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 4–20 #2

(四)閱讀的最終目標 — 20【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本丸 Ben Wan
學渣-雜學誌
3 min readJan 28, 2018

--

【渣讀書】
個人小小的閱讀計畫,預計每天讀書一小章或是一小節
目前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歡迎大家追蹤,跟我一起讀一起討論

終於來到第四篇 — 閱讀的最終目標
第二十章介紹的是最後一個閱讀的層次:主題閱讀

客觀的必要性

  • 要完整的分析一個問題或某個主題,我們必須先找出討論中的主要議題、及贊同與反對立場的討論。其中同意或反對的意見總是互相並存的。
  • 主題閱讀的目的並不是給問題提供最終答案,而是「客觀的邏輯辯證」。

簡單來說就是要能做到 ”面面俱到,而自己並不預設立場“

當然這只是個嚴格的理想,一般人是沒辦法做到的,。
而且絕對客觀,也不是人類累所能做到的事情,一個議題有各種不同觀點,我們也不可能巨細靡遺的全部都列出來。

  • 而保持中立這件事也沒這麼容易。我們必須要抗拒誘惑、理清自己的思緒、對於某些衝突性的觀點,避免做出真偽判斷。
  • 在總結一個作者的論述時,一定要套用之前說的中立的語言。而不是作者的語言。而且一定要仔細引用作者的原文,以免扭曲文意。

主題閱讀的練習實例:進步論

這一部份作者以他的真實經歷來舉例——以「進步」這個主題所做的主題研究,1976年出版了其研究結果《進步論》(The Idea of Progress)。
相當建議實際去閱讀這一篇,p.322~p.325。

(我在這裡簡略摘錄一些作者在實際經歷中遇到的問題)

  • 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與哲學問題。
    許多近代的書籍都是以進步為書名,因此要找資料不困難,但許多古書內容雖然有相關,但卻沒有運用到進步這個詞。作者在這個階段做了許多次的檢視,閱讀。其中很多相關資料都是無意間發現的,或者是經過合理的猜測才找到。
  • 作者找尋資料的時候,也讀了一些小說或詩,但最後發現要將小說作者的觀點列入議題的某一方,是需要做很多廣泛的努力,但最後要花的努力很多,得到的結果卻可能是半信半疑,所以他們放棄了在這方面的努力,決定以論說性的作品為主。
  • 作者在定義進步這個詞的時候,採用了大多數作者的用法。
    也就是「進步是歷史上某種為了促進人類朝向更美好生活的變化」。其中少數作者,他們對於進步這兩個字的變化並不是改善的方面,所以就算他們自己運用了進步這樣的詞,也不能將他們列入進步的概念中。

從昨天今天這兩篇內容中知道了主題閱讀的具體做法及特性,這樣想想我開的腦神經科學讀書會的進行方法其實比較接近主題閱讀0.0…但當然沒有書中說的這麼嚴謹,目的也不是做客觀的邏輯辯證。
或許在今天這個時代,要就一個主題在網路上進行資料搜集,已經比作者那個時代方便多了,相對的,大家要花費時間及注意力來討論一個主題的機會成本比過去那個時代高出很多。

--

--

本丸 Ben Wan
學渣-雜學誌

UX 設計策略/研究顧問、接案產品設計師、腦神經科學業餘愛好者、讀書會上癮患者。 提供新創團隊產品設計策略、UX 、或開發流程中的各種實務諮詢,包含內訓、工作坊、公開分享教學等等形式。 「產品設計是拿解決問題來做一門好生意的科學」 bennywanb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