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反應機制─類神經網路

行銷資料科學
Marketingdatascience
5 min readApr 8, 2019

在大數據風起雲湧的浪潮下,「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是現今廣泛被稱為「人工智慧」或者「深度學習」的主角之一。簡單來說,類神經網路是模仿大腦運作的機器學習方式。人類大腦內的神經網路,主要是由神經元與突觸所組成。其中,神經元具有階層性,階層之間的神經元有著不同強度的鍵結,而類神經網路,就是仿照這樣的概念發展而成。

類神經網路是以電腦(軟體或硬體)來模擬大腦神經的人工智慧系統,並將此應用於辨識、決策、控制、預測等工作。在神經網路的階層上,一般包括輸入層、隱藏層與輸出層,而中間的隱藏層可以有一層以上。其中,兩層(含)以上隱藏層的神經網路,通常會被泛稱為深度神經網路(Deep Neural Network,DNN),如圖1所示。

圖1 神經網路的結構 繪圖者:周晏汝

如果要談類神經網路的細部原理,類神經網路所模擬人類神經元中,常會設定一個個的激發函數(activation function),也就是圖1中的各個隱藏層裡面的節點,轉換成數學式,就是我們時常看到的迴歸模型(見)。

公式1

當我們對神經元進行輸入(Xi)後,經過激發函數與內部迴歸模型對輸入的權重(Wi)加乘,再加入偏誤(b)後,便完成了該節點的輸出。該輸出會再傳給下一個神經元,作為該神經元的輸入值,如此一層層傳遞下去,直到最後一層的輸出層,產生預測結果。在學術上,這就是著名的「前向傳播法(Forward-Propagation)」。

此外,類神經網路會由預測結果和真實結果之間的差距,對整個神經網路進行更新。由於這是一種由後面神經元至前層神經元的更新,學術上又稱為「反向傳播法(Backward-Propagation)」。

透過訓練類神經網路的這幾個基本步驟,達到如人類神經元一般的活動進行學習,逐步讓預測結果愈來愈準確。同時,過程中隨著隱藏層的加深,也讓預測能力更好,意味賦予類神經網路更多的神經元進行訓練,這也是類神經網路,為何常被稱為「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的原因。

如今類神經網路對各大產業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應用,從瑕疵檢測、醫學影像辨識、信用卡詐欺偵測、精準校務就學穩定率預測、離職預測到精準行銷等,幾乎全都奠基在類神經網路模型的架構與技術上發展。

至於在行銷資料科學的領域中,有類神經的類似案例嗎?以實際執行的行銷資料科學專案為例,透過類神經網路搭配其他數學方法,已經可以幫助我們做出產品銷量預測與產品調整的指示性建議。

在銷量預測部分,管理者只要將每一家分店所搜集的相關數值作為類神經網路模型的「輸入(input)」,經過類神經網路開始進行預測,進而產出分店內不同產品的銷售量。藉由機器輔助方式,讓管理者可預先知道銷售量預測數值,進而作為調整商店現場的參考依據。

在圖2中,假設下週的A產品預測銷售量為50、B產品預測銷售量為75…,身為有經驗的管理者即可預估下週店員的派駐數量、現場產品陳設方案等,但更重要的是,管理者便知道A產品要進行「到貨準備」,如此,不但大大減少庫存壓力,同時降低存貨評估人員的人工成本,達到一舉兩得之效!

圖2 產品銷量預測預測性分析

其次,在產品調整的指示性建議部分,類神經網路可比銷量預測更進一步,做到自動調整的建議。也就是說,管理者此時僅需將過去搜集到的數據,同時給定目標銷售量、轉換率或者任何想要達成且可量化的目標,並放入類神經網路模型。經過模型與其他數學函數的轉換,模型就會建議管理者,調整達到目標所需的管理變數,做為在現場調整的參考方案。

舉例來說,假設管理者要求商品要有10%的轉換率(即100名入店的消費者,有10個人進行消費),這時候,模型馬上便會給予管理者,在特定時間點的銷售建議,像是現場銷售人員數量的配置,以及調整上架商品的售價等,讓管理者能夠節省決策時間,快速搶進商機,如圖3所示。

圖3 產品銷量預測預測性分析

作者:鍾皓軒(臺灣行銷研究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蘇宇暉(台科大管研所博士候選人)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獲取即時訊息!https://line.me/R/ti/p/%40cde8265r

--

--

行銷資料科學
Marketingdatascience

Marketing data science. 台灣第一個行銷資料科學(MDS)知識部落,本粉絲專頁在探討行銷資料科學之基礎概念、趨勢、新工具和實作,讓粉絲們瞭解資料科學的行銷運用,並開啟厚植數據分析能力之契機。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arketingDataScienceT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