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投資最重要的事

Maya Lee
生活那點事
Published in
5 min readApr 13, 2020

在受到疫情影響,經濟情況一片灰暗下,讀這本書無疑是安定慌亂的心。雖然經歷過2008金融海嘯後,時不時期待著景氣反轉,讓財富有重新分配的機會,但當肺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內心還是會產生焦慮感和自我懷疑。一邊讀書一邊安撫自己,希望幾年後會看到不錯的成果,並且筆記下來重點,提醒自己隨時謹記(畢竟多數的虧損來自於人性的弱點啊)。

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等到的難得投資機會,扼腕自己手上現金還是不夠多。

風險|隨時可能發生,而我們永遠不知道是何時

在投資中極為重要的環節,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部分,他以各種型態隱藏在投資市場中,尤其在多頭市場時,人們會有種樂觀、安心感,認為風險很低或是很完善的被控制住,因而忽略了「風險控制」的重要性。然而,真正成功的投資人,是在投資路上,能夠做好風險控制,在賺得相同報酬下承擔較少風險的人。只是這種功力是隱藏的能力,潮水退去後,才見真章。

一般來說,發展資本市場理論的學者認為「風險=波動性」,但作者認為,這樣的定義是有瑕疵的,學者應是出於方便才將波動性當作風險的替代品,因為波動度是有明確的歷史數據,能夠被用來推斷未來的數據的一種風險,但卻沒有傳達出「極大的危害」的概念。加上投資人實際的行為,只在意報酬會有多少,鮮少有人真的把波動度作為投資與否的指標,表示波動度並沒法實際讓投資人感受到風險。

我們應該要認知到各式各樣的風險,某些讓投資人覺得安全的標的,其實讓其他的人承受著風險,因為投資人、經理人、市場上運作環節的每一個角色和心態,都會帶來所謂的風險,了解這些風險,才讓我們有利可圖。

當大家談論到風險時,往往只專注在「虧損風險」,然而這項風險不能估計、無法衡量、觀察不到,甚至非常主觀,無法衡量的概念也不難理解,當市場好的時候,人人都賺錢,傻乎乎跟著賺錢的人和真的懂投資的人,很難分辨出來,永遠無法判定這次的賺錢(或賠錢),是合理還是運氣?如果真的還是想要客觀衡量風險調整後報酬,目前僅能參考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對於交易或訂價頻繁的公開市場證券頗為適用,但其他的市場則沒有客觀指標可以參考。

風險之所以重要,因為它只能被分散和轉移,並不會消失。市場的風險程度源自於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在現今社會,人類已經透過很多的工具、機制、規範,試圖降低風險,亦或是塑造出風險低的氛圍,但正因這些幻覺,使得世界更有風險。意思是怎樣都躲避不了,風險跟鬼一樣,形體可以不斷的演變,用招魂的方式帶著大家走向同一個方向?

書中也提到一個盲點,品質與價格的錯亂,也可能讓我們承擔了風險卻不自知。

大部分的投資人決定一件東西是否有高風險,看的是品質,而不是價格。但是高品質的資產也會有風險,低品質的資產也可能很安全。

反向投資|事事抱持懷疑 You can’t predict. You can prepare.

預測總有偏差,但事前準備,能降低痛苦,多數事物都有週期,當大家忘記這項法則時,就是產生獲利和虧損最大的機會。市場總是有週期循環,而且會不斷地自我修正,而市場價值變化,主要來自投資人心態變化,而非基本面改變。人性的貪婪、恐懼、不質疑、從眾、嫉妒、自負、投降,一再地影響我們的判斷,所以要時常質疑:這個預期報酬是否合理

對好的不像真的的事抱持懷疑,對壞的不像真的的事也要抱持懷疑

耐心等待時機|等待便宜的標的出現,是最好的策略

在低報酬率的市場環境,不追求高報酬,伺機而動,耐心等待邁進被迫賣出的資產,才能獲得最高報酬。而過程中,必須清楚知道我們處在周期的哪個位置,並因應投資環境改變策略。當市場不好時,大家會說不要現在去接落下的刀,但就是這些不確定性,才有獲利的空間,而且不要期待最低點才要出手,最低點只有回頭看才知道。

只是說得容易,要你乖乖等待,這過程中就已經被市場資訊給弄得手癢腦補,說到底,控制自己才是最難的。

增加價值

投資新手可以從模仿指數入門,自己依照市場權重買進指數裡的每支股票,再依據自己對市場的看法(第二層思考後),提出因應的積極或是防守型策略,亦或是偏離指數,利用選股能力加碼或是減碼某些標的。但如果沒有獨特洞察能力,太積極主動的投資人,長時間績效通常比被動型投資人差。

洞察力和第二層思考這部分我覺得是最困難的,畢竟對投資市場實在很少了解,能夠控制自己不跟風就已經很了不得。

此時此刻只好推薦一下,不知道怎麼配置的人,歡迎使用國泰智能投資,產品的設計理念和這本書很類似,以控制風險,穩健成長為主要目標,很適合不懂投資的人長期持有。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也看了「大賣空」這部片,講的是2007–2008金融海嘯美國房地產債券的一連串金融黑心錢故事,搭配書本服用,覺得一般老百姓賺錢之路真是苦悶。

電影「大賣空」劇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