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檢核(Triangulation)法
在碩士班階段,許多同學常會為了究竟要寫「質化論文」或是「量化論文」傷透腦筋,寫量化論文擔心自己統計不好,寫質化論文又煩惱樣本數量和代表性不夠,都會遭到指導教授或口試委員的嚴重「挑戰」。事實上,質化或量化從中擇一是碩班生的選項,然而近來採用多重檢核(Triangulation)或是與其相提並論的質化、量化混合方法取向(Mixed Methods Approach)的研究越來越多,未來說不定還會成為主流。
數學上,有所謂的「三角測量或三角定位(Triangulation)」法,這種方法的大意是,在已知AB兩點之間的距離,並且測出A、B兩點與欲測量對象之間所形成的角度α與β,就能透過數學計算,得知d的距離。換言之,如果依照圖1所示,也就是知道A、B兩點和α與β之後,就可以算出你在岸上與船隻的大約距離。
利用「三角測量」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多年,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藉由測量自己及金字塔的影子長度,以及自己的身高,並運用「截線定理」來測出金字塔的高度。經過這麼多年歷史的演進,三角測量已被廣泛運用在航海、土地測量甚至是武器、天文等各種領域,「觀察者可以藉由不同參考點位置和角度,知道自身與目標物的距離」。
事實上,將這種「三角測量」的概念應用到研究中,演變成不同研究方法(例如質化與量化)的結合,同時透過不同的研究方法相互印證與確認,讓研究結論可信度,大幅提高。
以質化研究的訪談為例,以往在調查企業社會責任中,可能會偏重於顧客與企業兩方的說法,但現在通常會加進「利害關係人(可能是股東和環保團體)」的角度,由這三方的觀點,構成企業社會責任(CSR)完整構面。這種研究方法就稱為質化研究的三角測量或定位。
再往前延伸一步,許多研究在進行之初,其中會涉及哪些變數,研究者雖然已經大膽假設,但可能完全搞不清楚,要將其化成可以測量的變數,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很多教授的建議是,先以三角測量法做質化訪談,找出變數後再做量化研究。而這種試圖結合質化與量化測量的方法,即所謂的「多重檢核(Triangulation)法」。
值得一提的是,Triangulation法在台灣社會科學的領域,翻譯的名詞很多,常見的有三角驗證法、三角檢定法、三角交叉法、三角檢證法、三角校正法等,本文則採用宋曜廷、潘佩妤於教育科學研究期刊中,所發表的《混合研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1]一文中的定義。我們把它稱做多種檢核。
事實上,多重檢核(triangulation)法最早由鄧金(Denzin)(1978)[2]所提出,鄧金認為,採用多重檢核進行研究,能夠避免產生偏誤。鄧金並提出四種多重檢核的方法:
1.資料的多重檢核(data triangulation):同一研究中使用多種資料來源。例如研究中可透過問卷、訪談、錄影、觀察、次級資料…等多元性的資料,降低研究者的偏見,提高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2.研究者的多重檢核(investigator triangulation):多位研究者進行相同研究。
3.理論的多重檢核(theory triangulation):透過多種理論解釋研究結果。
4.方法的多重檢核(methodological triangulation):使用多種方法研究相同問題。
對於正在學習行銷研究與行銷資料科學的人而言,多重檢核(Triangulation)法提供我們一種新思維,意即如何透過多重資料、多重研究方法;多重理論、多重研究人員,來整合行銷與行銷資料科學,進而真正協助企業解決行銷問題,進而創造價值,而這是企業研究中,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參考資料:
[1] 宋曜廷、潘佩妤(2010),混合研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五十五卷,第四期,55(4),97–130。
[2]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作者:蘇宇暉(台科大管研所博士候選人)、羅凱揚(台科大企管系博士)
繪圖者: 曾琦心(臺灣行銷研究特約設計師)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獲取即時訊息!https://line.me/R/ti/p/%40cde826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