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與統計結合的展現:古人如何測出1英尺
學過英文單字的人,都知道「腳(foot)」這個英文字,與英尺(foot)同義,它的複數形就是feet,跟英文的英尺也相同。但您有沒有想過這對幾乎「孿生兄弟」的英文字,它們的由來為何?
請先想像一下,過去在還沒有發明「尺」之前,歐洲人應該要如何測量出1英尺的單位?同時,甲地測出來的1英尺,也要與乙地測出來的差不多(否則土地如何買賣?)現在給您一個提示,測量英尺(foot)的方式,可以透過腳(foot)來衡量。
您想出來了嗎?
雅各布‧科貝爾(Jacob Köbel,1460–1533)是一位德國的出版商。他曾經透過一張圖形,說明在16世紀初時,測量英尺(foot)的方式,是透過一根長長的木棒來決定。
有趣的是,當時的1英尺,還真的是一隻腳底的長度。問題是,每個人的腳底長度有長有短,那到底應該用誰的腳來當作標準呢?
科貝爾提到,當時的作法是,居民做完禮拜後,找來16位成年男性。讓他們站成一排,自己的鞋頭對著前一個人的鞋跟。然後,從第一位居民的鞋頭開始量到最後一位居民的鞋尾,這就是16英尺的長度,如圖1所示。接著,將16英尺的長度,切成16份均等的長度,每一份長度,就是1英尺。
資料來源:Jacob Köbel(1522)
以上故事中的做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雖然每個人腳底的長度有長有短,但經過16位男性腳底長度的數字加總,並採取平均後,就得到一英尺的長度。同時,在各地測出來的數字差異,也並不會太大。
至於英寸(inch)的制定則是更出人意料。英寸這字本意為「大拇指」,據說蘇格蘭國王大衛一世在《度量衡》一書中(約1150年),將蘇格蘭英寸定義為普通人大拇指指甲根部的寬度。而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1284~1327),為了制定出英寸,讓人們在一堆大麥中選擇最大的三粒麥穗,然後將其排列就成為了現在的英寸。
以上故事並不是在訴說,古代人制定「單位」不只隨意還很任性,而是對於「單位」這件事情,本來就和一般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透過腳(foot)來衡量英尺(foot)的方式,更是一種創意與統計結合的展現。
作者:羅凱揚(台科大企管系博士)、蘇宇暉(台科大管研所博士候選人)
— — — — — — — — — — — — — — — —
往後的文章都會持續在行銷資料科學粉絲專頁上發表喔,喜歡我們就趕緊追蹤吧!
同時再請大家多多follow我們的FB粉絲專頁,我們會在粉專上即時公布最新資訊,讓您重要消息不漏接!
◼ FB粉絲專頁:行銷資料科學
◼ 官網:臺灣行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