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有可能情緒勒索 — — 周慕姿《情緒勒索》

Wei
DEBUT
Published in
5 min readMay 5, 2017
周慕姿《情緒勒索》封面。(圖片來源/寶瓶文化)

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情緒勒索者

什麼時候會發生「情緒勒索」呢?以家庭而言,父母對小孩總是抱有或多或少的期望,並且可以依自己的經歷給予小孩意見。然而,干涉過多的時候,若小孩不想參考這些意見,想要做自己,就很容易發生情緒勒索。

例如醫生世家的家庭,總會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繼承衣缽;但維宸卻有著天賦異稟的藝術天份,他雖然知道父母希望他也成為醫生,但當他說他希望讀藝術相關科系時,父母卻出乎意料之外地無法理解,對他說「你這樣子會沒有未來」,接著繼續說道「我這輩子都放在你身上了,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但維宸試圖陳述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卻得到「如果你讀了就不要再踏入這個家!」這個答案。這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者有什麼特徵呢?

Susan Forward 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情緒勒索的六大特徵:要求(Demand)、抵抗(Resistance)、壓力(Pressure)、威脅(Threat)、順從(Compliance)、舊事重演(Repetition)。

第一:要求(Demand)

上面關於維宸的例子是我自己舉的。若以上述例子來看「情緒勒索」的六大特徵的話,首先是要求(Demand)。書中提到,「對方對他的要求非常堅持、毫無轉圜的餘地,且無視於你的感受與你的底線,步步進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父母的確忽視了小孩的藝術天份與意願,一味希望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做。

第二:抵抗(Resistance)

再來是抵抗(Resistance),也就是被情緒勒索者開始反抗。維宸試圖向父母陳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壓力(Pressure)

第三是壓力(Pressure),也就是對被情緒勒索者施壓。書中提到了三種方情緒勒索者擅長做的事,上面的例子也剛好都有出現:

首先就是貶低對方或對方的能力(自我價值),父母先是立刻否定了藝術這條路,認為這是沒有前途的。

再來是引發對方的罪惡感,書中提到:「情緒勒索者總是在提醒我們:我們的人生有『責任與義務』去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才顯得我們夠好。」然而父母那句「我這輩子都放在你身上了,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會不禁讓維宸懷疑:「對啊,父母都這樣栽培我了,我這樣是不是很任性?」而產生罪惡感,這就是一種施壓。

第四:威脅(Threat)

最後是剝奪對方的安全感,情緒勒索者往往知道,什麼是對對方而言重要的事物,他們就會依此作為把柄,希望以威脅的方式讓對方順從。書中提到,「情緒勒索者威脅將奪走你的重要事物,讓你感覺焦慮、害怕,於是你只能按照他們的方式去做,以求減輕不安與恐懼,『贖回你的安全感』。」,而很明顯地,父母的「如果你讀了就不要再踏入這個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五:順從(Compliance)

面對情緒勒索,被情緒勒索的那方若沒有辦法承受對方的威脅,很有可能就會選擇順從。例如維宸不希望自己被認定「沒有未來」、不希望讓父母失望、不希望離開這個家的話,可能就會選擇順從,放棄對藝術的渴望,想辦法追上父母的腳步,繼承他們的衣缽。

第六:舊事重演(Repetition)

然而,一旦第一次情緒勒索成功,情緒勒索者就會食髓知味,向對方愈要愈多,讓對方愈來愈沒有自由,最後更是沒有辦法反抗,因為已經掉入了此輪迴之中了。

讀後感:愛不是用來予取予求

周慕姿的《情緒勒索》在甫上市時就吸引了各方的關注,在二〇一七年的五月,仍是在博客來的暢銷排行榜中的前五名。究竟,為什麼大家這麼需要這本書呢?我想是因為大家光是聽到「情緒勒索」這四個字,還有書腰上的標語:「眼淚與憤怒,往往就是一種情緒勒索!」就可以回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相當平易近人,若是平常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也可以像是看小說一般,且書中的敘述非常具體,甚至可以像是在看教學影片一般,馬上能夠意會到作者的意思。因為對心理學抱持著興趣的緣故,再加上自己希望身邊的人跟自己相處是放鬆的、自在的,也會害怕自己成為「情緒勒索者」,而去讀了這一本書。的確,書中的很多例子,在我身上都有發生過,甚至我就是情緒勒索的那一方。

愛與關係不應該被濫用,很多人會覺得「因為你跟我關係很好,做這些事是理所當然的」,但往往忽略了對方並沒有為他做事的義務,也單方面地限制了他的自由。

另一個談到濫用「愛」的例子,就是去年相當風靡的一部日劇《月薪嬌妻》(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之中,就有反對「愛情的剝削」這個理念,它講的不是情緒勒索,而是情感勒索。這個例子其實跟許多家庭相似,婚後的女性必須在家裡勞動,因為男性出外工作,因此會強烈希望妻子可以好好整頓家裡、買他想吃的晚餐、希望回家可以舒適地休息等,認為這些就是她的本分。

但是《月薪嬌妻》的部分則是勇敢地拒絕了對方的情感勒索,尤其在相當壓抑的日本社會中,更是非常需要勇氣。因為愛不是用來無限上綱的,無論是在情緒還是情感上的勒索,都要非常小心不要掉進這個循環之中。

或許,我們會為了維持一段關係而選擇忍氣吞聲,但也讓這段關係變得不健康,最後逐步走向破裂。因此,應該學習如何提升自我價值、不輕易地讓自己的情緒「綁架」他人,也應該學習如何勇敢說不、如何看場合說不、如何用最好的方式說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