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如此人生

Ling-Yi Tsai
無何有之鄉
Published in
3 min readFeb 23, 2019

--

書名:做工的人、如此人生
作者:林立青
Taaze購書連結
做工的人: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06883.html
如此人生: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51330.html

最近柯P說「對不運動抽菸喝酒者,應提高健保費」,很多人認同。

這不禁讓我覺得「做工的人」與「如此人生」還是需要給更多人看。

這本書的作者林立青本身是監工,所謂「工地主任」。雖然,他自己與他筆下這些工人仍有些社會階級的距離,但至少,他把這些工人的生活描繪出來,用大眾能讀懂的方式寫了下來。

在工地撿資源回收、做土水、做木工、做鐵工、電焊、清運碎石、綁鋼筋、做板模⋯⋯這些勞動現場,是一般人接觸不到的生活。而這些工作總是要有人做,也常代代傳承了下去,就像Paul Willis「學做工」所描述的,勞動階級的子女,對於父執輩間的兄弟義氣、男子氣概,拒絕在學校乖乖唸書、想早點賺錢⋯⋯等等想法,都讓「做工的社會階層」被穩固且被傳承。

這些台灣的做工的人,說是台灣社會基層的力量也不為過。早早結婚生子,放假就去廟裡拜拜,與生活的社群緊密結合,網路鄉民笑稱的「八嘎囧」,比你我都還努力生活,改車是興趣,把妹是情調,很多讀書人看不起這個族群,說到底就只是讀書人的傲慢,以為「士農工商」,自己就是高人一等。

而中產階級掉下勞動階級並不是不會,也可能非常迅速,開工廠生意失敗,沒有「一技之長」,最後回到工地做粗工,在建案附近舉廣告牌,拿日薪求生存,這種案例也比比皆是。

勞動者的生活同樣少不了娛樂刺激,甚至更加需求。菸酒檳榔、各種「工地調酒」有些人是「呷氣味的」,有些人是「飲藥效的」。酒精讓人溫暖有力氣幹活,檳榔讓人提神能開長途夜車,菸抽的是情感也是精神,保力達喝的是明日的氣力,偉士比喝的是勞動者的「福氣啦」。按摩、護膚、小吃部、八大行業也常與勞動者相伴,這些屬於女性工作者的場域,弱弱在一起,有時會相殘,但更常聚在一起取暖跟罵政府。

台灣是安全而舒服的地方,那是對中上階層的人們。對於勞工,是充滿職災 — — 動不動就斷手斷腳;經濟壓力巨大 — — 有時就缺那三五仟幾萬卻拿不出來。蓋著自己永遠住不起的房子,面對傷害,而政府不幫忙就算了還常幫倒忙的地方。雖然政府不是毫無作為,而是公部門運作笨重,又經費拮据,除了要照章辦事依法行政之外,公務員對自身以外的族群也沒有概念。且台灣政黨風險高,那「某政黨」高妙的話術與媒體洗腦,總是在他們騙到權力以後,讓做工的人與來到台灣做工的人,一傷再傷。

有民調說柯P的支持者是「高學歷年輕人」,我想是因為他們都不是「做工的人」,也沒經歷過「如此人生」。

--

--

Ling-Yi Tsai
無何有之鄉

從事醫療史研究的中醫師,有另一個考後中部落格「無何有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