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台灣婚姻市場現況

Rita Chan
生活那點事
Published in
3 min readAug 17, 2019

身為一個在社會上被認為在“適婚年齡”的未婚女性,無論何時何地,總是會被問聽到厭煩的一些問題,那天和跟我有同樣處境的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好奇地去查了政府的統計數據,做了些整理,基本上我認為符合預期,在這跟大家分享一下。

所有原始數據來自 2018 年的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資料,有興趣可以去看更細部的資料,或許還能發現更多有趣的事情。

分成幾個要點來列出幾項事實,由於有個人觀點,在此敘述一下自己所在的群組:女性、30–34 歲、現居住於台北市、碩士學歷。

大於 34 歲的女性人口數較男性為高,大台北地區尤其明顯

這是目前人口數按性別與年齡分佈的線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在 30–34 歲附近產生了交叉點,如果是跟我同年齡層或以上的角度來看,女性遠遠多於男性,這其實是個男性應該要比較搶手的市場。

在 34 歲以前,有偶的男性或女性其實佔少數

在 30–34 歲的區間,男性有偶比為 34.52%,女性有偶比為 48.08%,別再一直把焦點放在沒有配偶的男女身上了,這些人明明就是屬於多數!

不過這個情況在 35–39 歲的區間後就翻轉了,其中女性有偶比在每個年齡區間一直都在 70% 以下,男性的話較高。

男性學歷越高的未婚率越低,女性學歷越高的未婚率越高

未婚比例按性別及年齡分

這符合一般大眾的認知,目前顯示的情況確實如此,此外,學歷越高結婚的年齡會往後延,這也是不意外的結果。細看女性的數據,大學畢業和碩士畢業的未婚比例沒有差太多,但如果是博士畢業,約有三成的人是未婚的。

男大女小還是一般的趨勢

上圖為 2018 年結婚男女方年齡別的配對數量統計,男女方年齡相近的配對居多,普遍來講男大女小的狀況很明顯,右上方區塊(深色)的數量都是較多的,在男方 35–39 歲的區間,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年紀較小的全部通吃,女方當然很少會有這種情況,不要再被韓劇所騙了,女大男小的情況根本是少數!(我是對左下角一些 1 的數據感到好奇就是了,不知是什麼樣的故事)

做個小小的總結,如果你跟我所在的群組相似,簡單來說:

  1. 台灣市場上的男性真的比較少(歡迎向外發展)
  2. 不用想太多了,我們是多數
  3. 學歷越高的未婚率就是會比較高
  4. 年齡設定還是往上挑比較實在(當然要當少數也是很勵志)

其實內政部戶政司歷年的統計資料也蠻有意思的,看的就會是趨勢了,做整理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有空再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