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 63:⟪The Show Doctor⟫ 系列-彎腰症狀

朱騏
魔術好點子
Published in
7 min readApr 28, 2019

前言

今天我們來看第二個魔術表演者容易犯的錯誤-彎腰症狀(The Bends syndrome)。這個症狀絕大多數部分都發生在舞台表演、Party 表演上,但對我而言,近距離魔術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這篇文章對我的意義是:檢討自己近距離程序中,Trickc和Trick之間的”銜接”是否恰當!在我最近幾次的表演經驗中,發現這些銜接的時間往往都被我用一句”等我一下唷!”來填充,此時觀眾就會大約10–15秒的尷尬時間,可能會滑滑手機,或開始跟旁邊的觀眾聊天。

讓我們一起先來想像一個場景:

你和朋友一起坐在咖啡廳,在吃完了了正餐之後,朋友們期待你的"魔術表演時間(Magic Show Time)"終於來啦!你神秘的從包包中取出了一個撲克牌牌組,準備表演"讓觀眾眼球掉下來“的撲克牌視覺變化魔術(例如⟪Modern Times⟫ by Henry Evans,參考下方影片)。你的朋友都驚呆了,他們從未看過如此視覺化、效果如此強烈的撲克牌魔術(也許在未遇見你之前,他們永遠都在幫忙其他魔術師抽一張牌),你信心倍增並且準備表演下一個魔術-單杯球魔術(Chop cup)!尷尬的是,你突然想起杯子與球放在後揹包的夾層中,於是轉身去拿起你的後揹包,此時熱烈的氣氛突然冷卻了下來,大家都在等著你拿出下一個魔術道具...

😷 這是什麼樣的症狀?誰會得到這個症狀?

彎腰症狀指的是說:表演者舞台上在表演完一個效果之後,會走到自己的演箱旁”彎腰”將道具放進演箱,同時從演箱中拿出/偷出下一個要表演的魔術道具,此時表演者會短暫的跟觀眾”失聯”。

這個症狀通常會造成表演者以下現象:

  • 程序之中會有一段時間的停頓
  • 在處理表演完的道具、拿出新道具的過程中容易有模糊不清的聲音
  • 道具發生”塞車”的現象,桌面一片混亂
  • 表演者的眼神與觀眾”失聯”

在許多大學的魔術成發中,很容易會看到表演者有以上的現象,也就是表演完一個道具之後,側身將道具放回一塊”黑黑的”表演箱中,並從中取出下一個要表演的道具。(回憶我自己過去的表演,我在大學的舞台成發表演之中也犯下了好幾次這樣的錯誤,後來是在學長姐的糾正之下才稍微有些改善。)

黑黑的表演箱(圖片來源:Magic999)

由於現在我將時間都花在近距離表演上,因此我想要更進一步的去思考:

近距離表演不是也會遇到同樣的狀況嗎?

我們不也常在表演完一個魔術之後,就”彎腰”去拿出/偷出下一個魔術道具?

遇到這些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參考Jeff McBride針對舞臺魔術給予的建議,應用在近距離魔術之上。

💊 彎腰症狀的解方

Jeff McBride針對舞台上彎腰症狀,給予了以下兩個解方:

  • 針對這些魔術銜接時間”事先寫好劇本(Script)”
  • 調整演箱的位置與數量

雖然我曾在Scripting系列文章分享許多關於寫稿的技術與想法(詳情可先參考⟪Idea 48:Scripting(16)-終篇,統整所有的Scripting工具和觀念⟫),但當時著重的重點都在單一魔術效果,我幾乎沒有思考過「效果之間的銜接」應該用什麼樣的台詞來進行串連。

為了要搜集相關的靈感,我參考許多魔術師現場表演的Youtube的影片,以下將針對上方兩個解方各分享我兩個實際案例。

調整演箱的位置與數量

Jeff McBride在書中雖然是針對舞台魔術的演箱配置來進行講解,但在近距離魔術中,道具在演箱中的位置也非常的重要,我看到一個非常直得學習的例子是Johnny Ace Palmer的表演。

在這段22分鐘的表演中,Johnny總共表演了11個效果(有些效果我也不確定正式名稱,因此就用效果命名):

  • Opener (Coke production)
  • Invisible Coin Purse
  • 4 Aces production
  • Coin Matrix
  • Thimble trick
  • 3 color handkerchief trick
  • Hands are quicker than the eyes gag(魔術梗不算效果)
  • Gypsy thread
  • Sponge ball routine
  • Cups and balls routine
  • Rabbit and magic hat trick
  • Dove production

如果你仔細聽,其實Johnny的Trick和Trick之間並沒有特別的”連接詞”,但是轉場卻非常的順暢。如果再仔細看,會發現Johnny在表演完一個魔術後,會對這個魔術進行一個評論(例如:Thank you, that is a classic / whew~),手上同時準備拿出下一個道具,並且用一些”力道”吸引觀眾眼球來讓道具進場。(例如絲巾、三杯球的進場)。

針對這些魔術銜接時間”事先寫好劇本(Script)”

Michael Vincent是我這一兩年最喜歡的魔術師之一,他對於魔術的熱愛、和觀眾的互動,都可以讓其他人從他身上感受到一股不可思議的魔力。在網路上他的表演影片非常的多,以下是其中一個:

這部表演對我的啟示是:

  • 邀請觀眾的對象特地選擇了一位老年人,我認為是因為老年人在台底下的反應無法這麼快,因此可能到表演後面會容易走神,因此請老年人上來可以特地調整表演速度,來全場的觀眾都可以享受這場表演。
  • Trick 和 Trick之間其實就是和觀眾最好的互動時間,因為這段時間通常是前一個魔術效果剛發生完,觀眾正在驚訝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仔細聽Michael Vincent在這中間分享了以下的事情:
1.開場分享了6歲時影響自己一生的魔術師-David Nixon,和觀眾創造共同話題。2.將魔術效果歸功於練習成果,練習成果會產生綜效能量(Synergy),並將這樣的能量分給其他觀眾,讓觀眾也能創造奇蹟。3.詢問觀眾的職業,同時也分享自己為什麼當魔術師的原因。
  • Michael 表演的這些程序許多都可以在經典的魔術書籍中找到(例如Card College by Roberto Giobbi),但是他的handling(細節處理)、台詞都根據自己的講話風格進行修改,讓同一個魔術效果提升許多。
  • Michael在表演中用了非常多的Time misdirection(時間錯誤引導),也就是在效果發生之前,相關要完成的setting都已經執行完畢,因此在效果的當下(甚至前後5–10秒)都無法發覺他有特別執行甚麼手法。

😄 結論

Jeff McBride在此篇的主題雖然是在講舞台表演,但從其內文中可以衍伸出許多近距離值得借鏡的地方,藉由這次機會我也對許多的魔術表演影片刻意地放慢速度、重複觀察表演細節。

我感覺隨著魔術知識的增長,有愈來愈多書中的觀念必須靠不斷的看大師實際的表演影片才能夠有所體會,並且在下一次表演的時候實際使用到一~兩項技巧,讓自己的表演可以一點一點的進步。

我是朱騏,一個喜歡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有興趣看 「The Show Doctor」相關的分享請給我 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你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團《Magic Ideas》,我會每周用「主題」的方式帶你回顧重要的魔術文章!最後,謝謝你的閱讀!

--

--

朱騏
魔術好點子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