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末日同行的日子裡,這張專輯陪你度過

Emmy.W
左耳聽音樂
Published in
May 7, 2022

預約你的5月20日,那天記得留聆聽一張專輯的時間給Everything Everything.

via/Sony Music、The edge

喜歡有點古怪,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四人樂團「Everything Everything」已經一陣子時間了。從《Man Alive》到《Arc》、《Get to Heaven》、《A Fever Dream and A Deeper Sea》,每張專輯都能列舉兩三首值得推薦的歌,卻明白這種實驗性質感極重的風格,非常吃個人電波,所以總是在敲打了幾個字後便放棄。再次讓我有強烈念頭覺得Everything Everything是多麼值得被聽見,是在2020年收錄在《Re-Animator》專輯中的〈Violent Sun〉。

特別標註發行時間,的確是要再次提起 — 全球大規模流行病Covid-19;時至今日已經是聽到爛、聽到膩的事。曾經濃厚絕望的末日感,到現在似乎大家都能接受與末日同行,把握當下。但先跳回那年,對Everything Everything來說,不只是疫情,還遇上了無情的火災,燒毀了練團室,燒毀樂器,尤其是早已使用多年有感情的樂器。〈Violent Sun〉就是在這樣多重的打擊下,誕生的一首歌/MV。

無論〈Violent Sun〉意指太陽膨脹變成紅巨星的過程,或是這場暴力無情的火災,又或者,繞了一圈用意象暗示著covid-19突襲式暴力入侵生活,整首歌曲想營造出的末日感,已經是Everything Everything有史以來最鮮明的一首,只需聽見歌聲就可以連結到那樣無力的情緒。

然而主唱Higgs想傳遞的訊息,並非如此單一。他在當時錄下了解說 ,表達這是首情緒混合的歌:「可以想像成是今晚最後一首歌,當音樂結束後你可能要與朋友道別,所以得把握這最後一首歌的時間,親吻你喜歡的男孩/女孩,訴說對他/她的愛,可能感到慌張,可能感到奇幻,但無論如何和你愛的人在一起,堅持下去,並且希望這永遠不會結束」

Hey, I wanna be there
When the wild wave comes
And we’re swept away
I wanna be there
When the wild wave comes
For us

在末日來臨的那刻,在一切都結束的瞬間,我想在那。

這是Higgs自〈The House Is Dust〉以來,再次在絕望悲觀的時刻,偷藏了他對未知的希望與樂觀。明明是該害怕一切消失,但沒有人告訴你走到盡頭後的「然後呢?」這份期待,讓看似沈重的歌詞、被火燒燬樂器的感傷背後,依舊能在歌曲中找到一絲明亮,就像隧道盡頭那迫不及待照進來的一束光。

除了歌曲本身,〈Violent Sun〉的MV絕對要搭配服用。因疫情限制四人分別各自錄下奔跑畫面,穿插著彈奏敲打著被火燒損壞的樂器,其傳遞的意象比起上面零零碎碎的連篇累牘,還來得更加豐富層次。

至少我真的很愛這首歌與MV,(很不重要的)順帶一提,〈Violent Sun〉是我Spotify統計2021年播放次數最多的一首歌。

不過,《Re-Animator》到今年七月就屆滿發行2年,會在這時候再次想起Everything Everything,正是接下來2022年5月20日要發行的全新專輯《Raw Data Feel》。若已聽過目前釋出幾首會收錄在新專輯中的歌曲,就能明白為何在一開始選擇用「古怪」來形容Everything Everything。呼應專輯名稱,這張專輯大膽地使用了AI機器人來填詞。之所以用「填詞」形容,因為這並不是無意義的自動生成,而是有挑選過的輸入四個來源(包含LinkedIn使用條款條件、貝武夫、4chan中選出40萬則留言,以及子曰),讓AI機器人去挑選字詞。對於這項實驗行為,我仍想保留多一點到新專輯發行之後,相信從頭到尾的聽完專輯時,對於「堪稱Everything Everything最精彩一張」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自己也很期待(會不會最後都沒有我也不知道)。

這裡就先小小的推薦收錄在《Raw Data Feel》第一波主打的〈Bad Friday〉,同樣是用影像來讓歌曲中的意象,用一種接近超現實主義的方式呈現,但卻又巧妙地(或者說貪心)在四人和聲片段致敬早期重唱組合的方式,若有看MV的話,每個動作精準對在拍子上,忍不住讓人反覆播放。

除了這些編排的巧思,另一項在黑白單色的畫面中留下記憶的就是光線。〈Bad Friday〉其實是在敘述經歷一場瘋狂的夜晚 — 遭受暴力對待的歌曲,從不段反覆「It was a Friday night, it was a Saturday night」就能大概拼湊出故事主角,在狂歡後的週五夜卻遇上了最糟的一晚。可能是太醉導致記不得發生經過,也可能是受到毆打後的失憶。無論是哪一種,從歌詞中表明身上沾滿的血跡來看,都是讓人感到糟糕的週五。混亂的記憶就如同從不同角度照射、閃爍的光線,每段記憶都是這麼的破碎零散。

這首歌曲在推出前,更是幽默的以「I could not remember in the morning」施工標誌字樣,擺在英國倫敦、卡地夫、伯明罕、格拉斯哥、曼徹斯特等城市街頭,搭配QRcode來作為前導宣傳。

縱使歌曲本身並沒有辦法給人什麼啟發或意義,畢竟使用了AI機器人選擇性填詞,可是音樂性的表現卻是無可挑惕。有了這麼精彩的〈Bad Friday〉做打頭陣,5月20日那天,記得留聆聽一張專輯的時間給Everything Everything.

寫在最後,決定要寫Everything Everything時,順手查了一下有沒有台版代理翻譯,雖然不出所料的沒有找到(也有可能是Everything Everything辨識度太低,我又懶得一直按下一頁),但內心還是小小可惜,因為好想知道Everything Everything可以翻成什麼?原本認為「一切的一切」直接了當,後來想想「萬事萬物」好像更符合Everything Everything的風格形象。

不知道還有沒有什麼更適合的,歡迎留言告訴我。

如果這篇可以讓人對Everything Everything有點好奇、有點興趣,或是覺得Everything Everything有點古怪得迷人,也可以告訴我。

--

--

Emmy.W
左耳聽音樂

名為Emmy的上班女子|左耳聽音樂主理人|紀錄下班後聽的看的各式清單|6匹動物管理員|更多音樂文在:https://medium.com/leftear4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