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峻山生美水,自古而然。面對聖山,他孕育了台灣命脈,土地的溪流。陳列老師受邀至玉山駐山寫作,從上山到下山,到廿年後的今日。
曾經看山是山,山下的遙望,山的意義只是地球上矗立的一隅,上山之後,熟悉岩層,結識花、草、樹木和鳥類,從此而後看山不是山,無論面對山上的動者或靜者,皆成學名和其特性,在大自然生態教育若干年的洗禮後,看山還是山,山的定義成了神聖的象徵,山的存在融入了生命。
在近兩百張的玉山圖片中,我看到了玉山的雄偉壯麗,也看見了那富士山民族的褻瀆,流亡政府的愚痴。無言的玉山,台灣的溫厚。
這週開始連續濕冷又雨綿綿的天氣,幾百年沒聯絡的 H 打來說:「記得嗎?我們曾經有個朋友,總會在這樣的日子裡窩在電腦前為賦新詞強說愁。」我想,一定是天妒英才!2015 年杜鵑颱風後再也不見你的身影,一月份時剛好有機會去了趟東海岸,看到你失聯的那片海洋和綿延山脈,不禁想著,你啊,連躲起來不想見人都要這麼瀟灑,還獨自享有了這麼美麗的海岸居所!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吹過所有的全部,還有我們所有人滿滿的思念。
「今年上一趟玉山吧!他一定還在那等我們!」我說。
如果你喜歡就按拍手、分享加Follow,但如果你不喜歡我還是會繼續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