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廣告也能獲利! 法國《參報》讓群眾Participate

李虹葶
傳媒戰情室
Published in
4 min readMay 16, 2017

自2007年萌生初步構想,到2008年正式發跡。數年來,即便媒體各自百家爭鳴,相互爭奪分食愈見縮水的媒體市場,遑論傳統紙媒甚或新創網媒的交替更迭,都已無法復見從前媒體獨大繁榮的光景。不過,法國《參報》卻始終屹立不搖,它獨特的營運模式,讓各家媒體自嘆弗如。

法國獨立媒體《參報》由Edwy Plenel所成立,其原名為Mediapart,實為Média-Participations之縮寫,以字面上直譯則有「參與媒體」之意,目的是要建立一記編與普羅大眾共同參與論辯之公共領域。Mediapart最大的特色為它具有報紙版面之呈現,但報導內容卻全然刊登於網站上,是個貨真價實的網路媒體。法國《參報》除了建立主打的報刊內容(Le Journal)和付費用戶可自行PO文的地方(Le Club)外,另外也於2011設立了FrenchLeaks,可供一般大眾意見交流與上傳重要議題文件,有如媲美WikiLeaks。

想更瞭解法國《參報》? 詳見請至 Mediapart in detail !!

【訂戶統計】從2007至2011年12月 ,訂戶從寥寥的五千名一路直升至58443名;另外依據網站壹讀報導:2014年3月中旬的數據顯示,《參報》個人訂戶達8.4萬名,比前年增加1.8萬名,還有數千個集體訂戶。

《參報》的三大吸睛營運模式

如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在《雙城記》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這是一個媒體困窘的年代,但也是一個媒體開發獲利新契機的年代,《參報》的成功要素不僅在於自家編輯、海外自由作家與記者閉門造「文」,其主要抓住大眾目光在於:讓訂戶參與討論這些付費訂戶只需要在《參報》網站的類目「Le Club」點選,就能自行發表文章或反饋意見,構築媒體與大眾一道雙向溝通圈。

與多數傳統、新創媒體相仿,《參報》也以內容服務的提供為主,但不同的是,《參報》大量拉攏網路人氣的魔力並非依靠報導一些時事新知或是深入報導,而是從爆政治黑料起家。也正是《參報》直言不諱和獨家爆料的媒體特質,而吸引不少大眾紛紛升級為付費用戶。因此,在其他媒體仍透過廣納廣告主刊登廣告以積累營收時,對《參報》來說不曾是必要之策,因為廣告的嵌入只會增添用戶厭煩的情緒,甚而使用戶採取封鎖廣告的行為。在這方面,《參報》似乎勝券在握,單單憑藉著忠實的付費用戶的支持,自2011年便開始有盈餘入袋。

影片為《參報》關於法國候選人馬克宏之論辯

然而,《參報》因其本身「說實話」的媒體本質,也為此惹了不少麻煩與爭議。例如:2013年7月22日的Bettencourt一案,《參報》即因報導內容的引用多數採自被報導者的錄音內容,因而涉及了隱私的問題。此後,《參報》被法院要求撤除下架此篇報導。

另一案例則發生在今年四月,由於《參報》的報導內含抨擊François Fillon (2017法國總統候選人,已於第一輪選舉被刷下) 之言論,而被有心人士寄送恐嚇信威脅,信內還附上一顆步槍子彈。由此而觀,媒體在吸引大眾訂閱自家媒體時,可能在打著「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口號下,也需考慮背後一連串的後果。

法國《參報》獨樹一格的經營模式,使得在媒體產業的沙漠中尋覓到一片綠洲。並非要報導通篇的腥羶色內容才足以捕捉住人們的目光,《參報》以爆料政治黑暗面為主,設立Le Club拉近與用戶的距離為輔,使得付費訂戶激增,也因此替自身開了一條穩定的營收之路,也難怪《參報》才能笑呵呵地說:「只有我們的讀者群才能將我們買下呀!」(原文:Seuls nos lecteurs peuvent nous ache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