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臺灣走踏紀錄|六張犁公墓

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第一墓區

Bûn-Him
聞悉與世界
8 min readApr 4, 2019

--

這是去年三月左右跑去師大修課的踏查紀錄,記得當時老師說,二二八剛過完,你們沒事也不會自己跑去亂葬崗,那我們就一起去吧?於是就促成了這趟踏查課程。以下是按著講義順序跟當時手機裡的隨手筆記紀錄:

一、六張犁地名由來

茶路>六張犁路>崇德路>天堂之路

崇德街清朝道光年間就有深坑地區的茶農挑著茶,由木柵翻山越嶺往艋舺裝船外銷,這段山路稱做「茶路」,後來叫做「六張犁路」,於1978年更名崇德街,因山區為示範公墓,寓意「崇敬先人德行」。

崇德街上的福德爺宮是六張犁地區精神的寄託。

茶路滄桑歲月走訪六張犁就必須從崇德街這條不起眼的街道開始。它是六張犁開發初期唯一的出入道路,許多深坑與木柵山區的茶農來到位於崇德街的福德爺宮買賣交易,由於古時候土匪多,往來山裡的石碇、深坑茶農都在這裡拜拜以求平安,於是福德爺宮成為六張犁地區精神的寄託。

茶路熙來攘往的景象,在1960年代以後已經沒落,如今這條道路依舊狹窄,但經鋪設柏油路面後,已成為熱門的健行路線。因臨近公墓旁,少數住戶經營撿骨、墓地遷葬等殯葬行業,或販賣鮮花。越往山裡走,破舊的木造矮房參差其中,瓜棚、菜園,百年朴樹掉滿一地落葉。山坡路段有許多墓園,沿著山稜線前進,直抵木柵富德公墓,因此有人稱這條路為「墳墓路」。

隨手筆記:「一張犁」:一個男丁用一頭牛、一張犁耕種五甲土地的範圍;因此「六張犁」就是六個男丁以六頭牛、六張犁耕種30甲土地的範圍。日治時期曾引塯公圳水來灌溉,屬於稻產區,不過收成不佳所以人口稀少,後來就被建成平民公墓了。1860 開港通商後,茶葉貿易興盛,石碇坪林所產的茶會經過此路(茶路)送到大稻埕、艋舺。

二、陽界與陰界

隨手筆記:以往的墓區都會遠離市區,形成自然的區隔,在六張犁這邊卻是緊鄰著市區的邊陲,表示城市的擴張讓陰陽兩界的界線逐漸模糊,也可以此見證台北這半世紀以來人口的增長。有篇文章這樣提到:「台北是一座被山包圍的城市,山坡上佈滿了墓園。冥城環繞著都城,先人的聚落俯瞰著活人的聚落。」要進入墓區前都會有土地公,把東南西北的土地公劃出,代表最原始的範圍。

三、蔣渭水之墓

蔣渭水先生之墓

1931 感染傷寒病逝於台北醫院,安葬於台北大直公墓

1941 太平洋戰爭,大直公墓列為軍事要塞,靈骨被暫厝台北關渡慈航寺

1952 遷葬於六張犁公墓

2011蔣渭水逝世 80 周年紀念會,蔣渭水長子蔣松輝在監委、《蔣渭水傳》作者黃煌雄的引薦下,向宜蘭縣長林聰賢提出歸葬宜蘭申請後,才終得以歸故里。渭水之丘即其墓地,花費 2600 萬,刻有其作品〈臨床講義〉。

隨手筆記:墓石來源觀音山,岩石堅硬偏黑。不過近二、三十年用大理石居多。

四、靈骨塔

隨手筆記:遷葬後讓墓碑不完整,用來表示此墓地已經沒有功能。1950年代(1949年國民政府宣布戒嚴),為了加強情治統治,當時有許多叛亂份子被抓到新店溪畔的馬場町處決,其中本省籍和外省籍大約各佔半數,有些有小牌位(極樂靈骨塔)、有些在亂葬崗、有些人間蒸發。(延伸閱讀:歷史迷霧中的六張犂──白色恐怖時期亂葬崗保存爭議我們可以從沿途的墓葬區看出一些墓主籍貫等背景資料,例如:有徐蚌會戰的單身老兵,祖籍是江西。
觀察不同墓碑上的祖籍

五、回教公墓:伊斯蘭教墓園(1950年設立)

再往裡面走一些則會來到回教公墓,目前是由中國回教協會所管理。伊斯蘭教葬墓的墳墓都正正方方的,南北方向,墓碑面向南,頭在北腳朝南,腳與麥加同一方向。伊斯蘭教不用棺材,亡者只用白色包裹直接入土以符合「入土為安,回歸本原」之意。(參考資料:LINK

伊斯蘭教墓園
(右圖)國民政府新疆省主席堯樂博斯陵寢,上書清真言「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為其使者」。(資料來源:LINK

再往上走一些會來到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墓),1963 年白夫人馬佩璋女士過世後,白崇禧立即在回教公墓內請留學美國的兒子建造白榕蔭堂,三年後白崇禧亦長逝於此。不過因為死後超過 60 年沒繳租,在 2013 年時被列為直轄市定古蹟。

(左圖)陳誠題字「白年傳盛業已看玉附滿庭除」以及蔣中正總統頒贈給白夫人的殊榮「淑行流馨」大匾/(右圖)最左邊為何應欽題字「階庭看芝蘭競秀杯捲垂澤圖頌流芬」
(左圖)牌坊背面有于右任先生題字「母德揚芬」(右圖)白崇禧親自題字的白榕蔭堂墓園
隨手筆記:牌坊上的新月是伊斯蘭的象徵符號。陳誠叫白媽媽,何應欽叫白嫂。
左邊為白夫人之陵,右邊為白將軍之墓。
白崇禧墓園中的浮雕。(右圖)中央圖案表示其為陸軍四星上將;右書阿拉伯文「奉至仁至慈真主名」,左為「穆罕默德,願平安降於他」。(資料來源:LINK
涼亭前高聳的水泥柱子

繼續往上到崇禧清真寺前,有一個高聳的水泥柱子,正面刻著「忠肝義膽」、後書「仰不愧天」,左右則有兩聯,「孤臣秉孤忠 五馬奔江 留取汗青垂宇宙」以及「正人扶正義 七鯤拓土 莫將成敗論英雄」。是白崇禧為悼念鄭成功所提的字,字句都能表現出其愛國忠誠的寫照。

崇禧清真寺、清真寺圓頂建築為「佩璋亭」、淨身的水池

六、亂葬崗

最後一站來到「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在 1950 年代這裡埋葬了許多沒有人認領的白色恐怖死難者遺體,一直到 1993 年才由「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成員所發現,2015 年時才將「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列為文化景觀。

(左圖)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左轉往上走以後,就會進到(右圖)台北市示範公墓
(左圖)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第一墓區)/(右圖)右側即為墓區出入口

沿著第一墓區入口的小徑往下走,就會看到整片幾乎都是一小個石塊,上面粗糙的刻著姓名和年代的墓塚。難以想像這些在當年還沒被找到時雜草叢生的景象,亡者遭到槍決後被草草埋葬於此,與世隔絕將近半個世紀,雖然已經重見天日但仍有待後人如何省思與面對這段歷史往事。

(左圖)相當簡陋的第一墓區,僅立有一小石塊及姓名、年代(右圖)找到在大家視線背後的徐慶蘭墓碑(延伸閱讀:曾梅蘭尋兄記

最為大家熟識的二二八事件版畫創作者黃榮燦先生遭槍決後亦遭葬於此地。

黃榮燦《恐怖的檢查 — — 台灣二二八事件》1947年。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恐怖的檢查》是二二八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創作,畫中具體描繪寡婦林江邁販賣香菸遭到查緝鎮壓,寡婦的攤架被推倒,香菸掉了一地。查緝員開槍射向手無寸鐵的婦人,隨後還有四名持槍警察搭著卡車來到現場。(資料來源:LINK)目前此版畫收藏在日本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

一同為亡者默哀後,結束今日的公墓踏查之旅
回程,緊鄰台北盆地與信義區邊陲的公墓

在台北市邊陲的墳墓山探險,挖掘那些逐漸消失以及被消失的歷史記憶,這裡除了埋藏了過去,也反映出我們如何詮釋這段過往,透過不同角度來思考這城市中的面貌,反覆思索也一同來見證各時代的社會脈動,值得沒事時去這「邊境」的「墓光之城」一探究竟 🧐。

如果你喜歡就按拍手、分享加Follow,但如果你不喜歡我還是會繼續寫 😜

--

--

Bûn-Him
聞悉與世界

肉鬆老司/雲端中毒者/前端工程師ed。2015年一腳踏入教育領域,從事兒童軟、硬體程式設計及STEAM跨領域相關教學。喜好東南亞的閒逸生活,嚮往歐洲的典雅景致。萊卡鏡頭和摩卡壺是五官的靈命日糧。沒什麼臉皮,但還是可以在主流社會偽裝得不錯的非主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