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新媒體:用遊戲與對話學思考

莊忻倫
Lilian Chuang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an 23, 2018

文/莊忻倫

週五的夜晚,一群學生放棄了一頓悠閒的晚餐,選擇參加一場哲學沙龍,和「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鄭凱元一同反思台灣哲學教育的現況。現場與會學生專業遍及哲學、政治、圖文傳播與公共衛生,甚至可以看到高中生的身影。

攝影/甯楷翔

借鏡法國 台灣哲學教育該怎麼走?

談到哲學教育,鄭凱元分享了哲學新媒體所做的問卷結果,指出多數民眾認為思辨訓練是重要的,應該越早開始越好,甚至有超過七成的人認為應從小學開始教起。然而升學導向的課程設計,讓孩子在國高中時期就已失去主動學習的能力,變成考試機器。現場與會的東山高中學生也表示,之所以想來聽演講,就是因為學校裡學不到這些東西,老師只鼓勵他們好好念書上台大。

而提到「哲學教育應從小紮根」一事,鄭凱元則以法國哲學教育作為借鏡,反思台灣。在法國,哲學被列為高中的必修科目,概念的討論與對經典的思考兩者並重,教師們不以陳述性的學說或概念介紹進行教學,而是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個人思考,並增進組織能力。同時,哲學也是法國高中會考的必考科目,學生必須以論述文回答如:「欲望是否根本來說沒有限制」、「學習歷史的利益為何」等問題,並針對笛卡兒等學者的文本摘要進行評論。「開放性」的內容為法國哲學教育的最大特色,著重學生自我思考的養成。

反觀台灣,雖有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課程,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思考與批判,然而其課程著重語文能力的培養,且教學時數過短,訓練批判能力的效果不彰。鄭凱元表示,雖然越來越多人覺得哲學教育很重要,但要落實體制內的實踐仍有一段路要走。

因此鄭凱元及他的團隊選擇走入高中校園,用桌遊的方式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認識哲學與思辨。哲學新媒體由一群年輕的哲學人組成,以推廣哲學教育為主要任務,深入高中校園,播種哲學知識。2016年曾前往大同高中及大直高中等六所高中,以自行開發的卡片桌遊帶領學生們思考歐洲難民以及法律與人權等議題,歡笑之餘,也有討論與反思。

初衷 「明明哲學幫助過很多人,卻沒有人知道」

而鄭凱元從事哲學傳播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希望能夠打造一個更好的哲學社群。哲學博士出身的他表示,傳統的哲學社群即為學會,主要工作是服務哲學教授、培養專業的哲學學者,然而學生與教師對於該社群的關注與參與較少,導致社群的整體效率不佳。研究哲學的同時,也投入網站架設工作的他說到,「因為待過兩個社群,才會有比較出現。網站架設的社群較為活潑、願意交流彼此的工作成果,在分享中一起進步並對社會有所幫助。」

由於有這樣的體會,鄭凱元希望透過結合自己的兩個專業,進行哲學傳播與教育,讓哲學社群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他笑著說,「因為我覺得哲學是個好東西,才會想分享給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