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研究報告:流動性挖礦和小礦幣的收益

Marcus的區塊鏈筆記
Marcus挖礦研究報告
4 min readSep 4, 2020

這一兩個月以來,DeFi流動性挖礦風行,雖然這兩天風頭漸歇,但我想未來這種潮流仍會層出不窮地出現,因此我想稍微談談挖礦的一些問題。

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是一個西方廣泛存在的概念,含意等同於中文俗語的「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以挖礦來說,假如有一個安全、報酬遠高於投入的商業模式、投資項目,且能隨意進出(流動性高),那麼這個投資項目報酬與市場間的,將會迅速被市場上率先知道消息並行動的人給填平。

倘若缺口持續無法填平,那麼它有可能是以後來者資金填補先來者的龐氏騙局(資金盤),或者是其他特殊原因。找出這個原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找不到原因,那麼很有可能你是陷入了龐氏騙局。

倘若有一個商機缺口(如某個發明)持續無法填平,其他潛在替代者將會模仿它、去填補商機背後的資金需求,使得原先的投資項目收益難以為繼。

以流動性挖礦的例子來說,以太坊的流動性挖礦存在高額收益率卻難以填補的一大原因,是早在17–18年ICO狂潮便已存在的,以太坊低TPS(每秒交易量)造成的壅擠問題,以及以太坊的社群項目等基礎。

(近日遠超平均的礦工費,網址:https://etherscan.io/chart/gasprice)

高收益率的商業模式存在,於是其他區塊鏈也開始模仿,其中較突出的是波場(tron)與柚子(eos)兩種DPOS(一種以少量超級節點驗證挖礦的POS挖礦體系)區塊鏈,兩者雖然效率更高,但安全性與社群卻不如以太坊強大。

資訊不對稱

在DeFi挖礦,資訊不對稱也是相當嚴重的問題,DeFi是有價值的創新,流動性挖礦也對DeFi貢獻良多,這一兩個月以來的潮流也促進了人們對DeFi相關產品的關注度,縱使大潮退去,也會有優秀的創新獲得長遠的成功。

資訊不對稱的玩法很多,譬如大戶們與項目團隊熟識,或消息靈通,早早便得知項目,資金早在第一天就完全進入,或是項目存在後門。儘管是無預挖、看似公平的項目,也可能處處藏有玄機,譬如無預挖但使用的交易對可能是某平台幣,該幣卻在公告發布前,便提前被人炒作。這種事情層出不窮,以上都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

由於這種資訊不對稱很快就會消失,實際上是與時間賽跑,因此助長了投資人不管項目品質,資金迅速地湧入無審計、無背書、無團隊(團隊不明)項目的情形,此時追逐的是可能的高報酬,但安全性未知,失敗時投入也難以取回。

POW挖礦其實也有類似問題,POW挖礦通常犧牲的是流動性,不論你購買了礦機,或是間接的投資雲算力,你都很難立即將本金取出,即使是可提供交易的雲算力平台,在趨勢變化下要完整地取回本金也很難,因此挖礦是一項適合長期而非短期的投資。

(蜂鳥礦機挖hns幣的戰神H1,由於競爭對手推出低數倍耗能的礦機造成投資虧損)

其中小礦幣由於前途不明、網上資訊較少,且礦機迭代可能很快,小礦幣也更容易遭受駭客攻擊,導致當下看到的高收益其實建立在相當高的風險之上。

從幣圈這些年的歷史來說,只要在市場上存活,永遠不乏投資機會,不要為了追求高收益,卻連本金也賠掉了。想在黑天鵝頻發的幣圈生存,尤其謹防「梭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