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已知與未知(2):潛伏期與傳染性

戴口罩和洗手有用嗎?有無症狀傳染者嗎? 環境中病毒能存在多久?

Jen-Hsuan Liu
Medtalk
13 min readMay 11, 2020

--

本文承接上篇,在上一篇最後我們談到新冠病毒的傳染,除了評估R0之外,要進一步了解這種強烈傳染力的原因,就必須了解COVID-19的病程與特性。

潛伏期

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顧名思義,表示病原進到身體後尚未發作的時間。在新冠病毒中,推估潛伏期大約為4–6天。這邊舉一個中國的研究¹,針對湖北以外地區181個案例做分析,得到的潛伏期中位數是5.1天,而估算97.5%的人會在11天內發病,只有大概1%的人會在14天以後發病。

如果從潛伏期來看,居家檢疫期定在14天是個合情合理的數字。
嚴格來說,若覺得是高風險的族群,主動把隔離期再延長到15-17天,可以更避免漏網之魚。

無症狀傳染者

首先常常令大家恐慌的議題是無症狀傳染者,不過在討論這個之前得先釐清對於”無症狀者”的理解

我們談論的無症狀傳染者其實分成兩種:
1. 完全無症狀者:潛伏期和病程一樣長,亦即從頭到尾都沒有症狀。
2. 潛伏期傳染者:還處在潛伏期中,此時已開始感染別人,之後會發病。
第一種狀況除非篩檢範圍較大,否則以症狀做篩檢的形式抓不到個案。
第二種狀況,我們最終還是抓的出個案,只是在這之前可能已經感染一部分的人。

大家想像中最可怕的應該是”完全無症狀傳染者”吧!不過,從結果來說,不論是哪一種,都可能造成大傷害。那麼究竟有沒有無症狀傳染者?

答案是有的。在疫情早期德國²與新加坡³就已提出潛伏期傳染的案例報告。且這些可能並不是少數特例,會被提出是因為這些個案的感染源剛好可以被釐清,用以證實無症狀感染。(如果社區傳染爆發中,一個病人的可能感染源有很多時,就不容易知道他是被誰、在甚麼時間傳染了)

在這些案例報告中,可能的傳染時間點大約在發病前3天內

NEJM上德國的案例報告:Patient 1 在Index patient 快要發病時與其接觸。不只如此Patient 3, 4並未接觸Index patient,只在Patient 1剛被傳染時與其接觸過。4–5天後,三人陸續發病。(圖片來源: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
新加坡的在2020/1/23–2020/3/16之間的疫情: 243 例確診,本土個案占157例(64%)。其中7處群聚感染高度懷疑潛伏期傳播現象。可見圖中的指標個案(星號)在症狀未出現前接觸其他人[中度藍色],隨後才逐一發病[深藍色]。(來源:Presymptomatic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 Singapore, January 23–March 16, 2020. )

傳染力的實驗室證據

上述都是流行病學抽絲剝繭的推測,那麼有沒有其他證據讓我們更加確信這件事情?最近德國的團隊在Nature期刊發布的報告³,將病人們發病後開始採檢的檢體做一系列追蹤,顯示幾件重要的事情:

  1. 自症狀開始的Day 1,一直到症狀消失後數天,鼻咽與喉咽的病毒RNA量都高。糞便也可檢驗到病毒RNA。
  2. 病毒RNA量 > 1⁰⁶ copies/ml 時,可分離出有活性之病毒。
    糞便雖可驗出RNA,但分離不出有活性的病毒。
  3. 抗體大約在症狀發生後一周左右出現,但此時仍可分離出病毒。之後病毒量慢慢下降。
追蹤陽性患者痰, 鼻咽, 喉咽拭子,糞便,尿液,血液之檢驗結果。(資料來源: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

雖然在此研究中,並沒有檢驗到潛伏期的病毒量。但由於第一天病毒量就高,故合理推測症狀發生前幾天病毒量可能早已逐漸上升(而且也許只要超過一定量即有傳染力)。

環境中的新冠病毒

除了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外,新冠病毒在環境中的散布也是關鍵,它們能存活多久呢?初步的報告看起來跟SARS差不多新冠病毒在常見的鋼、塑膠表面都可以存活達數天,唯一的例外似乎是銅器。而當病毒以氣溶膠(Aerosol ,例如:抽菸吐出來的煙)形式懸浮時,至少也能存活數小時之久⁴。

新冠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時間幾乎跟SARS病毒相同,甚至在紙板上比SARS病毒要存活得更久。(來源: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SARS-CoV-2 as Compared with SARS-CoV-1.)

夏天來會讓疫情減緩嗎?

當然,我們一直期待夏天來臨可能讓疫情像SARS時一樣減緩,不過,根據統整過去對於各種冠狀病毒的資料顯示,高溫(例如:攝氏40度C)比起低溫雖然會減緩病毒的存在時間,但起碼也是有幾個小時,甚至幾天⁵。再加上:東南亞、非洲國家的疫情目前也開始升溫。只能說氣溫上升讓病毒控制的機會增加,但看來並非主要關鍵。

病毒在各種表面與溫度下的存活時間,注意這些是過去的研究統整,裡面的病毒並非SARS-CoV-2(來源:Persistence of coronaviruses on inanimate surfaces and their inactivation with biocidal agents.)

那些消毒液有用?

酒精、優碘、雙氧水的殺毒效果都很不錯。值得一提的是,氯己定(Chlorhexidine)雖然是有效的殺細菌劑,但對冠狀病毒效果不佳⁵。

如果不熟悉Chlorhexidine,但你一定聽過「沙威隆」、「伊必朗」這類消毒藥水。

COVID-19的病室

如果你是醫療人員,可能會對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發布的報告⁶有興趣:對三個檢驗陽性的病人A,B,C的病室環境做徹底檢驗。病人A,B的病室都是在用NaDCC(次氯酸水)消毒後做檢驗,結果沒有任何一處採檢到病毒。相反的,沒有消毒過的C病室,從前門床邊到廁所,到處都可以檢驗到病毒。

原研究之附圖,紅色、黃色表示檢驗到病毒(紅色表示高量CT value < 32)。代表檢驗不到病毒的藍色,主要只有在負壓隔離室的前室(anteroom),這裡是病人不會到的地方。另外有在病室中ABCDE處採檢的空氣中無驗到病毒,然而排氣風扇上是可以採檢到病毒的,因此並無法證明病毒有(或是沒有)空氣傳播。(來源: Air, Surface Environmental, an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Contamination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From a Symptomatic Patient)

同樣的,也要注意這件事:照顧病人的防護衣、N95等等上面驗不到病毒,但反而鞋子的前端是有驗到的,因此隔離裝備中的鞋套看似不重要,其實也要特別小心。

(來源: Air, Surface Environmental, an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Contamination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From a Symptomatic Patient)

戴口罩有用嗎?

雖然戴口罩已變成台灣的全民共識,不免還是要講一下。

Photo by Tai’s Captures on Unsplash

首先是在SARS其間很紅的N95,是不是一定要戴?剛好去年有人研究了醫生在面對流感病人時,戴外科口罩與N95的差別,發現兩組被傳染的機率並無差異⁷。

醫生在戴N95或外科口罩看完流診病人後,染上流感的機率並無差異。(來源:N95 Respirators vs Medical Masks for Preventing Influenza Among Health Care Personne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雖然流感病毒(influenza)不能和冠狀病毒直接相提並論,但此研究仍有其參考價值:

  1. N95對粒子的保護性仍較好,因此當醫護人員面臨高度風險的環境,最好仍使用N95。然而一般情境下,外科口罩已經能提供一定的保護效果,防止病毒穿透。
  2. 若戴著密合性已如此高的N95,仍有8.2%的高感染率,表示有一部分的傳播途徑並非直接飛沫噴濺口鼻,而是透過染污環境,等到接觸者取下口罩時才攝入。

也因此,洗手的確是很重要的防疫措施。

說到這個,台灣的林煜軒醫師團隊最近發表了世界級規模的研究,發現疫情爆發期間Google搜尋「洗手」頻率越高的國家,疫情的控制也越穩定。該研究的想法十分創新,有興趣可點這裡了解。

回到口罩到底有沒有用的問題,有人說,如果關鍵的傳染是從周圍環境摸到再接觸自己的口鼻,那戴口罩的保護效力遠不如提醒大家固定洗手,沒有須要強迫大家戴口罩。就算這句話的前提正確(假設傳染完全來自於手腳接觸而非飛沫直接噴濺),BUT…人生就是這個BUT,大家很難記得不斷的洗手!

此外,我們從前面的研究也知道,新冠病毒很難從症狀來判斷誰是有傳染力的人。因此強迫大家戴口罩,除了保護健康的民眾被病毒噴到,其實還有減少患者的病毒散布到環境中的效果。口說無憑,這個月初的確在Nature Medicine上就發布了一篇報告,去採檢有流感、冠狀病毒或鼻病毒感染的患者呼氣的檢體,發現戴了口罩以後採檢到病毒的比例顯著較少⁸。

再說,看看現在的防疫成績,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和別人,還是好好戴口罩和洗手吧。

簡單病程總結。
總結來說,關於新冠病毒的傳染:
1. 潛伏期平均約5天,症狀期依個人狀況不同,可能數天至一兩周。
2. 新冠病毒傳染時間長,不管症狀出現前、中、後都有傳染力,時間可能超過10天。因此無症狀感染者也是防疫挑戰之一。
3. 新冠病毒在環境中存在的時間也長,至少數小時,通常有數天。
4. 戴口罩和洗手對整體的防疫有幫助。

Reference

  1. Lauer SA, Grantz KH, Bi Q, et al.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From Publicly Reported Confirmed Cases: Estimation and Application. Ann Intern Med [Internet] 2020 [cited 2020 Apr 16];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081172/
  2. Rothe C, Schunk M, Sothmann P, et al.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382(10):970–1.
  3. Wölfel R, Corman VM, Guggemos W, et al. 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 Nature 2020;1–10.
  4. van Doremalen N, Bushmaker T, Morris DH, et al. 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SARS-CoV-2 as Compared with SARS-CoV-1.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382(16):1564–7.
  5. Kampf G, Todt D, Pfaender S, Steinmann E. Persistence of coronaviruses on inanimate surfaces and their inactivation with biocidal agents. J Hosp Infect 2020;104(3):246–51.
  6. Ong SWX, Tan YK, Chia PY, et al. Air, Surface Environmental, an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Contamination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From a Symptomatic Patient. JAMA [Internet] 2020 [cited 2020 Apr 14];Available from: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2692
  7. Radonovich LJ, Simberkoff MS, Bessesen MT, et al. N95 Respirators vs Medical Masks for Preventing Influenza Among Health Care Personne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9;322(9):824–33.
  8. Leung NHL, Chu DKW, Shiu EYC, et al. Respiratory virus shedding in exhaled breath and efficacy of face masks. Nature Medicine 2020;1–5.

--

--

Jen-Hsuan Liu
Medtalk
Editor for

家醫科醫師,自認為興趣是閱讀知識並整理,但偶而也是會廢到完全不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