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緊弄破碗
我在高中時念到班亭(Banting)與貝斯特(Best)在1923年因為發現胰島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桑格(Sanger )則在1958年因為發現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及其蛋白質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當時覺得很興奮,便立志將來要當ㄧ名內分泌科醫生。
因為當時我以為內分泌疾病的治療似乎是最簡單的: 糖尿病只要補充胰島素就好了, 甲狀腺機能低下只要補充甲狀腺素就好了, 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只要補充類固醇就好了,性腺機能低下只要補充睾固酮(男人)或雌激素(女人)就好了。但是後來我卻當了ㄧ名腎臟科醫生,因為我發現治療糖尿病(尤其是住院病人)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
醫界發現如果醫生每次看到高血糖的住院病人的時候,都緊張的想要用胰島素趕快把血糖降到正常範圍(80–110 mg/dL),那麼病人就會時常發生低血糖的併發症,但是如果慢慢的把血糖降到飯前小於140 mg/dL,飯後小於180 mg/dL,那麼病人就很少會出現低血糖了。
最近幾年醫界更捨棄了傳統的滑尺量度(sliding scale)方法(隨著病人的血糖濃度事後調整胰島素的劑量),而改用了事前規劃胰島素的劑量(三餐飯前使用超短效胰島素,睡前使用超長效胰島素),再使用額外的超短效胰島素去矯正病人臨時的高血糖,如此更能控制血糖,而且能進一步減少病人的低血糖。
嚴格控制血糖雖然能預防糖尿病長期的小血管病變,但是卻要付出低血糖的代價 (「呷緊弄破碗」),ㄧ開始就不要弄破碗(低血糖)比碗弄破了再來修補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