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業模式畫布及魏朱商業模式,理解商業模式的意義

KT Huang
KT 的商業及科技隨筆
10 min readAug 6, 2019

商業模式在各種場合常被提到,但是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 除了為人所熟知的商業模式畫布定義的九個面向之外,有沒有其他的面向應該討論? 公司或產品本身,只有這麼簡單的幾個面向嗎? 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商業模式?

商業的本質就是從買賣中獲利

商業的本質就是透過買賣產品獲利。產品可以是有形的商品或無形的服務;買賣雙方可以是個體或法人;獲利者,除買賣雙方外,還包含參與此買賣的上下游供應商、合作夥伴、公司員工及股東等。從不同角度切入,有許多不同的問題需要討論。如何提供產品? 提供什麼樣的產品? 提供產品給誰? 成本跟收入為何? 商業模式也成了營運模式、利潤結構、價值主張、顧客關係….等的集合名詞的一個代表。

商業模式_產品與市場

如同先前文章所述,商業開發是傳遞價值給客戶,與客戶目標價值相同時,自然就能獲取我們想要的價值。商業模式就是企業創造價值、傳遞價值並獲取價值的模式。建立企業,就是尋找商業模式的過程;企業的成長,是依靠商業模式獲利並成長;而企業的衰敗或再起,也是商業模式被顛覆或修正的過程。

商業模式的核心價值

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用較低的成本提供產品,用較高的價格賣出,提供價值給客戶,藉以獲利。另外一方面,用戶則是以可接受的價格,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及服務。

誰需要商業模式?

新創公司 — 尋找商業模式

新創公司成立初期,仍在尋找適合公司的商業模式。在創業資本耗盡之前,必須要找到自己的競爭力、產品並成功的銷售。需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假設、設計產品並驗證,如果假設錯誤,就重新調整再次執行。打造出最小可行性產品,敏捷開發、精實創業的過程,都是為了探索適合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建立後,確定公司要做什麼產品,怎麼做產品,提供產品給誰,並確定獲利模式之後,才能逐漸擴張。

成熟企業 — 傳遞、執行並最佳化商業模式

成熟企業,表示有穩定的商業活動及業務。公司很可能已經清楚自身的商業模式,也可能還沒意識到商業模式。透過討論,重新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框架。傳遞公司的價值給員工、股東,讓所有人能夠更有方向、有規劃的執行業務;同時,也可以透過對商業模式的理解,最佳化公司現有的商業模式,找到進一步成長的方向。

轉型企業 — 重新探索商業模式

隨著科技或技術的進步,消費模式、生活型態的改變,使得新的競爭對手出現,導致現有的商業模式被顛覆,公司面臨淘汰危機。因此,重新探索商業模式,甚至改變商業模式,就成了轉型企業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

商業模式並非一成不便,而是階段性的調整、進化,逐步進入成熟階段。公司的人才、技術、資金及管理,都是圍繞著公司的商業模式為中心所建立。外部環境產生變化時,也必須要重新調整商業模式,以因應新的挑戰。

既然商業模式如此重要,有什麼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畫布(Business Model Canvas)

商業模式畫布

商業模式畫布是由作家兼創業者亞歷山大·奧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和瑞士學者伊夫·皮尼厄(Yves Pigneur)提出的工具,協助建立視覺化、具有可行性的商業模式。他們建議創業者要先瞭解目標用戶群,確定他們的需求,想好如何接觸用戶,如何盈利,有什麼資源可實現盈利(核心資源),找出能提供協助的人,並根據成本定價。總共有九個面向。

價值主張: 為用戶和客戶提供什麼產品、服務及價值,用戶有什麼痛苦,我們如何幫助用戶解決?

目標客群: 目標用戶群體是誰?

關鍵資源: 擁有什麼資源,可幫助我們執行商業行為?

關鍵活動: 需要做哪些事情,能使公司正常運行,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

通路: 通過什麼方式和途徑接觸用戶? 使得用戶能認識產品並付費?

客戶關係: 如何維持與用戶間的長期關係?

關鍵合作夥伴: 需要和哪些上下游公司合作?

成本結構: 在公司運作過程中的成本是多少?

收益來源: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

商業模式畫布圖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視覺化工具,讓創業者可以設計與修改商業模式。以下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理解商業模式畫布的組成。

不同方式理解商業模式畫布

產品與市場

商業模式_產品與市場

商業模式畫布的左半邊,就是討論產品。包含我們有哪些資源,需要做哪些活動,需要與那些合作夥伴合作,產生多少的成本,才能提供產品。

右半邊則是市場。需釐清目標客戶是誰,要如何接觸客戶,怎麼樣維持客戶關係,並且透過銷售產品獲得收入。

創造價值、傳遞價值與獲取價值

商業模式_創造價值、傳遞價值與獲取價值

透過與合作夥伴的合作,整合關鍵資源,進行關鍵活動,以提供商品或服務,就是創造價值的過程。鎖定目標客群,透過特定通路接觸客戶,將產品提供給用戶,並且良好的維持客戶關係,就是傳遞價值。創造價值及傳遞價值中產生的成本,與用戶付費所產生的收入,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我們獲取的價值。

商業模式_產品/營運、市場及財務

進一步拆分,創造價值,就是討論公司產品面、營運面。需要回答的問題包含決定自製、與策略夥伴合作或向外購買。而傳遞價值,就是牽涉到市場面的問題。重點在於如何開發客戶,如何經營客戶。而獲取價值,就是看財務面能否獲利。

商業模式四大面向與五大問題

商業模式_四大面向與五大問題

換個角度,商業行為就是提出價值,在產生供給、滿足需求間獲利。可以分為價值面、供給面、需求面及財務面。價值面,就是我們提供什麼價值? 需求面,就是提供價值給誰? 供給面,則是探討如何提供價值。財務面,則必須面臨的是成本與收入,如果成本大於收入,那麼企業就無法存活;收入大於成本,就可以獲利,企業得以維持下去。

從不同面向看,對於商業模式畫布可以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舉兩個例子看看實際如何應用。

企業範例 — 特斯拉

商業模式畫布_特斯拉

價值主張: 販售有自駕功能的豪華電動車給客戶。強調採用電池,對使用環境危害較小。

目標客群: Elon Musk 的粉絲、環境愛護者、豪華車主。

關鍵資源: Elon Musk、超級充電站及電動車開發、設計及使用者資料庫。

關鍵活動: 汽車設計及研究開發、汽車生產。

通路: 自行建立銷售據點,直接銷售給客戶。

客戶關係: 銷售據點及客服中心。

關鍵合作夥伴: 汽車零件供應商及電池製造商。

成本結構: 研發人員、車體製造及工廠。

收益來源: 販售汽車及售後服務。

特斯拉7/25公布2019Q2 財報,收入63.5億美金,虧損4.08億美金。若按照先前討論,當成本持續大於收入,企業將無法營運。但特斯拉以精虧損非常多年,為何可長期維持營運呢?

Tesla 2019Q2 自由現金流量為6.12億美金,且手邊擁有 50 億美金現金或約當現金,足以支付公司營運。自由現金流量就是營運帶來的現金減去投資金額。只要自由現金流量維持正的,即便帳面虧損,就有錢可以購買物料、支付員工薪水、維持工廠及專賣店運作,甚至進行投資。

但商業模式畫布並沒有引進現金流量的概念,因此無法從此工具裡看出其中的關係。此外,商業模式畫布也沒有將內外部利益共生結構;內部股東、員工;外部供應商、合作夥伴及客戶等關係表達清楚。在這兩點上,魏朱商業模式能夠提供很好的補充。

以魏朱商業模式,補充盈利模式、現金流及企業價值

魏朱商業模式

魏朱商業模式認為商業模式有六個要素。分別簡述如下:

定位:企業要想生存,必先明白自身的定位。定位就是企業應該做什麼,這決定了企業提供什麼樣的產品,以滿足客戶價值。定位是商業模式體系的起源。

業務系統:企業達成定位,所需要的業務環節、與各合作夥伴如何搭配,利益相關者合作與交易的方式和內容。

關鍵資源能力:讓業務系統運轉所需要的資源和能力。

盈利模式:指企業如何獲得收入、控制成本、賺取利潤。在業務系統中,上下游供應鏈的分工及結構確定後,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分配。

自由現金流結構:現金收入減去現金投資的餘額就是自由現金流量,其貼現值反映了採用該商業模式的企業的投資價值。現金流結構反映企業在運行機制中的差異。同樣的商業模式,可能因為運行機制的不同,導致不同的自由現金流量及企業價值。

企業價值:企業的投資價值,是企業預期未來可以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的貼現值。是評判企業商業模式優劣的標準

魏朱商業模式的特點,在於引進現金流以及企業價值,認為這也是商業模式的一部分。並將盈利模式結構化,提供很好的參考依據。

商業模式畫布的個人應用

個人也可利用商業模式畫布,找出自己的商業模式,以便自我行銷,找尋興趣及工作。

商業模式畫布_個人應用

價值主張: 解決問題,提供商業價值

目標客群: 公司主管、獵人頭公司

關鍵資源: 專業社群、Blog以及公司資源

關鍵活動: 工作實作、參加研討會、上課、寫 Blog,參加專業社群聚會

通路: 研討會、社群聚會、人力銀行、Blog

客戶關係: 在公司服務、聚會碰面

關鍵合作夥伴: 公司主管、前輩及老師等

成本結構: 日常開銷、課程費用及個人的時間

收益來源: 收入

如果個人的目標是獲取更多所得,價值主張為協助業主或公司解決問題,提供商業價值。因此透過上課、學習以及工作實作驗證,累積專業知識及工作技能,打磨更好的產品。同時積極參與社群、撰寫文章,甚至參加各種比賽,累積名聲,提高曝光度,藉此獲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獲取較高的收入。

結語

商業模式就是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以及獲取價值的模式。但就算商業模式相同或類似,也會因為組織文化、與上下游供應鏈的關係、用戶忠誠度甚至成本管控能力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營運結果。

本文從不同角度解釋商業模式畫布,並加入魏朱商業模式,彌補商業模式畫布在現金流量及企業價值的不足。說明新創公司在創業初期應探索商業模式;成熟企業則重新將商業模式具體化、結構化,以便傳遞、執行並最佳化商業模式;而轉型中的企業,則透過重新探索商業模式,找尋企業再起的契機。個人也可以檢討商業模式,重新塑造個人形象及目標,以獲取更長遠及穩定的收入。

然而,商業模式僅只是提供框架,讓公司及個人努力有方向。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市場演變以及用戶習慣的改變,企業因內外在環境的不同,有彈性的調整商業模式,才不至於被時代顛覆,被競爭者淘汰。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下「拍手」給我支持並轉發給你的朋友們(可以多拍幾下手喔),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優質文章給您。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1–10個拍手;認為文章內容有一些收穫,就請給我10~50個拍手並分享。

另外也非常歡迎回覆,提出不同的想法及建議,謝謝。

--

--

KT Huang
KT 的商業及科技隨筆

科技人,帶著研發精神的商業開發者。歷任面板業產品經理、新創公司產品總監、台達電產品規劃。現為中國上市公司海外市場總監及多家公司策略顧問。擅長海外市場拓展,結合商業模式,分析科技業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