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歐洲半年expat的旅程

英文版請見2023: Half a year as an expat in Europe

大家聖誕節快樂。雖然是一個和華人無關的節日,但看到大家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城市與家人團聚,留在巴黎的我也感到異常的孤單。

回首2023,意外地發現今年有一半的時間竟然是在歐洲度過的,而再過幾個月我就要正式踏進法國的職場了,生活重心移轉的速度比我想像中來得快。今年雖然沒有在某一個領域大幅地成長、但是在人生的不同方面都有了一些小小的長進。

上半年沒有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moment。年初剛從那個怪異(但也充滿回憶)的公寓脫離,睽違四年半搬回家裡和父母住,不意外地因為生活上大大小小的摩擦、加上被歐洲「感染」而無處釋放的能量,導致我不斷地和父母吵架,甚至讓我在他們面前發誓我今年一定會回到歐洲(嗯,然後我真的就回來了)。

除此之外,我的生活就是每天處理碩士申請的事、看換日線的季刊,用對國外生活的美好想像補充自己的能量來處理無聊的碩士申請。每天晚上,我會把一張一張貼在牆上、和歐洲友人合照的照片撕下來、並且在背後寫上我有多麽想回到歐洲、我覺得台灣的環境是多麽地無聊、我不想要日復一日安逸的日子,我每天都在重複地跟自己說「台灣已經不是一個可以給我刺激感的地方了」。

換日線2021季刊,這邊強力推薦一本只要大約150元台幣的換日線雜誌
給我很多建議的法國教育中心的姊姊、巧遇在Campus France實習的一位X Engineer

2023的下半年以在德國的暑期實習拉開序幕,才發現到國外之後各式各樣的挑戰才正式開始,也讓我意識到國外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一開始我就像是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一樣,靠著近乎無限的熱情以及行動力支持自己做很多事。但工作的壓力以及排山倒海的行政問題不斷地戳破我的粉紅泡泡、讓一切都變得現實與清晰。除此之外,研究機構相對較低的薪水導致的不平衡感也讓我反思— —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絞盡腦汁地工作、可是好像和其他人領差不多的薪水?在歐洲當一個engineer或是scientist對我來說是好的選擇嗎?

帶著這些疑問短暫地回到台灣充電兩個禮拜後,我再次啟程前往巴黎(其實是Palaiseau)展開我碩士後半段的生活,隨之而來的是比在德國更龐雜的問題:學業成績不能太差(我的數學不夠好)、找到的實習夠好嗎(這份工作是一個好的歐洲職涯起點嗎、他的薪水夠支持你生活嗎、工作內容符合你的興趣嗎、公司的福利夠好嗎、公司的規模夠大嗎)、財務狀況(我的收入和支出有打平嗎)、興趣與社交(我的心靈後盾構強韌嗎)、融入社會的程度、還有好多好多數不清的日常小事(邊寫邊開始覺得暴躁)。最令人心累的是身為一個expatraite永遠不會結束的行政瑣事 — — 社會保險、簽證、房屋補助,而和公交機關打交道的時候還要小心翼翼地不要觸碰到法國人的鬃毛,否則他們很可能心情一差就不想幫你處理,但同時你又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跟他們解釋/抗爭到底,不然依照他們這麼passive的態度,當他們把你的事處理好的時候,你可能早就被驅逐出境了。

我的健保什麼時候才會處理好呢?

十一月中時,龐大的壓力曾經一度促使我思考 — — 為什麼我會來這邊,為什麼我要耗盡我的mental energy就只是為了待在歐洲?我選到一個我不喜歡的program、常常會和別人比較然後鄙視自己的不足、我很害怕不能optimize我的career path。犧牲在台灣安逸舒服的生活和環境,換到的這些東西值得嗎?會不會到頭來只是一場空,而到時候我還能用「這些只是人生經驗的累積」來說服自己嗎?我很清楚現在自己的條件不再屬於那樣可以隨便揮霍光陰的年紀了。

我從來不是會信奉「莫忘初衷」的那種人,但現在唯一支持我下去的只有一個很單薄的理由 — — 我想要離開沒有刺激感的台灣而來。很諷刺的是,我現在竟然有點想念以前那樣沒有刺激且安逸平凡的生活,我懷念台灣的陽光、台灣食物的味道、台灣的方便性。在這邊每天都有新的挑戰、每一件事都要拿出比在台灣多一點點的勇氣、多一點點的力量才能完成,的確非常刺激,但也常常讓我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累。每當遠方的朋友捎來訊息關心我的狀態,我永遠都是回答「不好」、「好累」,但卻也給不出一個具體的例子,到底是什麼東西讓我每天都這麼exhausted。

和遠在台灣與美國的朋友視訊通話

除了現實的挑戰以外,我的個性上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改變,那就是「有生產力」對我來說已經不在像以前那麼有吸引力了。或許是冬天的緣故、或許是我被這邊的人文環境氛圍影響、或許我還沒有找一個能好好讓我的心獨處放鬆的地方、又或是因為這些每天都存在的挑戰,讓我感受不到解決問題的快樂和興奮了。總之,由小事堆疊成的多巴安循環已不復存在,我也不會再逼自己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淋漓盡致,算是終於徹徹底底地實現把健康擺在第一位的想法。

過去的自己一定無法想像我竟然會變得如此懶惰,而的確某一部分的我還是不斷地跟自己的內心這樣地吶喊著,可是我總是找不到動力去做任何在我待辦清單上的事,心理上與生理上的狀態都這麼跟我說。我偶爾還會排斥去完成清單上的事、因為處理一件事的結果往往會迎來三件待做的事。我甚至開始有點害怕每週一的早上當世界開始運轉時,大家開始回信、催促及鞭策彼此工作,這樣的互動讓我感到窒息。

校園角落的一隅

如果有人問我現在在這裡的我快樂嗎?
我會回答:有快樂的時光,但是無奈、嫉妒和憂鬱的感覺好像更多一些。

我其實也很想像去年一樣,把2023年標註成是一個轉換我人生方向的année charnière,但事實上今年就只是一個「一步一步用策略走出來、並且將我的生活和職涯發展慢慢收斂到夢想和現實考量之間交會點」的一年而已。

設定目標,規劃行動,確實執行,斬獲成果。

我每天都在重複這樣機械式的步驟,但最後一步不再能帶給我成就感是令我的非常困擾的一件事。

我能不能接受自己的個性和狀態變成這個樣子?
我還不知道。我總覺得我還在適應環境、還在建立在歐洲的生活、還沒有習慣這邊的生活步調。但我會有習慣的一天嗎?我能夠成功在歐洲建立一個像台灣穩定的生活嗎?這是一個需要數年才能得到答案的實驗。

今年的一些照片

為了好好整理這一年來的思緒,翻遍了今年的日記以及照片。我發現雖然下半年的情緒總是上上下下地震盪,但在一些重要的時候,很慶幸好多朋友都一直都在我的身邊。雖然有一些朋友遠在台灣、但也有一些散落在歐洲的各個的落,需要時總是還能聚一聚,我在這裡也不至於太孤單。

回覆表單仍然持續開張,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