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行銷資料科學
Marketingdatascience
4 min readJun 15, 2020

--

觀察是人類生存在世界上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因為人類每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都得先仔細查看四週,發掘有無危害自己生命的各種威脅,並設法加以排除,才有辦法安身立命。所以觀察週遭的人、事、物,便成為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

很多人以為「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單純是使用眼睛來看,但其實觀察法是透過人類的不同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方法)來蒐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分析與解釋,進而探究背後「問題」的一種方法。

舉例來說,一家專門生產狗飼料的公司,想要研究哪一種飼料容易造成狗的口臭。然而,「狗的口臭」這個概念要如何衡量?這時,觀察法就派上用場。首先,研究者可以透過文獻探討,針對口臭發展出一個量表,接著對幾位測試者進行訓練,協助測試者熟悉測量的方式,以及進行量表的評量。接著請測試人員,對同一隻狗,去聞狗的口臭,然後給予評分,之後再將眾人的分數加以平均,就可以得到該隻狗的口臭分數。以上就是觀察法中使用「嗅覺」,對研究目標進行觀察(如圖1所示)。

圖1使用「嗅覺」衡量「狗的口臭」

在研究方法上,觀察法包括「參與式觀察」與「非參與式觀察」兩種。

1.參與式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al method)

參與式觀察法顧名思義,是研究者親身加入所欲觀察的群體,來瞭解人物事件背後的環境、過程、關係…等,進而闡明研究發現。

舉例來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教授傑瑞.紐曼(Jerry Newman)寫了一本書,《我在漢堡店臥底的日子(My Secret Life on the McJob)》,這本書就是他花了14個月,到全美麥當勞、漢堡王等七間連鎖漢堡店,擔任基層員工所做的觀察研究;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蘇西耶.凡卡德希(Sudhir Venkatesh)則是花了十年的時間,混入美國幫派進行觀察,然後寫下很著名的質化研究《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Gang Leader For A Day)》一書。

2.非參與式觀察法(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al method)

非參與式觀察法是指研究者不直接涉入被觀察的情境。在進行觀察之前,通常會先讓被觀察者所知悉,然後開始進行觀察。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被觀察者知道有研究者在身邊附近觀察,所以經常會表現出異於正常的行為。

舉例來說,管理學裡有一個很著名的研究叫做「霍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s)」。這個研究是由哈佛大學教授埃爾頓·梅歐(Elton Mayo)等人,在芝加哥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所執行。這項研究在繼電器裝配工作現場進行實驗,準備操弄各項變數(包括休息時間、點心、燈光等),企圖找出影響工廠生產力的因素。結果發現,無論哪一項因素的變化,工廠員工的產量竟然都「持續」增加(即便薪水沒有調整)。而這樣的變化,也代表研究背後有未知的干擾變數存在,因此引發梅歐開始研究社會和心理因素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後來有許多重大發現,其中之一就是提出「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霍桑效應意思是說,一旦員工知道自己被觀察時,他會感受到自己被重視,進而提高生產力。

此外,觀察法有助於深入了解被觀察者的行為,而且可以進行縱貫面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亦即較長時間維度的研究);缺點則是較無法控制外生變數,較無法量化,且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可能較多。同時,觀察法容易受觀察者主觀判斷的影響,以及可能會有研究倫理如道德、隱私權等問題。

最後,行銷資料科學出現後,觀察法的工具有了大幅度的延伸。無論是透過監測軟體記錄使用者的網路行為,或是透過影像技術紀錄個人肢體或是表部表情,亦或是透過聲音技術紀錄個人的聊天內容…等。觀察法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多元。

作者:蘇宇暉(台科大管研所博士候選人)、羅凱揚(台科大企管系博士)
繪圖者:黃亭維

歡迎加入我們的telegram獲取即時訊息!https://t.me/marketingdatascience

--

--

行銷資料科學
Marketingdatascience

Marketing data science. 台灣第一個行銷資料科學(MDS)知識部落,本粉絲專頁在探討行銷資料科學之基礎概念、趨勢、新工具和實作,讓粉絲們瞭解資料科學的行銷運用,並開啟厚植數據分析能力之契機。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arketingDataScienceT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