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CS+X 研究所申請總結 & tips分享(Cornell Tech Connective Media, CMU MSIT Mobility, UW GIX, NYU CEI, UCI MCS)

許凱鈞(Kevin)
凱鈞的終端機
Published in
14 min readApr 6, 2018

前言

趁這次清明連假來還個願xD

從去年九月開始準備申請研究所,到今年一月底拿到夢想中的Cornell Tech錄取通知的這段時間,我刷了無數次的一畝三分地與PTT。雖然知道沒用,但是心裏就是一直會想去找到低GPA也有救的案例來鼓勵自己。

那時候我就想說——如果我能夠申請到好的學校,我一定也要來統整出一篇經驗分享,幫助未來也會經歷這條路的朋友們。成為我當時需要的那個希望。

所以這篇文我主要會分享 自己申請的結果準備的時間軸、還有自己比較有些心得跟下過苦力的 校系選擇GRE準備SOP攥寫、最後也講一些我自己為了讓教授或者學校對自己有點印象而做的一些小手腳xD

真心希望這篇文除了能給予一些實用的撇步之外,也能成為在未來學弟妹們耳邊說著「加油,凱鈞都上了好學校了,你一定也有機會」的鼓舞。加油,申請個研究所還真的滿辛苦的。

結果統計

Decision

Cornell Tech Connective Media (2018/1/30 收到first round offer)

Admission

  • Cornell Tech Connective Media
  • CMU MSIT — Mobility
  • UW 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Maste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 NYU (Courant) MS in Compu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 UCI Master of Computer Science
  • Santa Clara University CS

Rejection

  • CMU METALS
  • Columbia CS
  • UCSD CS
  • NCSU CS
  • NYU (Tandon) CS

Pending

  • USC CS (Multimedia and Creative Technologies)
  • UMich HCI

學歷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ouble Major in Account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GPA 3.03 / 4.30

考試

  • GRE 328 (Q: 170, V: 158)+ AW 3.5
  • TOEFL 110 (R: 30, L: 28, S: 24, W: 28)

經歷

  • Microsoft Software Engineering Internship
  • 25Sprout Frontend Developer Internship
  • E.C. Jamming Hackathon 主辦
  • 嘗試創辦 Projectable 學生創業平台(雖然只是prototyping + pitching階段而已,但它的確是我人生目標的縮影,也是SOP的主軸。後面說到SOP會再補充說明)

時間軸

7月

  • 上學期GPA公佈出來只有2.7躺在床上哭、鬧脾氣。我不玩了。
  • 算一算原來cGPA還有3.02。撿回玻璃心。

8月

  • 邊實習邊開始花些時間在選校(做著白日夢的階段xD)

9月

  • 準備GRE
  • 寫SOP(每天花課間兩小時左右 / 推薦找間咖啡廳讓你進行發想、擬稿、然後覺得故事說的不夠好,一切重新開過的這個loop xD)
  • 開發個人網站 http://kevinhsu.info/
  • 與英萊教育Tina合作討論 列出最後20個想申請的校系

10月

  • 申請WES成績認證(寄出後大概三週後收到認證。推薦低GPA的朋友們也可以做做,不無小補。就算學校明文規定不接受WES成績單,我也都會在官方成績單後面再附上WES GPA 3.35的成績單給他們參考參考。)
  • 10/18 考GRE
  • 完成SOP
  • 聯絡教授、老闆幫忙寫推薦信

11月

  • 11/12 考TOEFL
  • 填Application Forms
  • 為學校、系所去客制每篇SOP

12月初

  • 丟出所有申請
// 因為Cornell Tech第一輪的申請12/5就截止,而且我們學校十二月就期末考了,所以自己本來就有打算在十二月初就把所有申請都丟出去。我個人是覺得這個時間軸是有點趕的,所有東西都排得剛剛好、沒有失誤的機會。如果GRE, TOEFL考得不夠好也來不及重考。所以參考時可能也要衡量一下這個點。

校系選擇

我一開始就知道自己GPA偏低,要去硬碰硬申請純CS programs可能會死得很慘(而結果也可以幫我佐證。我申請的純CS programs包括Columbia, UCSD這些好的與一些熱門保底的NYU Tandon, NCSU大多都被拒絕了。)

而且自己比較特別的點本來就是本來念商、後來跨系轉修CS,加上自己真的對網頁/手機開發很有熱忱、做了一些可以拿出來說說故事的Projects,所以除了主流校系跟保底的Santa Clara外就主申一些CS+X的Programs。如果有跟我狀況類似的朋友們,我也稍微介紹一下這些真的很令人興奮的CS+X校系:

Cornell Tech Connective Media

Cornell Tech是Cornell University跟以色列的Techn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紐約市中心羅斯福島上新設立的校區,富有創業色彩,真心是我從大二以來的夢想。在Cornell Tech,CS是一年的program,而Connective Media則是個兩年的program,CS方面的課不會少修,另外會多修一些跟社群媒體相關的應用,每學期也都會有Studio形式的課程。

怕未來自己打自己的臉,更多的介紹就容我之後有機會親身體驗後,再跟大家來好好分享Cornell Tech的生活!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GIX)

GIX是北京清華大學、UW跟Microsoft合作創辦的新學程,並不在UW主校區、反而比較靠近微軟在西雅圖的總部。可以選擇15個月畢業拿這裡的畢業證書就好,也能多花半年去清華大學拿到雙學位。很多網路上的美國社群會拿他們跟Cornell Tech比較,而他們性質也的確比較類似,同樣是鼓勵學生去創業、去多做除了找工作外的其他嘗試。

絕對是我為了Cornell Tech要放棄的選項中最令人心痛的一個。有跟Program Director見面聊過,還滿ambitious的,去年才第一年招生,除了微軟外也積極在拉其他產業界的龍頭們一起攜手帶學生。在台灣目前知名度貌似還不高,非常推薦大家申請。

NYU Compu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NYU看Cornell Tech在他們家開了一個創新創業學程,決定不落人後(誤)而同樣在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下開了一個CEI學程。一年三個quarters畢業,學的內容也都還滿有趣,包含CS的硬課、Software Engineering跟Law方面的課。今年只是第一屆招生,總共招了二十多個學生。

前幾個月當兵前,我去美國找女朋友玩時也有機會拜訪他們家Program Director,人非常酷跟我在他辦公室吃東西聊天,積極在整合NYU系統內資源,給這個program的學生創業資源、可以使用NYU的孵化器中心跟與著名的Stern商學院學生合作(系館就真的在隔壁)。也是台灣這邊比較不知道的program,推薦大家趁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時候趕快申請起來xD

GRE

GRE對很多人來說應該都是一個pain in the ass。

前年暑假我有陪那時候也在申請研究所的女朋友先上過Mason GRE班。我是沒有機會比較到其他間補習班,但我個人是還滿推薦Mason的課,也超級推薦Mason的教材。他上課就集中一個月每週花三個晚上教會你GRE數學、Verbal跟寫作的「邏輯」。

對一般台灣人來說,Verbal應該是最大的障礙,因為大多單字真的這輩子都沒看過,考完GRE後可能也再也不會看見(其實也不一定。對看英文小說是有幫助的xD)這部分也是為什麼我覺得Mason的教材好。他除了循序漸進的題本外,也準備了兩份Mason 1000跟Mason 2000分別是GRE裡面最常見的1000個單字跟2000個單字。把這兩本弄到熟,考GRE當下真的比較不會再遇到沒看過的單字。

我從去年上完課後,今年九月重新開始準備GRE就是狂刷這兩本。另外,每天除了花一兩小時刷Mason單字庫做出來的 Quizlet,我也會至少做個幾回大陸網站考滿分的歷屆考題。網站上面收錄的題目都是真的被考過的題目,而GRE本身就是一個大題庫,出現過的題目就代表還有出現的可能(我也真的有命中幾題一模一樣的)。建議最後一兩週就是把花在考滿分題目上的時間比例增加,不斷去習慣GRE出題的方向、常見單字甚至是常考的文章內容。我自己就有朋友考到一模一樣的長篇文章,直接省了十幾分鐘去閱讀500字長文跟選擇答案的時間。

Statement of Purpose

真心是門大學問。

其實我也真的說不上來SOP到底要怎麼寫,我只能分享自己架構SOP時的 邏輯 。最一開始,有些人建議我從What, Why的問題去發想,去寫自己想念什麼專業、為什麼會想要念這個專業、甚至為什麼還想要念個研究所。也許這方法適合大部分的人沒錯。

但我後來是決定寫個故事。

用一個故事來吸引教授的目光,這個故事要能從過去的自己,講到假設自己去了Cornell Tech/CMU/UW/NYU後能夠成為的人。讓教授想要參與你的成長,甚至自己成為你成長的一部分。這樣想吧——一個校系一年可能可以錄取個幾十個到一百多個人,對吧?其實多一個或者少一個都不會差太多,所以我希望這個故事就算不能很肯定地說服教授我值得一個admission,也能至少讓教授覺得:

「Hmm… 就讓他來試試看吧,反正教室也坐得下。」

甚至最好是——

「如果我拒絕了他,會不會有天後悔的是我?」

所以我花很大篇幅寫我的夢想,還有自己為了這個夢想而做的努力。

我大致上的邏輯是這樣寫的:

我透過AIESEC去過布達佩斯打工換宿、去過紐約實習、去過多倫多交換,我遇見了各式各樣的學生們,我知道學生合作起來可以完成很多很棒事情。就連Facebook也是大學生創立的。大學本身就是人一輩子能加入的最多元的組織。你每天都會和資工學生、商學院學生、藝術學生去到同個校園,就連Google這樣的公司都沒有這個等級的多元性。如果我們可以把學生整合在一起呢?我想要有天能用科技,讓有想法的商學院學生找到學校裡面可以跟他合作的工程學生,讓會寫code的學生找到同校的designers。而近年大數據跟機器學習等技術更可以讓這件事變得可行。為了確定這件事是可行的,我做過MVP、辦過Hackathon跟微軟一起讓各學院的學生們真的來合作看看——但是我們還是撞牆了——我們的project做不起來、做得不夠好、找不到使用者,沒使用者就沒數據等等。這時候我決定去微軟實習,看看這種程度的公司是怎麼去做projects的。而現在的我失敗過、被香港VC否定過、也在微軟虛心學過,但是我的夢想一樣沒變,我希望能用科技幫助學生找到夥伴去實現更多。為此,我想要加入 Cornell Tech/CMU/UW/NYU 這樣的programs,不只是為了從你們的課程中學到可以幫助我的技術、或者跟你們的某位教授學習,也為了跟你們所擁有的學生社群合作、一起成長。

我是不知道這樣的SOP為我的申請到底有沒有加到分數,但是我覺得(也請很多人幫忙看過)這樣的寫法的確讓我繞過了GPA低的這個硬傷。我的建議是如果GPA低,不要去解釋自己的低GPA,用事例來證明自己也許GPA不高,但大學的這四年絕對沒有白浪費掉的,所以我也不會浪費你們給我的機會。

另外,一定要請朋友幫忙看過SOP並且不斷潤稿。

除了確定整篇SOP的邏輯是連貫的之外,也找一些外國朋友幫忙看看語意有沒有表達得對,甚至有沒有文法錯誤。

我自己就真的花了整個九月每天下午的空堂,待在學校starbucks不斷修改SOP。畢竟這真的是少數申請研究所的過程裡面自己真正可以掌握的元件之一了。就連考試都有考運成分。

最後一點,真的很建議很建議大家約幾個同樣在申請學校的好友們交換SOP互看,互相給彼此回饋跟交換看過後的感受。個人是覺得這樣滿有幫助的,同時也多看看其他人是用怎樣的邏輯去表達自己的特點的,有時候真的會帶來些不錯的靈感。

The Extra Miles

低GPA不是罪,但是低GPA也讓我申請路上一直比較沒有安全感。不過也因此,我去做了一些沒有在Application Requirements裡面但多多少少應該有為我加到分的小嘗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也許有些能給你不錯的點子去讓自己更加突出!

做一個不一樣的Portfolio website

很多人都有做自己的個人網站,做一個一定不吃虧。

但是最好是能做個不一樣

為了給來訪的教授更多的印象,我另外做了一個chatbot在網頁上,讓使用者可以去問我的bot問題,而且bot的回覆不只是透過文字、同時也會navigate整個網頁,有必要時也會re-render某些區塊。像是如果你去問他我在微軟做的事情,他就會直接幫你拉到整個portfolio在講微軟的那個區塊。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kevinhsu.info

而做這個其實也很簡單,Microsoft的LUIS, Google的API.ai跟Firebase 等等都是現成、免費的API跟工具。我差不多是九月每天去撥個一兩個小時來做。想個特別的互動,不用做得很好很精緻(像我的bot就滿爛的其實,CMU的教授問的問題我的bot都答不出來xDDD)但是光是做出來其實就已經展現出自己能把ideas做成MVP的能力。

經營一個(英文)部落格

一方面是為了申請研究所,二方面也是因為自己真的對於用文字記錄、分享有很大的憧憬。自己國高中的時候曾經就在寫小說xD 我從去年七月起也用Medium開了一個帳號經營一個英文的部落格 https://medium.com/@kevin.wcb

我在裡面分享自己怎麼去開發那個portfolio website、一些React/前端的技術、也分享了那兩個多月在微軟的經歷與心得,雖然不知道這個對申請的幫助有多大,但是我個人是猜想那些剛開辦的programs的directors多少一定會被bloggers吸引。如果有更多人能在部落格/社群上分享自己的program,增加了曝光率,未來也能吸引到更多更好的學生。

私下聯絡教授聊天/見面

剛好我去年12月畢業後本來就計畫給自己個畢業旅行,去美國找女朋友從西岸玩到東岸,就給我個機會能去拜訪教授跟program directors,就算有些沒有真的見到,這也給我一個藉口可以寫信給教授補充一些SOP裡面沒有的,或者確定至少這個director有親眼看過SOP裡面的精華。

我一般會寫說:

我是今年的申請學生,自我介紹(趁機偷偷推薦自己xD),最後講到自己下個月有機會到Seattle/New York,希望能更認識這個program,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能夠一起喝杯咖啡聊聊?

如果對方願意能見到,你就有這個機會能夠當面表達自己對於這個program的熱忱,甚至當面說一次自己SOP裡面的故事都絕對不會扣分。對於Cornell Tech, GIX這些院校來說,會去reach out都至少說明自己是個主動積極的人。在大陸的一畝三分地我也看到有人就算沒說要參訪,但是提出申請又等了一陣子後寫信給Cornell Tech告白(誤)就直接收到錄取信了。

甚至真的有心的話,我覺得更乾脆一點可以直接約好幾個學校的教授。

如果有六七個meetings可以setup就乾脆一點飛過去了(反正錄取後,你要交的學費甚至更高xD),如果只有少數一兩個教授願意的話,再跟他們說你臨時有事沒辦法去(大誤)可不可以改成用Skype聊一下。嘛,不管怎麼樣,寫封email介紹一下自己總是不吃虧的!

總結

最後,我想要感謝這條路上陪伴著我、看我崩潰的家人、女朋友與摯友們。

最後的最後,祝福所有走在這條修羅道上的朋友們都能有好的結果!

健康最重要,願原力與你同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