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 74:初探經典魔術書籍 — 《The Expert At The Card Table》

朱騏
魔術好點子
Published in
9 min readNov 20, 2019

前言

在上週,我分享了近期看到蠻不錯的一場線上講座 — 鄧傳玖談《魔術的意義與本質》,心裡突然想到:「前陣子也有購買其工作室 — 橘子樹出版的《The Expert At The Card Table》中文註釋版(書名翻譯為《紙牌聖經》,以下均用此名稱),不如就拿出來翻翻吧!」

請留意:下方若為英文原書的內容,將以《The Expert At The Card Table》稱之。若為中文註釋版才出現的內容,將以《紙牌聖經》稱之。

這一翻,讓我翻出了對本書作者 — S.W. Erdnase的興趣。不得不說,這本翻譯書的水準真的不錯,要知道這可是一本將近100年前的書呀(出版於1902年)!讀這種跨時代的書,光只是英文好是不夠的,因為每本書都有其經歷的時代背景,在不了解書籍的時代背景下,要讀懂一本書是困難的。

《紙牌聖經》橘子樹出版

如果大家曾經閱讀過張愛玲的小說,例如《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就可以體會「明明都是用中文寫的句子,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整句話連起來就看不懂了!」這樣的心情。張愛玲的小說離現在也才不過60年左右,如果連中文的書籍都讓我們閱讀上有些吃力,那英文書籍就更不用說了。

初次知道《The Expert At The Card Table》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只是一本歷史年代悠久的「魔術書籍」,上面記載的是一些100年前的魔術師所用的手法。當鄧傳玖在講座中提到:「《紙牌聖經》不單純是一本手法書籍,它有更多的意義。 如果只看到手法、千術教學,那就太可惜了,就像是你看到銀河系,但只看到一顆星星。」

我感到相當的好奇:「所謂的意義,到底是指什麼呢?」於是我從書櫃拿下這本書,當我讀了前面幾頁,專注力都被吸引住了,我看的速度愈來愈快,最後在看完「S.W. 厄德涅斯:百年之謎」後,我對於這本書的歷史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

「這本書」及「作者」的歷史之謎就是一個最好的楔子,事實上國外的許多魔術師都曾經對S.W. Erdnase做過研究,畢竟到現在為止,大家還是對這本書的作者身份爭論不休。過程中知名的魔術師(例如Martin Gartner、David Alexander、David Ben…等)扮演起偵探,透過各種調查與分析方法,想要揭開覆蓋在這本書的神秘面紗。

我相信,如果多了解一本書的作者、書籍出版的背景、寫作當下的時代背景,一定可以對書籍內容的理解上升一個層次。這篇文章想分享「重要的歷史點」及「寫作當下的時代背景」,雖然無法將整個歷史講的透徹,但是初步知道這些資訊後,後續不論在閱讀這本書、或是看到其他相關研究文章時,可以更快進入狀況。

以下是本篇文章的重點:

  • 《紙牌聖經》的歷史背景簡述
  • 《紙牌聖經》新的分析與研究角度
  • 《紙牌聖經》對魔術師表演的影響

一、《紙牌聖經》的歷史背景簡述

我們將從《紙牌聖經》的作者之謎出發,稍微說明魔術歷史學家對於作者知名的研究,並嘗試了解「為什麼《紙牌聖經》的內容主要是以千術為主 ; 接著從David Ben的新的分析與研究角度,對照書中的手法內容,來了解書中所寫手法的場所適用性。

《紙牌聖經》是一本以「千術手法」為主的書

根據《紙牌聖經》譯者序中所說:

1902年,《The Expert At The Card Table》在美國芝加哥出版,書籍原先的名稱為《Artifice, Subterfuge and Ruse at the Card Table (牌桌上的詭計、花招與伎倆)》,後續因 美國法案(《康斯托克法》) 的影響,出版社將書名更改為《The Expert At The Card Table》。

如果翻閱這本書籍,可以發現光是講解「千術技巧」的內容就佔了2/3,剩下的1/3才是紙牌魔術的內容。有意思的是,真正閱讀這本書的老千卻不多,反而是魔術師們從書中內容學習諸多知識,並應用在魔術表演當中。

這邊需要提及到一件重要的魔術歷史風氣:

Dai Vernon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Be Natural. What I mean by this is “be yourself”」。實際上,二十世紀初的魔術表演風格,並不是以“自然”為核心的。剛好相反,當時魔術師的台詞和表演,都有著戲劇化、誇張話的特點。但《紙牌聖經》中的一句話,卻指引了Dai Vernon一條嶄新的的路。這句話出現在這本書“導言”的部分:「即便是最多疑的觀眾,都無法發現其存在,甚至感覺不出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紙牌聖經》譯者序 P.II

這邊可以釐清兩件我們原本可能搞錯的事情:

1. 《紙牌聖經》中主要紀錄的是「千術手法」,「魔術招式」只佔了1/3(14招)。2. 現在常聽到的「做手法,要符合自己的動作風格」「要自然,我的意思是,做你自己」...等,甚至包含鄧傳玖在講座中提到的「暗交待」觀念,來自於《紙牌聖經》。

《紙牌聖經》的作者,S.W. Erdnase到底是誰?

這個問題雖然到現在還沒有答案,但是魔術歷史學家聽出了多個假說,這些假說的根源來自於「將S.W. Erdnase重新排序」,變成「E.S. Andrews」。諸多魔術師都曾對此名字提出可能的作者候選人,例如:

  • Martin Gartner(著名數學魔術師) -> Milton Franklin Andrews
  • David Alexander -> Wilbur Edgerton Sanders

但從上方兩位魔術師提出的候選人名字,我們可以發現名字縮寫不但不相同,甚至和「E.S. Andrews」也有差異。這邊由於眾說紛紜,不是一篇文章可以完整臚列的,想看詳細資料的人可以參考MagicPedia上的資訊:

二、《紙牌聖經》新的分析與研究角度

不論這些假說提出者是否正確,我們可以從中了解許多關於當時老千的工作方式與訊息。美國魔術師David Ben進行研究,推論出:

「S.W. Erdnase」其實不是職業老千,而是千術技巧極高的「半業餘老千」。他的工作地點應該是在火車上,利用自己的表面工作-火車服務員當作掩護,與乘客打牌並可能出老千,藉此賺上一筆小錢。

以下三點是David Ben的推論依據。

外表是火車服務員,內心卻是技巧純熟的賭徒

這時我們可能會有疑問:「在火車上和人賭博出老千,是可以賺多錢呀?」,這時候我們就要了解當時的背景,在19世紀末的美國,是真的有許多老千在火車上設局騙人的,原因是當時火車是「富人長途旅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此外,《紙牌聖經》裡的許多內容,都暗示作者的打牌環境不是在「賭場」或是「紙牌俱樂部」。例如作者特別喜歡用「Overhand Shuffle(過手式洗牌法)」,在書中也提到使用「Overhand Shuffle」來進行排序的方法 ; 相對之下,牌桌上的洗牌技巧與手法(Table Riffle Shuffle)的內容就比較少,我們可以想像在火車上確實沒有牌桌的環境可以使用。

針對休閒遊戲所開發的千術手法

S.W. Erdnase在「組牌」的章節中,針對如「Whist」、「Cribbage」…等非傳統的賭博遊戲,開發了許多的千術手法。但「Whist」、「Cribbage」都不是當時主流賭桌上的遊戲,而更偏向是休閒遊戲,如果S.W. Erdnase是職業賭徒的話,應該會花時間在金額更高的傳統賭博遊戲上。

而在火車上,基本上是有什麼遊戲可以玩就玩什麼(想想在公園下象棋的老人們),並且根據這些遊戲,來開發相對應的手法。

玩魔術只是我的興趣

最後一點,S.W. Erdnase對魔術有深入的研究,這也是最讓研究者感到疑惑的地方。我們知道,良好的魔術表演是奠基在豐富的表演經驗上,而這件事情已經決定了手法在「魔術」與「千術」中,使用環境與哲學的差異!

就正常理性的推論,老千是不會在其他人面前,展現自己的紙牌技巧的,因為展示了技巧,也沒有人敢跟他打牌了吧!(想想那些曾經對我們說:「我以後絕對不要跟你玩牌」的朋友)。但如果S.W. Erdnase是在火車上工作,他不但可以利用在火車上服務的時間練習手法,甚至當有乘客詢問他為何要拿著牌時,他就可以說:「嗨!我只是在練習魔術而已,你要看個魔術嗎?」

三、《紙牌聖經》對魔術師表演的影響

S.W. Erdnase在《The Expert At The Card Table》中寫到(下方使用《紙牌聖經》的翻譯):

紙牌魔術師用來震驚或娛樂自己觀眾的手段,與老千們在牌桌上施展的招數,是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在後者的情況中,一切秘密手段,都必須完美地隱藏在牌桌上的正常行為背後。
任何微小的不合理行為、任何不夠到位讓人分心的手段、任何頭一回出現的不自然舉動,都會讓旁人心生疑慮 ; 而只有最輕微程度的不對勁之感,玩家們便會紛紛退出。 —《The Expert At The Card Table》 導言

這以上的導言,我們終於認知到:「原來Dai Vernon強調的自然,其中心思想來自於這本古老的千術書籍,而背後的原因也很單純 — 就是動作不自然自然就沒人跟你賭了!」

這就讓我思考:「如果我非要逆天,表演魔術的時候動作不自然或誇大,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想這會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主題,或許正面與反面的答案都有,這個問題就先拋出來讓大家一起想看看,或許未來會有另外一篇文章來寫我的想法。

備註:關於Dai Vernon提到的「自然動作 (be natural)」,我在下方文章有寫中我的想法,歡迎看看~

我是朱騏,一個喜歡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
你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團《Magic Ideas》,我會每周用「主題」的方式帶你回顧此部落格重要的魔術文章!最後,謝謝你的閱讀!

--

--

朱騏
魔術好點子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