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遊學日記(一):很不客觀的井底之蛙視角

Ken
這次一定認真寫部落格
Sep 11, 2022

砸了一半存款的加拿大多倫多遊學第一週,說的「休息」怎麼像是求生,明明吃飽睡好,比起興奮更多是緊張與不安,走出台灣才知道舒適圈有多舒服。恰好碰上中秋節,看著 IG 朋友們的烤肉趴,遠在異鄉難免寂寞惆悵。在多倫多走啊走,就算風景、天氣再好,似乎還是得花點時間調適心情,把遊學搞得這麼憂鬱的,或許也只有我一人吧?

帶著台灣人的濾鏡觀察這座城市,寫一點簡單很主觀的觀察。

信用卡好方便!

在台灣事前換了 3,000 加幣(匯率約 24 元),結果至今除了轟媽指定房租要現金以外,完全沒有花到任何一毛,甚至還因為測試 ATM 跨國匯款倒增加 10 元。除了基本的連鎖速食店、超市適用以外,最關鍵體悟或許是大眾交通工具,儲值、買票都能用信用卡,即便在自營的市場,多數商家也有比較簡陋的刷卡機。就消費體驗來說,感應遠比台灣 LINE Pay 掃碼更加方便。

亞洲人不奇怪

首次來到歐美,難免擔憂亞洲臉孔被歧視或投以怪異眼光,但這顯然是我想多了。屬於移民社會的加拿大,人種十分多元,列車上有白、黃、黑各種膚色,很難定義真正的「加拿大人」的模樣。因此亞洲人走在路上根本見怪不怪,若是在台灣搭捷運,忽然有黑人走進車廂內,難免會瞧上一眼,在這裡不會有這種關注發生。

儘管如此,也多少人感受到各膚色之間的「小隔閡」,很少看見不同膚色的情侶、家人走在一塊,甚至朋友也多半是同一膚色,不能說沒有,但肯定離理想中的種族融合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可怕的才不是黑人

先承認我台蛙,這是有歧視的先入為主想法。可是初來歐美,恐怕很多人都抱著這種錯誤觀念吧?聽聞黑人犯罪、貧窮率高,作為一名外來者,最能感受到的威脅恐怕是「遊民」(Homeless),越靠近市中心越多。根據個人肉眼的不科學統計,幾乎都是白人,單純要錢或許還好一些,最怕是瘋癲型。

住商分離

國中社會課本裡的觀念,要在歐美才能實際見到。台灣住家若離 711、超市要走 10 分鐘,那肯定是鄉下,會被形容成生活機能差,在加拿大卻是十分常見,HomeStay 附近全是平房,最近的沃爾瑪要走 10 分鐘、有公車的大街是 5 分鐘,市郊能看到穿插一些公寓式住宅,但仍算是少數。

話要說回來,即便平房非常普遍,然而從花圃、屋內大小事,光是維護的成本與時間恐怕相當可觀吧?如果是我,大概寧可搬進公寓裡吧?另外,市區的高樓也是十分壯觀,什麼是摩天大樓(Skyscraper),真的要走到底下抬頭看才能體會。

--

--

Ken
這次一定認真寫部落格

要菜不菜的記者/如題,這次一定好好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