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o作文課】第二堂:寫作讀書會之後,大家都變身溝通大師

Dani Hu
Konology
Published in
6 min readMar 22, 2019

今天是Kono作文課第二堂,要來跟大家分享我們的寫作讀書會。說起這場讀書會,是去年十一月由內容策展編輯們發起的。一開始是我們想探索一些方法,讓我們能夠無痛產出質量穩定的文字;但後來決定辦成讀書會,除了想讓大家了解我們平時的工作之外,也想丟出一些問題: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寫作很簡單,有些人卻怕得要命?我們該如何讓寫作成為日常生活中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

於是,我在讀書會的群組裡發了以下訊息:

現在內容滿天飛、品質卻參差不齊的時代,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文章誰都會寫啊」,但是寫一篇文章要準備的功夫很多,不管你寫出來的文字多長或多短,都一定要經歷以下過程:從最前期的蒐集資料、發想主題、擬出文章架構、開始寫、編輯校錯、最終發表。(這也是我們curator嘔心瀝血的過程 T___T)

「寫作」不僅是一項需要技術的工作,它同時也是訓練邏輯、訓練表達能力,並幫助你修正思考方向的工具,讓你最終能夠說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所以,不管你的工作跟寫作有沒有關係,都歡迎一起來讀書~

這段訊息意外地得到很多響應,於是讀書會順利開張。在讀書會結束之後,我們的溝通變得更有效率,也終於聽懂工程師在說什麼了!由於參與這場讀書會的人來自不同領域,因此我們的討論焦點會放在「將寫作力運用在生活中」這個部分,整理出以下幾點:

1. 用 ROAM 設定目標句,讓你的人生方向更清晰

說到寫作法則,大多數人通常會想起新聞學的 “5W1H” — — Who/ When/ What/ Where/ Why/ How。但在《少說廢話》這本書裡,作者 Josh Bernoff 提出 “ROAM” 理論,四個字母分別代表:

R — Readers(讀者):文章的受眾是誰?
O — Objective(目的):你要如何改變讀者?
A — Action(行動):你期望讀者有何反應?
M — iMpression(印象):讀者會如何看待你?

相較於 5W1H 較著重在事件的描述與刻畫, ROAM 進一步賦予文案「主動性」 — — 你希望讀者看到你的作品後,產生什麼想法,並進一步付諸行動? ROAM 可應用的層面,並不限於廣告文案;在你需要提企劃案、呈現簡報,或甚至寫 E-mail ,都可以使用 ROAM ,讓你的作品更立體、更具說服力。

ROAM 的另一個好處是,幫助你釐清寫作目標,或甚至是整個公司的營運目標。當你確立了這四個要素之後,試著將它們套入以下句型:

讀完本文,「讀者」會了解到「目的」,因此他們會「你期望的行動」,並認為我(或我們)是「你期望的印象」。

以 Kono 為例,我們的目標句會是:

使用 Kono App 之後,「用戶」會了解到「 Kono 讓電子雜誌閱讀體驗更直覺、更便利」,因此他們會「比起其他閱讀平台,更願意使用 Kono 」,並認為我們是「一間致力於改善電子閱讀體驗的App公司」。

但是,在設定目標句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想要實現的事情不只一項。當然,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擁有更多功能,也就是更多目的;而這些目的能夠創造更多良好印象。比如說,我們也希望用戶覺得 Kono 能夠提供含金量高的資訊,進而信賴我們;或者提供讀者來自Kono自有編輯群的觀點,讓他們認為我們是一個有見地的媒體。可是,如果把這些「目的」與「印象」都加進目標句裡的話,會讓整個句子變得冗長、沒有焦點。一篇文章若是文眼曖昧不清,寫出來的成品就會顯得凌亂;同理,若一間公司的目標太雜太多,不但會使內部員工失去工作方向,也可能降低客戶與之合作的意願。因此「設定目標句」,是一個幫助你釐清方向的好方法,幫你的生活各方面都設定一個「目標句」,也許能幫助你重整混亂的生活。

2. 少說廢話,讀者的時間比你的寶貴

美國短篇小說家瑞蒙‧卡佛,以精鍊的書寫風格著名。他的啟蒙老師兼摯友約翰‧嘉德納曾建議他:「十五個字可以講清楚的就不要用二十個字」。把這個準則套用在商業寫作及溝通上,就是「講重點」,重點以外的都是廢話。屬於「廢話」的包括:被動語句、遁詞、專業術語。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Kono 被認為是目前市面上最優秀的電子雜誌平台。它有數不清的雜誌,而且收費非常便宜,所以很多人將它視為閱讀電子雜誌的首選。

讀者無法從這句話獲取他們想要的資訊:所以我得花多少錢?有多少雜誌可看?優秀的點在哪?「很多人」是指哪些人?

此外,語意不清的句子可能會帶給讀者不誠實的印象,認為你想要避重就輕,或者掩飾某些錯誤。所以,精簡的秘訣就是「實話實說」,不要為了抓取讀者的注意力,把文字寫得天花亂墜,反而造成反效果。

如果我們把上述例子改寫如下:

Kono 電子雜誌平台擁有App Store 4.8 分超高評價,每月只需150元,就能暢讀全平台超過300款中文、日文、韓文雜誌;獨家「好讀模式」讓你在手機及平板上閱讀圖文更方便!

這個例句刪去了被動語句,也明確地顯示讀者需要的資訊:價錢、雜誌數量,及來自其他使用者的評價。雜誌數量繁多,很難用精確的數字表達,因此寫「超過300款」,讓讀者對於雜誌的數量有概念。比起華而不實的遁詞,實憑實據才更能吸引讀者眼球,千萬謹記:「讀者的時間比你的寶貴」,所以別跟他們說廢話!

3. 講重點前,先搞清楚你要對誰說話

上個段落提到的「廢話」之一 — — 專業術語,也包含縮略語。如果你用的術語是你與讀者的共同詞彙,那麼就沒問題。但若你要與不同領域的人溝通,術語反而會造成溝通效率不彰,甚至產生誤會。比如 Kono 人都知道 “TOC” 指的是 “Table of Content” ,也就是雜誌的目錄頁;但沒有在 Kono 工作的人,或者對雜誌排版沒有概念的人,就會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跟工程師溝通的時候,最常遇到聽不懂專業術語這個問題。有時候我們請工程師幫我們抓數據、或做某項功能,他們會告訴我們這個可以做/不能做的原因;但是我們卻完全聽不懂,因為他們的解釋充滿了專業術語。我們只好一直提問題,問到我們自己也覺得煩,對方也要花更多時間跟我們解釋他們在說什麼,導致我們常常忍不住翻白眼:「說人話好嗎?」

因此,跨領域或跨部門溝通時,一定要確認你所使用的詞彙是否是對方所了解的,或者乾脆不要用術語或縮略語。盡量把你的讀者(或溝通對象)想像成一張白紙(但不是白痴!),用最淺顯易懂、最直白的方式向對方說明你的意思,是最有效率的溝通方式,同時也可以幫助你釐清你原本一知半解的概念。如果文字無法有效地說明你的想法,也可以借助圖像的力量,不管是畫圖、圖表,或直接給對方看範例,也是很棒的溝通方式。

4. REFERENCE

我們選讀的兩本書,分別是《非虛構寫作指南:從構思、下筆到寫出風格,橫跨兩世紀,影響百萬人的寫作聖經》,和《少說廢話:36秒就讓人買單的精準文案》。前者是我大學時代寫作課的教科書,去年終於出了繁體中文版,是對於文字工作者而言,非常受用的一本聖經級寫作書。後者則是主要在談商業寫作及文案撰寫訣竅,”Writing Without Bullshit”是原文書名,也是整本書的精髓。我們將這兩本書,推薦給為了寫作和溝通苦惱不已的你,如果你也讀了這兩本書,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