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影評/長篇分析

JunYou 君宥
電影碎念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Oct 15, 2017

2018/12/12 更新

《銀翼殺手2049》與前作《銀翼殺手》相隔了35年,在看2049前除了補完前作《銀翼殺手》外,我也得閱讀相關的解析\影評才能彌補這巨大的鴻溝,畢竟《銀翼殺手》雖上映時票房不佳,但在時間的考驗下終究成為了Cyber Punk的經典代表,影響了後世無數的電影。
《銀翼殺手2049》也為了更好的補上這個空缺,做了三部前導短片,強烈建議觀影前先將這三部前導連同《銀翼殺手》一起看完。

三部前導片(中文字幕):
1.銀翼殺手 2022 大停電 ● Blade Runner 2022 BLACK OUT
2.
銀翼殺手2036: 複製人時代 Blade Runner 2036: NEXUS DAWN
3.
銀翼殺手2048: 無路可逃 Blade Runner 2048: NOWHERE TO RUN

先談談對前作《銀翼殺手》的想法,作為一個上映14年後才出生的人,我很誠實的說,片中一些視覺特效是容易讓我出戲的,較為晦澀的敘事手法也使我第一次看完片後留下疑問。即使如此,《銀翼殺手》仍讓我驚艷於片中的世界,沈迷在電影營造出來的氛圍中,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建立了Cyber Punk世界,我們可以在無數的科幻電影中看到《銀翼殺手》的痕跡:永遠下著雨的城市、繽紛的霓虹燈、巨大的(SONY)電視牆、透明的服裝款式、高對比打光、飛天車...等,《銀翼殺手》留下了大量的視覺印象及符號。
而除了視覺上的創舉,《銀翼殺手》所探討的題材乃至劇本結構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透過緩緩的敘事節奏讓觀眾逐漸融入虛擬的未來世界,再由生命力強盛的複製人做對比,引出主角的自我懷疑及身世謎團,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段落,是複製人羅伊悲劇卻又富有深遠寓意的結局,這段Tears in rain也成為影史經典。

傳說這段Tears in rain是演員 Rutger Hauer在拍攝前即興創作而來!

以下影評內容涉及劇情討論,未觀影者慎入

回歸正題,《銀翼殺手2049》非常好的延續了前作的視覺風格還有節奏,我比較擔心這樣的節奏對大眾市場來說不好消化(票房表現也是不如預期的,加上宣傳成本可能有小賠),導演Denis Villenuve也說,這是他拍過評價最好的電影,但票房表現卻不如預期,他還在消化這件事。
不過對我而言,緩慢的敘事步調可以讓我慢慢地享受這個未來世界,透過主角K去看2049年的樣子,有新一代的連鎖八型複製人,戴瑞公司倒閉後還有更可怕的實業家,依舊無情的LAPD配上歧視複製人的社會,更重要的是,29年過後仍有銀翼殺手。
電影的開頭與前作一樣,用字卡快速的解釋了世界的設定,不過我相信前作的粉絲看到字卡最後冒出來的一行「BLADE RUNNER」應該快壓抑不住內心的興奮了吧!
主角K被塑造成一個無情的銀翼殺手,被社會排斥,甚至LAPD中尉說他「沒靈魂也活得很好」,除了工作外,K只剩家裡的虛擬情人嬌伊。

電影開場的追補任務讓K意外發現,複製人摩頓家中藏著驚為天人的秘密(關於摩頓可以參考前導片《2048:Nowhere to run》),這裡埋下K異變的因子,我們也看見了K心中的動搖。
隨後就是節奏緩慢的2049世界探索,你會看到K在社會裡除了要面對人類的歧視,還會被複製人同類排擠,同時呈現Wallace企業聲稱能控制複製人的原因 — 驗證程序,每個出任務的複製人回到總部都必須進行驗證,以確保他們的腦袋「正常」,這個橋段暗示了其實Wallace企業無法讓複製人「原生的」沒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只能把不受控制的複製人檢查出來,然後處理掉。

既然已經講到2049的世界,就從視覺上開始談起,你可以說這部片的故事不吸引你,但你很難否認這部片的視覺有多吸引人。
攝影的部分,攝影師Roger Deakins在13次奧斯卡提名皆落選之後,終於以這部片鍍金(他擔任攝影指導的《刺激1995》、《Sky Fall》也都是我非常喜歡的片!):Deakins把2049的場景拍得如詩如畫,場景更是從原作雨下不停的城市晉升到雪、沙塵,到最後甚至是洶湧的海水,每個場景Deakins都處理的相當到位,也因為導演希望盡量用實景,拍攝的難度不在話下;色溫在冷暖兩極跳躍,極大量的應用藍橘對比跟原色,搭配高反差的打光,讓畫面有強烈的暗示效果,像是K在孤兒院找尋線索時的光線、最後與樂芙在海邊打鬥場景的強烈對比色等等。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更是燈光的應用,不同場景下光影的層次相當出色,而在Wallace企業總部內,如水波般的光影流動效果及移動式的光源設計,每每令人瞠目結舌,與前作也很搶眼的光影運用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術及特效部分,2017年的好萊塢特效能力,加上延續前作影響無數科幻電影的美術設計(我認為2049相對保守,但也是時至今日Cyber Punk已經建立起很多必備元素的緣故,更別提《銀翼殺手》在建立過程中的地位以及2049就是其續集的因素),這個未來世界更能讓觀眾信服。

配樂方面,由好萊塢金獎配樂大家Hans Zimmer搭配獲得金球獎肯定的Benjamin Wallfisch製作,雖然我認為這次配樂的重低音效果有點過頭(Hans Zimmer…你懂的!),空靈感減了不少(流行的元素更多),但整體而言與前作銜接得很棒,尤其是最後一幕K躺在樓梯上看著雪花就要死亡之際,竟然響起了前作Tears in rain的主旋律,這記配樂上的回馬槍絕對將這部片的層次再往上提升!
而做好做滿的音效,除了給觀眾震撼的體驗外,也大大的考驗了戲院音響的低音共振,如果音響調教不好又開的很大聲是會拉低觀影品質的!

片中的角色相當有意思,像是Wallace企業的複製人樂芙,她可以算是片中的最大反派(Leto的戲份…),而且我認為比起複製人,這個角色更像是個機器人,但是到最後你卻會發現,她兇殘的行徑竟只是建立在渴望成為Wallace口中「最優秀的天使」這個想法上,我不禁反思,樂芙渴望成為「最優秀的天使」這件事是否可以解釋成想「證明自己」,其實她跟其他複製人一樣希望自己是「特別的」呢?
德克,前作的主角,在2049中已經變成孤僻的憤怒(誤)老人,跟K除了有見面精彩的打鬥戲外,德克對我來說比較像是推進劇情的角色,他是大家的目標,Wallace企業希望他供出複製人小孩的下落、複製人叛軍希望他死以保護小孩、K則是因為自己被植入的記憶而對德克有複雜的情愫,德克在劇中反倒比較被動,因此他的出現除了帶給舊粉絲驚喜外,功能性大於故事性。
嬌伊的角色非常重要,雖然她只是軟體但反而是全片中最能體諒主角K的「人」,當然,這種體諒可能到頭來只是軟體演算的結果;在電影前段,嬌伊是K的心理投射,在後段嬌伊被摧毀然後又從廣告投影中出現,並對K說一樣的話時,更是全片最重要的轉捩點,K的覺醒時刻:既然我的一切都是虛擬的,那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實業家Wallace,雖然使地球免於饑荒,但他的真正意圖深不可測,他把自己製造的複製人稱作天使,誰能製造天使呢?只有上帝啊!一個把自己當作上帝的人握有複製人技術,甚至渴望讓複製人自行繁衍倍增複製人人口,用複製人來推進文明,有這樣的想法卻完全只將複製人視為一種「工具」處置,我想這是對一些實業家的諷刺,表面上為了科技社會進步,但進步的過程卻沒有絲毫人性。說到這裡我不禁想抱怨一下這個角色的戲份之少,Wallace的角色設計其實很吸引人,也許可以有更多空間…不過,我們倒是可以期待他會在其他銀翼殺手的相關電影裡出現(Leto本人很喜歡這個電影世界,甚至說這就是他的星戰)。
其他角色如比複製人還無情的LAPD中尉、隱藏在性交易所得複製人反叛軍瑪莉艾塔(本片的性愛場景不露骨,但在視覺上為了呈現嬌伊和艾塔同步,有非常精彩的疊合效果!)、複製人叛軍首領芙瑞莎甚至驚喜出現的蓋夫,這些角色都不多餘且令人印象深刻。
淺談演員表現的話,我認為Ryan Gosling有機會連兩年挑戰影帝寶座(沒入圍,預測失敗),他也是我目前最喜歡的好萊塢男演員,其他角色的話,本來很期待的Robin Wright好像其實沒什麼發揮空間,但夠冷血;飾演嬌伊的Ana de Armas很亮眼,出場時都還滿吸引人的;Jared Leto出演實業家Wallace,我覺得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挑剔的(戲份太少算嗎);飾演前作主角德克的Harrison Ford雖然是本片賣點之一,我個人卻認為劇本的安排沒有給他夠多空間,但反過來想,故事專注聚焦在K身上非常精彩,也是正確的方向。

Jared Leto是不是最近很容易被砍戲份(誤)

回到故事上,主角K的心理轉折無疑是本劇的重點,從一開始的「冷酷K」,隨著故事慢慢推進,我們看到他也渴望有人陪伴,而非機器毫無情感;再從中尉要他除掉複製人小孩時他的反應得知,K也有遲疑,他不是冷血的銀翼殺手;而當他發現自己的記憶與失蹤的複製人小孩吻合時,他慌張了,努力抑制的情緒也在博士告訴他,他的記憶不是捏造時崩解;對德克的複雜情感帶領著K探索事情的起源,同時迫使K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在一次次的衝擊下,K先是發現自己可能是「自然產生」的生命,好不容易接受之後卻被告知他並不是那個小孩,對生命從一無所有到滿滿的希望,最後再瞬間被抽空。雖然K終究不是複製人寄予厚望的小孩,但他發現了更珍貴的東西,他的「感覺」。
他的愛情是虛擬的、他的記憶不屬於他、他的生命也是被人工製造的,但是他能有自己的意識,有自己生存的目標,能像複製人叛軍領袖所講的「為正義而死,這是作為複製人能做的,最像人的事」,因此當他領悟到自己的存在之後,終於下定決心,不再在意那些真真假假,因為「我存在」的事實,是自己唯一能確信的事。

另一個令我動容的部分,是結局K躺在階梯上伸出手感受雪花的場景,這一幕與前作銀翼殺手中,複製人Roy死去的場景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在把握生命的最後感受自己的「存在」,只是一個在雨中、一個在雪中。
我覺得《銀翼殺手2049》比起前作傳達主旨的方式更不晦澀,節奏上雖然緩慢,但我認為節奏已經成為這個系列的特色了,不一次塞給你很多「事件」,而是讓你慢慢去解讀角色,複製人的問題在真實生活中也許三十年後還不會有,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要面對的,而銀翼殺手系列除了提出這些未來的問題,同時更重要的,是生命的重要、美好,只要有了自己的想法,你就「存在」。

最後整理一下,我想這會是一部很對銀翼殺手粉絲胃口的電影,也很適合能接受緩慢節奏、喜歡思考電影中議題的觀眾,如果純粹是想看科幻動作爽片的話,請放棄,因為這不是一部可以用一般動作片節奏來看的電影,也不是一部可以走出電影院腦袋會非常放鬆的電影。
可以的話,我希望每三十年有一部銀翼殺手的系列產出,現在的兩集讓我們見證了不同時代對未來的想像、見證了電影技術的演進甚至看到了各代小生。
同時,希望能在不同的三十年裡,繼續歌頌生命。

撰文:陳君宥

--

--

JunYou 君宥
電影碎念

自稱電影狂熱者但興趣相當雜,從好萊塢到日劇、從CPBL到F1。剪輯/攝影 是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