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行動支付在台發展的小想法

Karl Huang
K Lab
Published in
3 min readMar 19, 2018
Photo by Jonas Leupe on Unsplash

許多人常會說台灣行動支付很鳥,對岸大陸好棒棒,什麼東西都可以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台灣真的好爛好落後,但,實情真的是這樣嗎 ?

最近有一篇評論文章,剛好打中我對於行動支付在台發展的心聲

引用自關鍵評論網:政府高喊「行動支付」,為什麼台灣人還是最愛塑膠卡

台灣缺乏非現金支付的推力以及金融基礎建設良好:

  1. 台灣金融基礎建設發展的早且完善,人人習慣使用信用卡搭配現金作為支付工具,相較之下大陸直接略過信用卡發展,跳到非金融體系的行動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加上大陸的現金存在使用障礙(包含偽鈔、金融據點不普及等),因此加速大陸的行動支付發展。
  2. 在擁有好的現金使用環境與信用卡服務,以及缺乏明顯推力(如大陸有現金使用障礙等推力改革)或政府政策力道(如瑞典促進無現金社會)下,自然消費者、商家沒有明顯誘因去接受與使用行動支付。

台灣的行動支付到底該怎麼發展:

  1. 文中提到行動支付在台灣發展並非是用來解決上述這些事情,而是需要建構一個可以與生活做結合的支付生態體系,首先應提升可應用場景,政府利用政策(如租稅優惠、推動共同QR code)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其次企業也應利用電子化的支付紀錄提供加值服務(如自動記帳、電子發票),提升使用者對非現金支付的需求。
  2. 除了應用場景外,也需解決使用者對於安全的疑慮。現金具備可觸摸性與安全感,若行動錢包發生駭客入侵很容易讓非現金支付努力白費。
  3. 通路為王、擁有對消費者的接點會有極大的優勢,台灣缺乏像大陸支付寶(電商出發)與微信(社群出發)那樣的寡佔場景業者,可以迅速推廣非現金支付服務,也導致台灣消費者對於目前多款支付工具無所適從,這也無疑是把錢包的重量轉嫁到手機的容量使用上,通路與平台的水平整併理應被列為重要議題,但在台灣這樣子的自由社會應不容易執行。
  4. 在不同業者間不易整合前提下,擁有大量會員的業者(如Line)跨足市場將具備明顯的殺傷力,或當支付規格能標準化後,既有支付業者能更快速提升使用意願度,屆時目前的行動支付領導者街口可能會拉大與其他競爭者的距離。

金融業的生存之道

以目前社會氛圍,台灣應不容易出現完全跳脫非銀行體系的非現金支付行為(信任、法規等因素),金融業應確保與支付業者的合作關係,提供底層基礎建設服務,並同步觀察社群業者跨入純網路銀行的動向,以較進階的金融服務(如資產規劃)維持競爭力。

#行動支付 #電子支付 #信用卡 #金融業 #無現金社會 #支付 #銀行

--

--

Karl Huang
K Lab
Editor for

充滿好奇心的金融工作者,喜歡不務正業研究各式主題與活動,希望以寫作練習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