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風格

帽捲
Maochinn
Published in
Oct 4, 2021

在上一篇講完審美之後,我想來談談我對畫風的想法,或者說是,風格。

但在講風格之前,我想接續審美的最後,先來談談臨摹這件事。

臨摹

就這個行為本質上來說就跟複製是一樣的,或者嚴重點說,跟抄襲可能並無二致,所以我們會聽過這句話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這邊並不是要區分所謂模仿、抄襲、挪用、致敬等等名詞的意義,而是就這個行為本身可以為我們帶來甚麼,就像前面說的,臨摹就是複製,但若你只是複製,你臨摹上百張乃至上千張你終究只是一台無情的複讀機,但為甚麼我們仍樂此不疲的提倡臨摹,甚至要求準度。

就像是K大所說的,在你抱怨怎麼練習或是練習沒用的時候,你先得畫準,因為如果你不能盡可能的感受,你是沒有辦法正確的理解的,就像是我們在審美看到的那個過程。

但不幸的是臨摹這個過程只能刺激你去感受,並不能刺激你去判斷甚至是理解,但為甚麼有人崇尚大量的臨摹就能掌握到這些,因為你在臨摹的過程中都在重複感受一些事情,你可能無意識間對重複的東西開始有了經驗,你可以從經驗中判斷,舉個例子來說,投影區域總是銳利的邊緣,你未必有理解為甚麼發生這件事,但是從你的經驗中,你可以預判投影區域應該都是如此。而當你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開始理解。

所以我們大可以將所有問題都讓大量的臨摹去解決,但是你的理解可能仰賴某一次天才的火花,或是某一次可遇不可求的閃光,很明顯這是相對沒效率的做法,我們需要有效的練習,所以為甚麼K大會在臨摹結束後加入默寫,在重現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的刺激你去判斷與理解,甚至利用一些數據化的方式來幫助理解。

所以總結來說,核心的概念就是要有意識的去觀察,無論是在臨摹過程或完成之後。接下來,我們不妨從目的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如果你臨摹練習目標是練習準度,那你大可以不用理解太多,專注於手眼的控制,但是如果你臨摹的目標是學習風格,那你勢必得開始有意識的判斷以及理解。

風格

有關於風格,我並不想用所謂日系、韓系、美式之類的方式來劃分,因為對我來說,這樣的區分網路上已經有夠多的資料,而且我也認為這種劃分有點太過狹隘和膚淺。

就像是K大所說的風格其實分成很多層次,對我而言,所謂的五官比例、身體曲線、用色這種最顯而易見的明顯元素是最底層的風格,這邊說的底層並不是最不重要的意思,而最基礎的意思。

那麼第二層的可能就是用筆的習慣、概括的選擇、顏色設計之類的,也就是將底層東西的組合,就像是有人會說畫就是幾個基本元素的有機反應

而第三層則是主題的選擇、呈現的形式,這個基本上已經跟畫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卻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就像我在看本子的時候,吸引我的未必是畫功高超,而是開大車,咳咳,是本子主題。

最後第四層就是你這個品牌,你的圖畫搭配的通路、作者經營的模式之類的,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主題的選擇。

那實務上,我的風格是什麼?

盡量在所有方面都要做到精煉,用盡量少的筆觸來描繪對象,反對沒有明確目的筆觸

這是在薩金特提到的,這個一定程度上就是我的風格,或者是核心精神。

講簡單一點,我的原則就是加法,我只在必要的地方增加細節,如果沒有必要就算他不正確我也不會再深入,簡而言之就是只畫有用的,我會稱他為

最低限度的畫

這邊就假設大家已經了解K大所謂的真假細節,那通常塑造訓練就是要展現出100%的真細節,但到了真正的應用,我會更多的用暗示的方式去做,也就是我們不把真實的明暗畫出來,我們點到為止,這樣的好處是,你會很清楚你的每一筆是為了什麼,如果達不到目的就不要劃,這樣可以避免掉無謂的塗抹,也就是只畫50%的東西,這並不是偷懶,有時候放掉一些刻劃才能展現對比。

所以我不會畫正確的畫,應該這麼說,我認為沒有必要,因為如果要完全正確,我們可以用rendering,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畫美的大於畫的正確,但這件事不能扭曲成正確的不重要,而是我們有意識的選擇「美」而犧牲「正確」,也就是我們明確知道正確的是什麼,而依據自己的審美去取捨。

這邊可以看一個簡單的塗鴉來看。

剪影、畫面設計(左),內容、塑造(中),光影(右)

剪影

第一張圖你可以看到我這邊基本上只上了底色,你大致已經知道這是個什麼動作了,這邊其實就是剪影的效果,也就是你在分正負型,你之所以會知道他的動作是因為色塊切割出來的形狀有足夠的暗示,舉例來說,為甚麼我要畫內褲跟絲襪,如果不畫,那一塊都會是肉色,資訊不足去判斷,那為甚麼要畫尾巴跟肩帶,是為了要破型,絕對不是因為性癖,咳咳。

畫面設計

每一的色塊都有它的意義,包含色彩的對比和大小的安排,像是我有意識的希望觀眾多看屁股跟臉。屁股、胸部之類的地方本身就有其焦點安排作用,也就是我們的視線會被自然吸引,但是我在屁股的地方安排了肉色、白色、黑色三種色塊交錯相對於其他地方顏色的對比很高。

接下來是我怕臉沒辦法被注意到,所以我用了複雜的髮絲並且多了黃色鈴鐺來更加強調。最後,因為有兩處地方有很複雜的對比,所以這又會凸顯另一個地方,就是背,背是一整塊乾淨的顏色,這也是對比的另一個極端,對比很低也會產生焦點,真正不會是焦點的是那種對比要強不強的地方。

總之,還有很多,但是我的原則就是只畫有用的,也就是所有設定都服務於畫面,只要牴觸我就會拿掉。

內容、塑造

這邊的篇幅其實最少,因為就是依據需求增加真假細節,內容的階段就是要產生足夠的資訊讓使用者能夠正確辨識你想要呈現的東西,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呈現立體感,塑造的部分就是要增加一些細節去完善你的畫。

光影

最廉價但最暴力的對比,這步未必要做,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隱藏一些細節刻劃的不足,也可以明顯的暗示觀眾要看哪裡。

所以總地來看,我的底層風格是偏成熟的比例,第二層的風格就是我對畫面的設計的理解,第三層風格就是我婆狂三。那最後我們可以來談談,為甚麼我的風格選擇是這樣,因為我對於「高級」這個詞的理解。

高級

不管是在繪畫或是設計乃至於服飾都會有所謂的高級感,從最底層的風格來分析,他們的共通性無外乎就是黑白、低飽和、簡單之類的,但是我的理解是,暗示

畫深入,不要畫清楚;

畫豐富,不要畫細節;

畫感受,不要畫事實;

畫品味,不要畫風格。

這是簡忠威老師提到的原則,我的理解就是很多內容我們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去呈現,我們提供足夠的想像空間給觀眾,而我們只要提供適當的指引,就像是為甚麼會有高級灰,就是事實上可能並不是那種灰色,但是我們低調的暗示那邊的細節,所以我們的服飾搭配不太喜歡過於鮮豔和複雜,因為這樣的呈現觀眾沒有想像的空間。

Eric Lin在教水彩提到一句話我覺得很適合做為總結。

等你開始喜歡了,就要停筆了

結論,是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審美,你才能進一步決定自己的風格,也可以從我上面的例子看出,我最多篇幅的其實是看起來最簡單的前期設計,但對我而言,這些設計才是風格的展現,而這也會一定程度影響整個作品最後的結果。

我想,這就是臨摹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