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Yi Tsai
無何有之鄉
Published in
3 min readFeb 12, 2019

--

鼠疫:戰爭、和平、大躍進

書名:鼠疫:戰爭與和平 — — 中國的環境與社會變遷(1230–1960年)
作者:曹樹基、李玉尚

這是我今年第讀完的第一本書,在飛機上讀完,出國旅遊搭長途班機還不忘帶著這塊磚頭真的也是夠認真啦(自己說)。

本書與我的研究直接相關,由於我的研究題目是台灣的鼠疫,這本也是鼠疫研究當中的經典作品。全書共有16個章節,在此並不是要做個詳盡的書評或文獻回顧(也不是我寫Medium的用意),只是把幾個有趣的點以及個人想法紀錄下來。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注意到第5章「老鼠“消滅”了明朝」。許多歐美學者都不太認同明帝國時期的瘟疫就是鼠疫,但這本書透過許多地方志的內容,找到了「疙瘩病」極有可能就是鼠疫的證據。明崇禎末年,瘟疫流行,已經是醫學史家相當確定的一件事,但這本書的重要價值就在於直截了當的說出「老鼠滅明有功」這件事。本書出版近15年,沒看到太多反論,明代鼠疫應該已經接近歷史定論。

這本書另外一個貢獻就是指出鼠疫在「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有不同的傳播方式。戰爭時期會有大規模與大跨度的傳染,而和平時期則是線狀小區域的傳播。這兩種傳播模式在方法學上相當管用,也適用於台灣的鼠疫傳染研究。

第三個讓我感到興趣的內容是本書第15章「滅鼠拔源:20世紀50年代的內蒙古草原」。50年代,已經是中共建政後的時代,這個章節描述了一個全民齊滅鼠的景象,似乎在暗示「大躍進」由此開始。1954,哲里木盟發生鼠疫後開始實施滅鼠,1958吹「東風」,也憑藉著這股力量,全民大滅鼠。不浮誇也不含糊,集結民眾方陣前進,「四有數、三有號」、「三包五定一獎」,等等充滿躍進味的口號也應運而生。比起一些農業躍進,滅鼠行動可以說相當確實也有成效。

台灣鼠疫時期也有大滅鼠行動,但日本政府採行的是收購的方式,然而後期收購金越來越少,老鼠也越來越難抓,在一些日記中曾看到保正甲長對於警察要求「業績」的抱怨,繳不出老鼠就要繳「滯納金」,有種變相繳稅的感覺。而且後來隨著科學研究確認特定鼠種帶菌率低,也就不再收購特定鼠種,「業績」也就更難做了。最後在1917終於宣告全島鼠疫滅跡。

《鼠疫:戰爭與和平》是一本研究東亞鼠疫重要的書籍,其中關於鼠疫與大躍進的關係也許還值得更深多探討。這本書對研究中國瘟疫史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

--

Ling-Yi Tsai
無何有之鄉

從事醫療史研究的中醫師,有另一個考後中部落格「無何有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