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老司機 — (圈內人的指導書)教你如何判斷主機商的技術支援能力 —術語篇 Part1.

Ruei-Chi Huang
Kirin Blog | Kirin の IT Geek
8 min readFeb 21, 2020

--

主機代管這個產業,入門的技術門檻低,但要精通卻需要具備相當完整的知識領域與經驗,是一條非常漫長的道路。

主機商必需善用自身的資源與技術,協助客戶企業發展,網路競爭的數位時代,企業主怎麼選擇一個好的主機商夥伴,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前言 :

這篇是累積了20多年來的親身經驗,在台灣這個小島上,主機代管業者林立,原因不外乎因為入門的技術門檻低,所以充斥著許多林林種種的業者,常見用戶受到天花亂墜的話術影響,而踩了許多坑,再加上幾乎每年都看得到新的代管商成立,也每年都看得到有廠商殞落,所以減少踩坑與避免淪為主機棄嬰,是這系列文章的精神。

由於筆者本身經營的企業,同樣也是IDC產業之一,因此本篇文章不會推薦任何一家主機商,也不會有類似部落客的業配文,更不會有任何言詞上的攻擊,單純以一個技術 / 產業的角度切入,盡量以易懂的方式說明,提供給您足夠做判斷的資訊。

“IT老司機 — 主機商系列”,將會分做多篇進行分享,預定會有 “術語篇、網路篇、主機篇、系統篇、實戰經驗篇”,手把手的讓您有完整的概念,避免碰到踩坑踏雷、哭笑不得的狀況發生。

為了減少後續在文字描述上的認知誤差,所以第一、二篇先介紹這個產業中常見的商品與規格術語。

第一篇 : 關於這個產業比較常見的商品

虛擬主機 :

在主機商領域內,講的虛擬主機並不是資訊技術所稱的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而是透過在伺服器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上,安裝 PleskcPanelDirectAdmin 這些”網站管理面板”軟體,所產生出可被分配與管理的網站存放空間,功能上也僅限制在網站存放,用戶可以透過”網站管理面版”來對網站、資料庫、FTP、電子郵件..進行控制(新增、刪除、修改),由於有視覺化的Web介面操作,所以大大的降低了技術門檻。一台伺服器可以透過”網站管理面板”軟體,分割成多個虛擬主機給用戶使用,每個用戶都是獨立的空間,因此成本被大幅度的分攤,所以價格較低,但效能差,限制多、擴充的彈性小,所以比較適合小型的形象網站、個人部落格、低流量的購物網站使用,這類虛擬主機服務由於技術門檻低,所以經營者眾,也是最容易踩到坑的地方。

虛擬主機常見的限制有 : 存放空間、網路流量、帳號數量、資料庫數量、網域數量、硬碟IO讀取速度…。

cPanel、Plesk、DirectAdmin是三大市佔最高的網站管理面版

虛擬主機也有人稱做共享主機,英文是 virtual hosting、shared web hosting。

雲端主機 :

雲端主機又稱做VPS (Virtual Private Server),這一類的服務比起虛擬主機來說彈性更大、效能更好、價格較高,主要使用虛擬化技術將一台伺服器切割出多台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使用,雲端主機虛擬主機要怎麼做區分 ?

虛擬主機 : 在伺服器上用”網站管理面板”軟體,切割多個網站空間,使用的範圍只能用在網站。

雲端主機 : 在伺服器上用”虛擬化技術”,切割多個虛擬伺服器,服務範圍沒有限制,放網站、放ERP系統、放POS系統…都可以。

這是虛擬化技術的概念圖,Hardware指的是伺服器硬體,藍色的VMware是虛擬化技術的一種。

第二篇 : 關於這個產業的規格術語

不論您是使用虛擬主機或者是雲端主機,大致上的規格都很類似,以下以這兩種商品做規格術語的介紹。

虛擬主機常見規格 :

CPU 速率 : 這個規格常見會落在 2Ghz ~ 4Ghz之間,數字越高表示CPU處理速度越快,但千萬不要誤會,主機商標註了2Ghz不表示您可以完整全速的使用2Ghz,這個速度值是共用的,所以並非是您可以完整的使用到這樣的效能,假如一台虛擬主機總共有100個客戶,當這100個客都全速在運作時,您可能只能分配到 (2Ghz/100) 這樣的效能,因此這個規格的重點在 “主機商是否有對單台主機的使用量做控管”,一台主機放20個客戶與一台主機放100個客戶,相同資源下,20個客戶就會有比較好的效能表現。

虛擬主機的硬體資源分配很重要,筆者就曾經見識過超賣到1:400(一台伺服器放置400個網站客戶)的虛擬主機。

網路流量(Network traffic) : 通常單位是GB並以月做統計,目前也有不少主機商提供到TB級的流量單位,許多人經常將網路流量(Network traffic)網路頻寬(Network bandwidth)搞混,”網路頻寬 = 網路的速度”、”網路流量 = 在這個網路速度上,總共傳輸了多少檔案大小”,例如您透過FTP上傳了100MB的檔案,那就表示網路流量使用了100MB

單位的算法 1TB = 1000GB、1G = 1000MB、1MB = 1000KB

網路頻寬(Network bandwidth) : 網路頻寬可以說是決定了一個主機商優劣的重點規格之一,頻寬越高表示速度越快,這樣一來會影響到網站開啟速度FTP傳檔速度…等等諸多的表現,單位通常是 M,例如”100M頻寬”,由於一些原因,大部分虛擬主機商都不會把網路頻寬寫上產品介紹,網路是水很深的技術領域,我會在”網路篇”做詳細的介紹。

一家主機商的好壞優劣,從網路頻寬就可以辨識出來。

網站空間 : 這個規格是放網站資料的空間大小,單位通常是GB,比較需要注意的是,網站空間的硬體是用哪一種? 目前大約有四種種類 :

  • SATA硬碟 : 速度最慢、價格最便宜,傳統硬碟,重要規格是轉速 (5200rpm、7200rpm、10000rpm、15000rpm),採用這類主機時需要問清楚IO效能有多少。
  • SAS硬碟 : 速度略快、故障率較低,同SATA硬碟,也需要重視 IO效能。
  • SSD硬碟 : 目前大部分主機商都採用SSD硬碟了,速度比上 SATA、SAS硬碟大約快了數十倍,但SSD硬碟有讀寫次數上限的硬體限制,到達上限後SSD硬碟就需要做更換,這類硬碟因為效能已經不錯了,所以比較需要注意安全性保護,購買SSD硬碟的主機時記得詢問主機上的伺服器,是否有做Raid硬碟保護機制,以及是哪種Raid (Raid 0、1、5、6、10),千萬不要使用Raid0 的主機,因為Raid0 雖然效能更好,但是遇到硬碟損壞,資料可能會救不回來,
  • NVMe硬碟 : 這是新一代的硬碟技術,速度比SSD硬碟要再快上數倍,但是要注意,早期的NVMe硬碟是無法做Raid 保護機制,一但硬碟損毀資料可能會完全消失,採用時要向主機商詢問清楚。

雲端主機常見規格 :

CPU Core: 雲端主機與虛擬主機在CPU的差異在於,虛擬主機使跟所有用戶一起共用,但雲端主機是獨立的核心運作,所以在雲端主機上CPU部分都是以Core (核心)數量標示,例如 2Core、4Core…等等。

記憶體(RAM) : 這個規格以G為單位,也是單價比較貴的項目,從 512MB ~ 8GB 等等都有,需要注意的規格有兩種

  • DDR3 還是 DDR4 ?
  • 記憶體的時脈多少? DDR3 比較常見的時脈在 1333 ~ 1600,數字越高表示效能越好,低於1333就太慢了。而DDR4 比較常見的時脈在 1866 ~ 2666,同樣的DDR4時脈如果低於1866也是過慢。

網路流量(Network traffic) : 雲端主機與虛擬主機在網路流量上的算法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少雲端主機廠商,是以網路頻寬為主,不計算網路流量,也就是網路流量無限制的制度。

提供一個簡單的算法,1M的網路頻寬一整個月不中斷全速傳輸,會產生300G的網路流量。

網路頻寬(Network bandwidth) : 雲端主機的網路頻寬,幾乎都會標註在產品介紹上,因為頻寬是雲端主機的重點規格,頻寬規格大多有兩種模式。

  • 固定頻寬 : 例如 “20M 網路頻寬”,這就表示雲端主機的網路速度最高20M,如果要更高就需要額外跟主機商購買。
  • 共享頻寬 : 例如 “200M共享式頻寬,最低保證可用20M”,這就表示這雲端主機的頻寬是”浮動的”,一整條網路最高200M的速度,與所有人一起共用,”最低保證可用”表示廠商給您保證,用的人再多也可以保證讓您用到20M的網路速度。

其實每一個規格項目都有比較深層的技術可以分享,但本篇主要是讓一般用戶看得懂的,所以就此打住不再深入探討。

未完下篇待續 — To be continued.

--

--

Ruei-Chi Huang
Kirin Blog | Kirin の IT Geek

I am Kirin., I was ShellFans AI Technology’s CTO. Our team specializes in IoT, Blockchain, Cloud and Ai. | https://www.shell.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