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 經營也要避免踩地雷?這兩大發文錯誤千萬要小心!

GiGi Huang
LinkedIn Taiwan Non-official Community
5 min readNov 12, 2018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討論過經營 LinkedIn 時可以規劃的策略 ,例如:分享的目標對象、自己想經營的主題關鍵字、以及發文主題和內容等。

剛開始發文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沒有人按讚而感到挫折,這時不用灰心,可以到自己個人頁面上找到「控制選單」中間的「動態人氣」,動態人氣除了顯示數字外,還能點選進去看每則發文動態下方所呈現的「訪客人數」,透過訪客數字可以知道自己的發文還是有觸及到多少人,多多少少可以鼓舞自己繼續努力分享。

不論經營哪一種社群媒體,都要小心誤踩地雷。

經營 LinkedIn 也是,以下和大家分享 LinkedIn 內容經營容易遇到的「兩大發文錯誤」。

❌ DON’T

「不要把 LinkedIn 當 Facebook 粉絲團經營」

每個社群經營的重點不同, LinkedIn 的經營不是看「你有多少聯絡人」,而是「你有多少有效人脈」

不要為了獲得很多讚或是觀看人數,而分享跟自己無關、甚至會讓別人覺得發文者很不專業的相關內容。之前跟某大企業的人資長請教過何謂「真正的有效人脈」,他提到,當我們想要談合作時,對方願意跟我們見面聊一聊的聯絡人,這只能算是「認識」而已,只有當「對方願意跟你簽約合作」,這種才算是「真正的有效人脈」。

因此在 LinkedIn 上經營的專業度,我個人的經營目的會以「讓潛在客戶更願意信任我的專業以及所講的話」、「因為我而更願意與公司合作」兩個方向為重。

有可能在嘗試各種作法時會發現,透過分享有趣搞笑的影片會獲得很高的觀看數,但是這些內容並不能為個人的品牌或職涯發展有正面影響力,同時,還有可能會因此讓人誤會自己的專業度,這些都是在經營 LinkedIn 時不樂見的。除非是有公司強制規範的 KPI,否則建議經營職場社群時「質最好勝過於量」。

❌ DON’T

「不要把 LinkedIn 當 Twitter 經營」

LinkedIn 的定位是「職場專業社群平台」,因此,不適合將下班後的心情小語分享在此平台上,尤其注意在 LinkedIn 上,千萬不要有任何對於工作上的埋怨或是爆料。

首先,LinkedIn 上的所有發文都會被聯絡人看到,沒辦法設定哪些人無法看見發文,更沒辦法控制不適合的言語會不會被傳出去;再來,沒有雇主會想雇用時常抱怨或是爆料公司狀況的員工;最後一點,則是得考量現今各家公司的員工流動率都不低,難保哪天聯絡人成為了自己的主管或同事,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因此,絕對不要把 LinkedIn 當成工作上心情抒發的分享平台,發文守則謹記「切勿在 LinkedIn 上分享不敢在辦公室說的話」。

職場社群經營是細水長流的事,沒辦法一蹴可幾,更沒有速成班

不要把 LinkedIn 當 Facebook 粉絲團經營,也不要把 LinkedIn 當 Twitter 經營,因為 LinkedIn 就是代表我們在網路上的職場個人品牌,隨時都有機會被人搜尋與看見,經營時可以想像希望未來的雇主看到自己的發文有哪些內容,就朝這樣的方式經營

P.S.

我很喜歡美國知名行銷大師 David Newman 在 “Do it! Marketing” 中提到「別犯了 IDIOTS 的笨蛋指南」,以下加碼分享其中我覺得很值得學習的內容。

I (I, Me, My):我我我症候群

不要只一味地討論自己,太自我中心反而會讓人忽視。

D (Dumb it down):藏私

如果擔心分享自己的專業技能,會讓競爭對手超越自己的話,那就太小看自己了!一個厲害的職場工作者會不斷學習成長,一個好的員工是由各種特質所組成,並不會因為分享某個技能而讓自己變得毫無價值

I (Information without invitation):只有你在講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應該都遇過某篇熱門文章到處被分享。我們當然也可以分享,但更好的話,是在分享時除了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穿插些問題鼓勵大家回答與互動。促發社群上的人跟自己互動這件事情在台灣會有比較多的挑戰,很多時候我也遇到拋出問題也不一定會有人回覆。但仍舊可以多多嘗試想一些問題鼓勵大家互動,當作「練習學習問問題」。

O (Overselling):過度銷售

這應該不需多做說明,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討人厭的銷售者。
LinkedIn 是職場社交平台,而非職場電商銷售平台。

T (Talk without action):光說不練

「Call to action 開始動作」很重要。在分享公司相關服務時,留下讓人可以跟我們聯絡的方式。若是遇到想要進一步認識的聯絡人,請禮貌地主動出擊。

我的研究所同學就是透過這個方式找到她很想進去工作的公司,透過 LinkedIn 上約公司的主管在附近喝杯咖啡,事前做了完全準備,在短暫的喝咖啡時間跟對方請教產業相關問題並討論,結束後保持聯絡。在喝完咖啡過了很久之後,才委婉地提出希望可以到那間公司實習的期待。即使當時此公司並未招募實習生,她仍成功地獲得實習機會。(注意:並不是喝咖啡當下就要求工作機會,這樣子太有目的性的欺騙做法,反而會造成對方的困擾)

S (Short-term focus):鎖定短期焦點

你經營 LinkedIn 的目的是什麼呢?若是希望是職場上的機會的話,你預計職場生涯有多長呢?除了在漫長的職涯路上需要有良好的職場表現,LinkedIn 經營目的「建立關係」和「取得信任」也需要長期的經營

希望大家在經營 LinkedIn 時除了避免兩大地雷外,也別犯了上方補充說明的笨蛋指南呀。

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歡迎按 claps 給一些拍手👏👏👏
另外,也歡迎留言討論關於經營 LinkedIn 與職涯發展等主題喔 :D

--

--

GiGi Huang
LinkedIn Taiwan Non-official Community

兩個 G 都要大寫的品牌人。希望透過文字與社群的力量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力,過去創辦女性社群 BiG SiSTERS,兩年多影響三百多位職場女性。 目前在金融科技產業負責平台規劃與專案執行,同時兼團隊營運管理。待過外商、陸企及新創公司。 https://www.linkedin.com/in/gigi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