心究竟是想將其分配給設計、木工、系統櫃,還是本篇提到的空調、家電科技設備?最終我選擇了後者。下述附的連結顯示價格多是定價,實際購買價還是要貨比三家、運用檔期與折扣來取得優惠
究竟智慧小宅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本篇長文分享給你!

當然,可以講得太多了,這篇先側重:

  1. 為什麼想打造智能家居?智能家居需要哪些條件?
  2. 我買了哪些設備?陽光、空氣、水、清潔、健康五大類!

未來有機會再針對單一設備的心得去做詳細分享,畢竟…

「產品再酷、再智能,最終還是回到用戶的習慣與是否能持續解決生活問題、優化居住品質為核心 」

鄭冠中_如何 DIY 打造 Google Home 智能家庭?智能家電設備用了哪些?59 款設備挑選原則與使用心得分享!
我才住三個月,現在喜歡的、不見得明年也喜歡,反之亦然,若能經過時間考驗,持續讓我們很滿意的產品,再深度跟大家聊聊。

一、為什麼想要打造智能家居?

  1. 能自動就不手動
  2. 能保有調整的空間
  3. 未來的科技只會更進步,為何要守舊呢?

1.1 智能家居能帶來哪些好處?

舉例來說…
1. 出了門,想起冷氣忘記關?
2. 天氣冷,想到家暖氣已經暖到舒適溫度?
3. 能否寒流來不用等我去按開啟,直接判斷我人在家需要啟動暖氣?
4. 躺在沙發 or 床上,懶得起身走去切換燈?
5. 白天想要日光專注工作、晚上想要暖白光營造溫暖氛圍,有辦法嗎?
6. 隔了半天才想起衣服早就洗好而臭掉了,為何不能洗好即時通知我?
7. 白天我知道我晚上才能到家曬衣,能否晚點再啟動洗衣行程避免太早洗好臭掉?

更好的彈性+更好的生活品質+更多的想像空間+學習新知的愉悅感

1.2 給自己的家電、智能產品選購五原則:

  1. 第一代新產品,能不買盡量不買,除非真的便宜到可以買來體驗
  2. 能一級能效、就盡量一級能效,能政府節能補助、就盡量補助(抱歉了 LG 敲敲門,你是二級)
  3. 不是非買進階、旗艦款不可,但如果總價加 5~10 % 可以享有讓生活品質更好的效果,我會直上。(畢竟基本款往往幾年後就會不敷使用 or 很想換)
  4. 能有螢幕、 App 的款式、型號為優先,除非 App 的介面不佳、功能雞肋(例如我家這台全熱交換器的 App 介面我不行…)
  5. 如果 A 產品的次要功能是 B 產品的核心功能,則 A 不需為此買到頂級,而是將預算留給 B (例如大金空調的橫綱、大關、經典系列差異之一是智慧除濕功能,但考量生活習慣還是留給 LG 除濕機較實在,術業有專攻)
本篇除了智能家電以外,平常的「成熟型家電產品」使用的是哪台,也一併分享給大家

1.3 智能家庭的「地基」是什麼?

TP-Link Deco App 可隨時看目前有用到家用網路的裝置設備有哪些,簡言之你偷用我的 Wifi 我馬上知道啦 XD

家用網路+智能喇叭(才方便聲控)+智能設備(能買盡量買)or 智能插座(只能控制開啟或關閉,不推)

後三者皆是用新台幣下單一次即可,但家用網路這件事就牽涉到…

家用網路如何搭建?
1. 選擇廠商:
例如申請中華電信光世代合適方案,與技術人員約好時間來家裡安裝
2. 購買路由器:TP-Link Mesh ( 誠推 Mesh, 至於要多高規格取決於家裡坪數、隔牆、上下樓層等,基本上若跟我依樣一般大樓 50 坪內,用個 2、3 顆已足夠、記得至少有 Wifi 6 )
3.有線與無線網路兼具:電腦、NAS、路由器等較重要的設備用有線網路線,其餘透過路由器 Wifi 串連各項智慧家電已足夠

1.4 智能家庭的「 控制中樞」可利用:

  1. 用按的|部分設備會附上遙控器,也是過去最習慣的方式
  2. 用說的|Google Nest Hub 2 & Google Nest Mini ( 我喊「歡迎光臨」,能同時開啟區域燈光、窗簾、空調,並播放 YouTube Music )
  3. 自動化| iPhone 內的 Google Home APP 做「日常安排」設定(例如我離開家 500 公尺後判斷已離屋,全戶燈光、窗簾設備關閉。)
可透過 Google Home APP 做「日常安排」,「啟動條件」即是前提觸發的方式,在進行想要的「動作」

1.5 智能家庭的「 介面與儲存中樞」可利用:

  1. LG Nano91 一奈米 65 吋 智能電視|現階段唯一一家「將智慧家電整合到電視」內,當然單論收看品質還是直上 OLED 詳情可看 Joeman 的科普影片,若跟我一樣沒預算且不常看電視的話,買到 Nano 91 已經足夠了,如果預算允許,「買大不買小」,直上 75 吋是值得的選擇、65 吋則是進可攻、退可守,未來 75 吋普及、降價後再更換
  2. Synology NAS DS920+ 網路儲存裝置| 脫離雲端服務的年費束縛,走家用網路,亦能整合進 LG 電視,方便直接透過電視開啟檔案收看。選擇 Synology 除了領先廠商外,清楚的介面、多元附帶的 App 應用都能滿足各式的需求,適合長期需要用電腦工作、且預期有影音檔案儲存需求、甚至有員工的小型工作室專業用戶入手。
LG ThinQ App |可用 App 直接操作電視,充當遙控器|NAS 放工作室儲存較大型、不常用的檔案,一年四季不用關機

二、我裝了哪些智能設備?光、空氣、水、清潔、健康五大類!

2–1「光」泛指:

燈具建議自己網購後,再請師傅裝即可|螢幕智能掛燈的旋鈕,放桌上很好看、但按起來實在不靈敏|香氛氣氛燈,謝謝朋友致贈,開一次全戶都很有清新味道
  1. PHILIPS WIZ 智慧崁燈 15 cm|可切換三種燈光並透過 [Wiz Connected] App 有更多應用 ,詳請這看這篇
  2. PHILIPS WIZ 智慧燈帶一樣可用 App 控制多種光線、營造氣氛,且可自由加長、自行黏貼
  3. VIZO 智慧開關+一般燈具透過 [弈碩智能] App 快速設定串連,相較前項 WIZ 更推薦,詳請這看這篇
  4. 智能窗簾|透過 Smart Life App 設定定時與情境,亦有遙控器可使用,若能價位更平易近人相信能普及(我買的是一簾一支 8,000 元,已算問到的廠商中較便宜的了,像彬騰的就要好幾萬)
  5. BenQ ScreenBar Halo 螢幕智能掛燈雖能自動補光,有點推、但又不是很推,觸控選鈕容易不靈光,簡言之下一代可能會更好
  6. 香氛氣氛燈|感謝朋友致贈,光線與空氣的感受真好(推薦 10/10 diptyque / 100 phantom
謝謝好朋友送很讚的生活好物|智能生活 App 可操控與設定窗簾開合、% 是指要打開多少|可裝起來、輸入電號即可追蹤用電數據、線上繳費

2–2「空氣」包含了:

三菱電機 605 L 玻璃鏡面冰箱(日系冰箱通常很瘦、但會很凸 )|三菱電機衛浴暖風機
  1. Dyson TP09 甲醛空氣清淨淨化器Dyson Link App 能完整提供各項污染指數的每日數據圖表,Dyson 的產品編號寫 TP09、HP09 差別在哪?前者是沒有「暖風」功能、且「外觀較長」,原本想法是已有冷暖空調、Dyson 暖風功能帶來的用電功率較高,乾脆省點錢用 TP09, 結果寒流來臨時,公共空間的冷暖空調暖房速度太慢…
  2. 小米空氣淨化器 2S沿用以前購入的設備,全年無休啟動、放置在開放式廚房旁,每當熱炒時看到數字飆升特別有趣?
  3. LG PureCare WiFi 變頻除濕機私心超喜歡,除了有滾輪,亦可運用配件去除濕衣櫃、鞋子,且 ThinQ App 現階段的介面使用體驗領先他牌除濕機許多,例如當空間濕度較高時都會主動跳通知提醒
  4. VIZO WiFi 萬用IR遙控器+ 大金吊隱式冷暖空調 FDXV71R公領域空間一台隱藏在天花板內,因尚未夏天還不確定好不好用,但年前寒流來時有察覺暖房速度不夠快,畢竟不想裝太多台而會有的情形
  5. VIZO IR + 大金壁掛式冷暖空調放工作室,讓小房間的天花板能維持挑高狀態,而壁掛式的遙控器新穎許多、介面相對友善
  6. LG 冷暖聯網空調 放主臥的考量除了從坪數計算冷房效率後這台比大金更適合以外,聯網至 ThinQ App 更讓我不必再買 VIZO IR, 直接滑手機就能做許多遙控、自動化的設定,冷暖吹起來感受也不輸日牌
  7. Life Gear 全戶全熱交換機讓都市社會因空污而不常開窗的問題能盡量改善,不過此牌的手機 App 現階段功能就不予置評了…以及多少還是有空氣流通的聲響,因此睡覺時還是想將其關閉
  8. MITSUBISHI 衛浴暖風機建案配的設備。抽風、乾燥、暖風真的是衛浴保養的基底
  9. Panasonic 奈米水離子吹風機相較以往小風量的宿舍型吹風機,這台保濕、速乾、改善髮質的優勢發揮淋漓盡致
  10. MITSUBISHI 605L 玻璃鏡面冰箱 MR-WX61C日廠三雄比較以及聽多位原廠顧問解說後,選擇三菱電機,關鍵除了超靜音外,「多門彼此味道不互流是少見的」。至於 LG 敲敲門系列,則是因不是一級能效而割愛掉
  11. Savgo 蒸烤爐建案配的設備。亦即除了烤箱功能外,亦可蒸氣對流,讓加熱食物更便利,只是功能介面的設計個人覺得可再更友善、說明書可附上常見食譜建議用法
  12. JTL 炊飯器建案配的設備。電子飯鍋煮飯時可將排氣抽走,與系統櫃整合一起的確美觀許多
  13. 象印 IH 電子飯鍋 NH-VCF10趁 Momo 象印品牌日入手,打 39 折真的省很大,原因在於飯鍋能分為微電腦、IH、壓力IH 三等級,壓力 IH 價位高許多,至於有沒有差,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14. USB 殺菌盒|買沙發送的贈品,可放手機、鑰匙等配件來殺菌,後來懶了也沒在用
  15. Sunbeam 柔毛披蓋式電熱毯買家電送的,直接放在沙發收納裡( 沙發有裝插座),天氣冷直接插電拿來蓋挺舒服的
  16. 伊萊克斯 抽真空保鮮機購買同牌吸塵器之贈品,挺好用的,畢竟不少食材、米糧等想久放,抽真空有其必要
  17. BRUNO 熱壓三明治鬆餅機感謝朋友致贈,愛吃土司三明治的我以後可以來嘗試各種口味了
  18. recolte 鬆餅機 迪士尼米奇款感謝朋友致贈,搭配日式鬆餅粉烤出來很好吃
  19. HYD 氣炸鍋|家人送的禮物,顏色美型、功能實用,快速弄個宵夜沒問題
全熱交換機介面,可知現在室外、室內溫度與功能設定|Dyson Link App 介面除了操控外,亦可看每日的各項空氣數據
炊飯器|蒸烤爐(旁邊水箱要記得補水)|主臥空調(去年裝修時,原本想將主臥做吊隱空調、但實在不喜歡降天花板,且分離式的才有 App 可以玩,精準來說…只有 LG 的才能玩,寒流時還沒到家,在外直接先開好暖氣。今年 LG 終於出了新款有 Wifi 的吊隱空調!)

2–3「水」則是包含了:

裝起來,後續看數據與繳費更方便
左、中圖為主臥衛浴的馬桶,有台遙控器(背面還有螢幕可設定)|右圖為客衛馬桶,功能鍵直接附在一旁點按。說實在前者功能較完善,但使用習慣還是喜歡後者
  1. TOTO Washlet 電腦馬桶建案配的設備。除了溫熱便座,也可自動用電解除菌水除臭洗淨,並透過遙控器自訂兩人常用的模式
  2. A.O Smith 全戶淨水機在台灣 2 %飲用水會做櫥下型濾水器過濾,但 98 % 的家庭用水(洗菜、洗澡等),通常是由自來水公司加氯消毒後,直接使用,沒有經過淨化!我裝了之後對於「過濾氯味」相當有感,並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性與提升毛髮柔軟度(愛惠浦也可以,相對平價,不缺錢的話直上Grünbeck格溫拜克,還有 App 能看數據,但那價格會嚇歪)
  3. A.O Smith 全戶美容軟水機在硬水的環境中,去除鈣鎂離子,減少水垢並能保護全戶的用水管線壽命,洗衣的水亦能減少材質破壞
  4. VOCA 瞬熱飲水機+Meisui F1Z 濾芯+前置 PP 濾芯|兩年才需換濾心、廚下不需儲水桶不佔空間,且有觸控螢幕可設定想要的溫度與 c.c 數。喝起來的口感主觀感受相當滑順,至少能收服來自埔里家鄉的內人品水味蕾(但瞬間出水量不大,在意速度的得考慮他牌)
  5. Rinnai 16 公升數位恆溫熱水器|建議至少 16 公升以上,大家庭可考慮 24 公升,讓多間同時洗澡、廚房正在使用時不相互影響。原本想買進階款有含「溫控器」版本,可讓泡澡浴缸時,調配出預先設定的合適溫度與水量,結果被老婆阻止了哈哈,她認為人自己調配出喜歡的溫度就好
  6. BRAUN 德國百靈果汁機|家人以前使用的設備直接轉送,滿足平常熱愛喝果汁的我們(我挺好奇若用榨汁機調理機會有什麼口感上的差別)
全戶淨水器|全戶軟水機|果汁機
VOCA 霧黑觸控水龍頭|建商原附的水龍頭(左側接 VOCA 濾芯可生飲,右側龍頭則是一般用水)|濾芯與前置濾芯

2–4「清潔設備」包含了:

洗碗機 Home Connect App |洗衣機 ThinQ App|吸塵器可直立不倒,且有毛髮截斷、白色小台的可外裝其他吸頭去吸床等
  1. Bosch 聯網洗碗機 建案配的設備。[Home connect] App 能操控設定以及通知行程已完成等基本功能
  2. LG 15 kg 洗脫烘聯網洗衣機+9 kg下層迷你洗衣機將內衣褲獨立洗,搭配 [LG ThinQ] 主動提醒洗衣行程已完成、行程設定…等,讓常忘記、不在家的我有個助理幫忙,不再容易臭掉
  3. ECOVACS X1 OMNI 自動洗拖把與自動集塵旗艦機器人第一波提前出貨早鳥,[ECOVACS HOME] App 用到至今很滿意
  4. 伊萊克斯 吸塵器Pure Q9 PQ91–3BW恬靜白不執著 Dyson, 這台能直立不倒、毛髮截斷、吸頭燈光更推薦
  5. PHILIPS Shaver 6000 乾濕兩用電鬍刀除了刮鬍子,還能換頭來剃鬢角,靠著老婆拿這支的巧藝,省了些剪頭髮的開銷…
  6. 自動感應垃圾桶|原本想買拓牛的自動打包功能垃圾桶,但想到垃圾袋被它的專用款綁死就覺不划算,最終實驗性質買了許多白牌感應垃圾桶,初步結論是吃電池的款式優於充電式,後者太容易沒電
ECOVACS X1 OMNI 這台出來後,石頭科技 S7 MaxV Ultra 緊接上市,功能差不多但價格又繼續堆高上去了…我已超滿意這台

2–5「健康設備」包含了:

  1. Funte 電動升降桌推薦入手,一般系統櫃或木工桌的活動度相當受限,且報價也沒便宜多少,升降桌詳細評測以及如何取得優惠,可詳閱朋友雷蒙的詳細評測文
  2. Herman Miller Aeron 人體工學椅世界公認的經典,12 年全球保固,跟工作品質高度相關的產品皆是投資,捏緊褲袋也要入手,好在有記得在雙十一檔期買,省了近三萬,這椅子到底有多直得可看先看評測的解說
  3. Omron 體脂機可透過藍芽傳輸至 App, 長期追蹤身體組成的各項指數
  4. Johnson SYNCA 無線肩頸按摩器|選擇中華電信光世代網路的贈品,恰好之前也有買台送長輩,個人挺喜歡它方便調整、收折的優點
  5. WH-1000XM4 — HD 無線降噪耳機|去年老婆送的生日禮物,工作時直接阻絕雜音干擾,Speak to Chat 模式很方便,能讓人不用摘下耳機,直接說話即能音樂暫停、解除降噪模式開始對話(當然,在直播、會議時不適合啟動這模式)
經典基本款的原價已嚇歪,至少雙十一能省近一半,但新款的 Onyx 價格更是…|體重、體態、體脂肪、身體年齡、基礎代謝各方數字都來到高峰…職業災害啊啊當年 62 公斤已回不去

2–6 至於…無緣實現的家庭設備有哪些?

  1. 投影設備原本想裝 100 吋雷射4k 短焦,但考量到開機等候時間、串連服務的習慣,最終還是以電視為主
  2. Panasonic 白金觸媒除臭廚餘機因社區大樓的環保室已有大台的冷藏廚餘機,我就沒特別買家用型的,但還真的挺好奇不便宜的廚餘機究竟好不好用
  3. PHILIPS Sonicare 智能電動牙刷夢幻逸品,有結合 App 數據搜集的款式,如果是我會更有意願多刷幾次牙哈哈,未來等普及、價格降價時再買來體驗
  4. 智能門鎖|只要用過「指紋」就回不去了,失策的地方,當初預售客變時沒退掉原本的門鎖,且結合 App 能及時掌握家門是否關緊、出入情形更有保障
  5. Orlant 電動曬衣機失策之二,當初客變時沒退掉原本的手動曬衣架,秉持能電動就不手動,未來有機會再更換
  6. 電動升降中島吧台我是請師傅做一般的中島,老實說這電動非必須,比較酷的會是檯面上可裝隱藏升降式的插座,更加實用
  7. 智能恆溫酒櫃|不太喝酒、所以需求不高,當然也很謝謝來訪朋友們送了好酒…
  8. 瓦斯型烘乾機工作陽台不大、且又裝了淨軟水已無空間擺,不然瓦斯型的烘更快、更乾、更有太陽味(網友說的啦…),且衍生瓦斯費用不比熱汞型來得貴
  9. 冷凍櫃|開始下廚後才深感冷凍備料的重要性,偏偏冰箱冷凍通常不大。現在會想買…但已沒預算也沒空間了
  10. 智能微波爐一方面沒空間、二方面耗電高功率、三方面其他家電已有類似功能,買了會互相打架,最後一方面是也沒錢了…
  11. LG StanbyME陸續多家出這種可移動式螢幕,應用場景相當多元(廚房、陽台、浴室、主臥、工作室…極致慵懶的享受!),沒入手一方面預算,二方面對於續航力不足有顧慮,三方面自己還是喜歡在電腦前、娛樂面的需求較不大,且最重要的原則還是…第一代產品能忍則忍,等二代後再考慮
  12. 氣泡水機|一直以來都對氣泡水沒特別感覺,沒特別喜歡其口感,因此當買清淨機時滿額能送氣泡水機,我還降級去選其他贈品(愛喝的朋友可考慮廚下型氣泡水設備,但不便宜…)
  13. 咖啡機|相較咖啡,更喜歡喝茶,有需要時用老家的咖啡機即可(一分錢一分貨,豆子是如此,機器更是如此)
  14. LG 智能衣櫥鏡面款原因如下述 2–8
上述提到的一些設備,準確來說是沒有聯網的(例如衛浴暖風機),但我希望不久後的將來,能實現全面 IOT 物聯網化,讓情境控制的運用,有更多想像的空間!

2–7 當初為什麼選擇 Google Home 而不是 Apple HomeKit 或小米智能居家呢?

小米先淘汰,因為我確定要買 Dyson,並不支援,且米家全系列要在中國大陸用才有最完整的產品組合。經過一番做功課與掙扎後,我決定走 Google Home 體系,原因是:

  1. LG 家電買不少,Apple 不一定全部支援,但 Google 一定有
  2. 習慣用 Google Calendar 等服務,有更好的相容
  3. Google Assistant 的敏銳度個人感受不輸 Siri
  4. 想體驗 Google Nest Hub 2 當作智慧家庭介面中樞( Apple 則是用 iPad 才有螢幕,不過我們把它拿來移動使用,不想再買一台擺著)

2–8 為什麼要買很多 LG 智慧家電?

撇除日系一定比韓系好的迷思,給 LG 一個機會吧!

我買了不少 LG 智慧家電家族,為什麼呢?必須說以市場主流的品牌,包含 Panasonic 、日立、伊萊克斯等,都沒有 LG 來的用心耕耘智慧家電市場,光 App 的介面、使用體驗便能看出端倪(是的,我先全部下載下來玩耍一番後,得出的結論)

而 LG 的「空氣清淨機」、「掃地機器人」、「吸塵器」、「智慧衣櫥」沒買以外,前兩者是用 Dyson TP09、 ECOVACS X1 OMNI、伊萊克斯 Q9 服役頂替。

LG 智慧衣櫥鏡面款」原本超級心動想刷下去,冷靜下來後決定「先觀望」:

  1. 這算是第一代產品,往往第二代會更好用( Panasonic 近期跟進推出類似產品)
  2. 花 5 萬元買台只能放四件襯衫的空間有些浪費(不過貴並非產品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3. 冰箱選擇了三菱電機的玻璃鏡面冰箱了,較不需要智慧衣櫥的鏡面款
  4. 殺菌、除味、褲管燙平等功能有心動,但最終還是回歸使用者的生活習慣,而我偏偏是連將外套掛上衣夾、進去衣櫥殺菌這動作都懶的人(嗯…就丟在椅子上,隔天拿了就出門…有味道就直接洗了 )

三、打造智能家居後的心得是?

我相信,過幾年回首看這篇文時,肯定感嘆科技日新月異,今日旗艦、明日標配

有意思的是,在我學習的歷程中,單看每項家電都能將智能場景的應用講的光鮮燦爛,但如果要全盤、綜合性地考量,就得考慮到「相容性、重疊性、綜效性」以及最現實的「預算」來評估…

這就不是單看一支影片、一篇文章或是請個設計師就能幫你搞定的(其實不見得每個設計師都很喜歡、擅長智慧宅,不然台灣早就超英趕美了)

最終,還是回到客戶、消費者、住戶的我們,是否願意去接納、嘗試,而非單看價格覺得貴就避於門外,深入瞭解後他能為你生活品質的提升,及可能超越那幾百幾千元。

而這一連串的體驗,是對於世界變化想跟上的興奮之情,能衡量產品的應用是否能越發展越進步、普及,往往都是初期願意去嘗試 Beta 的我們,後續產品迭代才有更蓬勃的應用。

期許未來有機會加入、研究智能居家裝置的你,這篇文給你參考、能一同交流!

歡迎按旁邊的 follow 鍵訂閱,不錯過最新系列文章。

  1. YouTube(今年陸續上片)
  2. 官方網站
  3. 個人臉書
  4. 粉絲專頁
  5. 第二堂線上課【圖解表達】
  6. 第一堂線上課【自信上台】
  7. IG 追起來
1.給予肯定:按下方的拍手圖示Clap(登入後,長壓可以跑出數字,最多 50 個拍手Clap)
2.給予支持:左側綠色拍手 Like 圖示則是化掌為賞,讀者每一按讚,作者獲得小額收入
3.分享出去:傳給有需要的朋友 :)

--

--

鄭冠中 Jason Cheng
邁傑企管顧問|專業上台簡報表達培訓機構

邁傑企管顧問創辦人,專精企業內訓,800 場授課與輔導經驗,培訓主題涵蓋簡報技巧、上台表達、數位工具等教育訓練與顧問服務。 歡迎 Follow 並造訪官網:https://mjp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