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 80:Context ? Organic ? 魔術中常見到的英文單字大解密

朱騏
魔術好點子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Apr 10, 2020

前言

常看英文魔術教學片、英文魔術書籍的人,應該會發現這些阿豆仔魔術師很喜歡用兩個單詞 — Organic, Context。如果你去查字典,會得到下方的解釋:

資料來源:Google翻譯

是不是有看沒有懂…事實上,一個單詞會跟它的文化有非常身的關聯。有些語言的單詞是很難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例如中國的“蟬”、“道”、“功夫”是東方國家獨有的文化,西方國家若要翻譯通常都是用讀音直翻。

Organic、Context正屬於這樣的單詞,它們存在於西方國家的文化,但東方國家沒有特別對應的詞。

對這兩個字做深入的研究,可以大幅度地幫助我們在魔術上的理解,畢竟現在的教學資源還是以英文為主,搞懂單詞背後的意思,對魔術思想上的理解也能夠更加深刻。

這篇文章將會分享三件事情:

  • 什麼是Context?
  • 什麼是Organic ?
  • 舉個例子來說明

一、什麼是Context?

我引用《到底 Context 是什麼?》by Sean Cheng的文章來說明,文字旁有引述線的是Sean Cheng的文章原文內容。

首先我們從最根本的事情開始理解,到底為什麼要有不同單字的出現。

在大學時,曾經上過一門關於哲學的課。課裡面提到,當一個東西對一群人來說有意義時,人們就會為它取一個名字。當一個觀念必須被記住、流傳時,人們就會發明名詞和形容詞來表達、描述這個概念。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單字的存在必定跟其國家文化有關係。那麼Context這個單字為什麼會被發明呢?

Context這個字存在的原因是,西方語系的人清楚知道:「在一個整體中,周圍的環境、因果脈絡、環境設定等東西,會根本性的影響「事件」本身的意義。」而 Context 就是指這些周圍的環境、因果的脈絡。

因此在和受過西方教育的人說話時,如果意思不夠清楚,他們就會說:”What’s the context?”)

大家不妨先這樣理解:

  • 有些話在某些場合講就是特別好笑,但在某些場合就會讓氣氛變得尷尬
  • 有些魔術在朋友間的非正式表演效果很好,但搬上正式舞台上表演就不行了

為什麼會這樣?明明你說的都是同樣的話、表演的都是同樣的魔術,得到的結果卻會有天壤之別?

在中文裡,我們沒有 Context 這個詞。換句話說,其實我們並沒有 Context 這個概念,因此大多數人不會主動的去營造和察覺 Context。當大家學習一個東西的時候,大家學的是看的見、摸的著的事件 (Event)、步驟 (Step),認為只要把步驟都做對,事件都讓它發生,最後的結果就會是一樣的,這是一種線性的思考方式。

但實際上,當我們希望影響一個人的「決定」(Decision) 時,所有步驟的目的其實都是在佈置一整個 Context,等它佈置好了,我們就能一舉引發事件讓對方做出我們希望的決定。但假如這些步驟沒有佈置到整個 Context,那接下來的步驟可能就一點意義都沒有。

這段內容中說到了一個關鍵字:「佈置」。

我們的行為、周遭的環境、說話的前後文,實際上都是在佈一個局,而最後的行為是用來觸發導火線,讓對方產生相對應的決定或是情緒。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我們送一個禮物給朋友或客戶,他們有可能有兩種想法,一種是我們送他的東西是順手帶的,只是客套 ; 也有可能覺得我們很重視他,願意特地送禮物給他。

第一種情況他們不會有任何的虧欠、感激的心理,第二種情況則會累積一些「好像該做些什麼來回報」的心情在他心中,於是在接下來幾分鐘內,與他相處時的 Context 就不一樣了。

學術的部分就先講到這邊,我們用魔術表演來舉個例子:

  • 觀眾不知道你會表演魔術,在聊天時你慢慢的引導話題到魔術上,接著表演任何一個把手的魔術…Boom ,觀眾驚呆了!
  • 你和朋友在餐廳吃飯,朋友請你表演魔術。你看到桌上有個胡椒罐,於是表演經典的“胡椒罐穿桌”魔術…Boom,觀眾又驚呆了!

相同的魔術,如果在不同場景下表演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 你直接跟觀眾表明自己是魔術師,接著表演一個魔術給觀眾看,觀眾抱持著高度的警覺性,心裡想:「哼哼,看你哪裏會出現破綻!」
  • 你和朋友在辦公室,朋友請你表演魔術。此時你像多拉A夢一樣的從口袋拿出一個胡椒罐。朋友:「等等!胡椒罐是哪裏來的?」你:「先別說這麼多了,我這裡有個胡椒罐,仔細看好…」

看完舉例你可能會想:「我該不會以後都要等別人Cue我吧?我該不會只能用當下場合出現的物品來變魔術吧?」

當然不,以第一種情況來說,這只是表演方式的切入點不同,但我聽過許多的魔術師都有分享類似的概念。(我在文章第三段會分享一個魔術例子)

在餐廳表演時,最好的方式不是「嘿,我是這裡的駐場魔術師,我來表演個魔術給你們看吧!」 而是「嘿,你們好,今天餐點吃的還習慣嗎?你們是從哪裡來的呀…(開始閒談)。喔對了,還沒介紹我自己,我是這裡的駐場魔術師,我來表演些魔術吧!」

而第二種狀況,則是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概念 — Organic。

二、什麼是Organic?

我引用朋友-黃柏翰(Leonard Huang),2018年在FB上翻譯Jeff Prace的文章來說明,全文可以參考文末補充說明。文字旁有引述線的是黃柏翰的文章原文內容。

「生活化/本質」(Organic)是個一字多義的字彙,除了生活周遭的事物以外,此字彙描述整體物質間祥和的關係。

以語境來看,「整體」代表的是周遭整體環境,而「物質」就是在環境內自然可以找到的物品。舉例來說,在賭場內,撲克牌當然多到爆;在圖書館中,書籍當然是在普通不過的東西。

Organic可以當作名詞,也可以當作形容詞。

這邊的語境,就是上一段落說的 Context,是指我們的行為、周遭的環境、說話的前後文,所形成的一個局 。

而在這個局之中被用來表演的“物品”(名詞),或“用這樣的概念來進行表演”(形容詞),都可以稱之為Organic。

其中最好發揮的,就是所謂的「生活魔術」:

生活化魔術最主要是著重在環境及物品間的關聯。在這種表演類型中,觀眾心裡不存在「道具」的想法,因為環境幫助道具偽裝,不用多做解釋,這些道具僅是普通的物件。然而,這種「位置」及「物品」需求的組合,反倒是造成普遍混淆及輕視此類表演的主要原因。

一個需要用到電視遙控器的魔術,於臥室的環境下表演,就符合「生活魔術」的標題;但如果將其移到咖啡廳表演,便失去「生活化魔術」的分類意義。因此,如同我剛說的,在能找到撲克牌的環境下,表演「十手發牌演繹」(The Ten Card Poker Deal)就符合標題,就像是在圖書館表演「書本讀心」一般(Book Test)。

這是屬於比較被動的方式,我們必須先設想每個表演場景下有什麼物品,接著用該物品來表演。

但還記得前面Context段落中講的 “佈局”嗎?意思就是我們可以自己設計一個情況,讓觀眾感覺我們表演的物品、表演的魔術很Organic。

Organic類型的魔術並非都可以即興演出,但你可以設定那個「當下」。如同我每天上班,我會將長短筆記本(Svengali pad)與其他筆記本放在一起,我也會將無盡水瓶(Lota Bowl thermos)當作我的普通水瓶,並會隨身攜帶二號鉛筆(No.2 Pencil by Mark Jenest)。上述都是要佈置成「生活化魔術」外觀,而精心策劃出的決定。

簡單來說,若要此用某個比較突兀的物品來表演,那就先將它變成你日常會使用的東西。例子有:

圖片來源:Mission Magic
  • 神御:掛在自己的包包或鑰匙圈上隨身攜帶
圖片來源:簡子製造

這樣會比你突然「嘿」的拿出一個東西表演來得好。最後我想分享一個魔術點子給你,台詞剛好可以結合最近的疫情時事。

三、舉個例子 — 綠野仙蹤(隱形牌)的表演想法

這個點子來自於 The Jerx 《Magic in the Time of Coronavirus: Part 2》,場景可以設定在 “知道你會表演魔術的朋友”上。

我們來想像一個情境:

你和朋友約在一個不多人的餐廳吃飯,並且討論最近的疫情狀況。你:「最近的疫情不止影響到大家的生活,連我們平常變魔術都被影響到了。」朋友:「什麼意思?」你:「我來舉個例子好了。」(你從口袋裡拿出一副牌)你:「有個魔術叫做 ”倒反牌“,在魔術圈中很有名。它的難度非常高,看起來是這樣的,我必須先洗牌、攤牌、請你選擇一張記住後再放回來。接著我的雙手將牌整個握住,你說出你選擇的牌,當我把牌攤開時,你的牌就會翻過來。」你:「難的地方有兩點:第一點是我必須知道你的牌是什麼,第二點我必須在你不注意時把牌翻過來。但現在難的還有第三點,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不願意隨手亂碰東西了!於是我想到一個表演的替代方案,我們想像這邊有一副牌,然後做剛才我說的那些事情...」(你引導觀眾假裝洗牌、攤牌後選擇一張記住,接著用雙手握住從口袋裡拿出的那副牌)你:「你選的牌是什麼?」朋友:「黑桃3」(你從牌盒中拿出牌、將牌攤開後展示黑桃3真的翻面過來了)

這個表演包裝就是利用到前面段落說到的Context。你將話題導引到 “疫情”上,接著解釋 “因為疫情的關係不能亂碰東西” ,因此順理成章的將綠野仙蹤(隱形牌)放到了表演之中,而不是單純的請觀眾做一系列看起來沒有邏輯的事情。

結語

讓我快速幫大家複習這篇文章的內容:

  • 什麼是Context?

我們的行為、周遭的環境、說話的前後文,實際上都是在佈一個局,而最後的行為是用來觸發導火線,讓對方產生相對應的決定或是情緒。

Context指的就是整體的佈局、事情發生前的脈絡。

  • 什麼是Organic ?

Organic可以當作名詞,也可以當作形容詞。

Context是指我們的行為、周遭的環境、說話的前後文形成的一個局 。

而在這個局之中被用來表演的“物品”(名詞),或“用這樣的概念來進行表演”(形容詞),都可以稱之為Organic。

  • 舉個例子來說明

疫情影響下,綠野仙蹤(隱形牌)的表演包裝

“所以魔術除了本身效果是一個佈局之外,連表演整個魔術的機會、場合都可以是更大佈局中的一部分。”

📖 補充說明

去年九月,我將放上專欄的招式稱為「生活化」(Organic),我相信這個字彙造成不少讀者困擾。畢竟,”Organic”的主要意思與碳基化合物比較有關聯,而非是使用Siri表演的魔術。之前在那次專欄有發過誓,會稍後解釋這個「開發性」字眼,終於到了今天了!「生活化/本質」(Organic)是個一字多義的字彙,除了生活周遭的事物以外,此字彙描述整體物質間祥和的關係。以語境來看,「整體」代表的是周遭整體環境,而「物質」就是在環境內自然可以找到的物品。舉例來說,在賭場內,撲克牌當然多到爆;在圖書館中,書籍當然是在普通不過的東西。生活化魔術最主要是著重在環境及物品間的關聯。在這種表演類型中,觀眾心裡不存在「道具」的想法,因為環境幫助道具偽裝,不用多做解釋,這些道具僅是普通的物件。然而,這種「位置」及「物品」需求的組合,反倒是造成普遍混淆及輕視此類表演的主要原因。一個需要用到電視遙控器的魔術,於臥室的環境下表演,就符合「生活魔術」的標題;但如果將其移到咖啡廳表演,便失去「生活化魔術」的分類意義。因此,如同我剛說的,在能找到撲克牌的環境下,表演「十手發牌演繹」(The Ten Card Poker Deal)就符合標題,就像是在圖書館表演「書本讀心」一般(Book Test)。但這種類型的魔術並非都可以即興演出,但你可以設定那個「當下」。如同我每天上班,我會將長短筆記本(Svengali pad)與其他筆記本放在一起,我也會將無盡水瓶(Lota Bowl thermos)當作我的普通水瓶,並會隨身攜帶二號鉛筆(№2 Pencil by Mark Jenest)。上述都是要佈置成「生活化魔術」外觀,而精心策劃出的決定。這種類型的魔術只是萬中之一,我不敢聲稱它能夠勝過任何一種類型的魔術。在此,我希望讀者能夠多多在這領域探索,我的這篇專欄「左撇子」(Left-Handed)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開始。(譯自於Genii雜誌2018年2月號的專欄 ”Left-Handed”中,由Jeff Prace撰寫)►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63194739/posts/1708952445793512/
我是朱騏,一個喜歡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你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團《Magic Ideas》,我會每周用「主題」的方式帶你回顧此部落格重要的魔術文章!最後,謝謝你的閱讀!

--

--

朱騏
魔術好點子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