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Fall CS MS 申請經驗分享 (下篇:過來人談)

Photo by Cedric Letsch on Unsplash

嗨你好,我是 Mencher,清大資工 21 級畢業,將於今年秋季前往 UC Berkeley 就讀 EECS Master of Engineering 的 Program 。

很多人在撰寫 SoP 時,都時常茫然在文字堆中不知如何起筆。在看錄取文時,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有些人資歷不錯,卻沒上榜好學校,反而資歷較差的卻上榜了。也因次關於這第二篇申請文章,我主要想和大家談談三點,申請路上的一些大眾迷失和建議。

還沒看第一篇及第三篇的你,可以點下方連結查看喔~

  1. 學著用西方文化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經歷

在一畝上或 studyaborad 常常看見很多標語:「高 GPA + 二三篇頂作」、「三封大牛推薦信」、「1年外商實習經驗+2年新創」、「 GRE 335 TOEFL 110」。我們常試圖去標準量化過往的經歷,以三圍至上、GT 至上、研究至上、大外商實習經驗至上作為精神標竿,所有人風起雲湧的在自己的經歷上堆砌,如果發現時間已來不及累積經驗了,則陷入焦慮狀況擔心不會被錄取。

在這些標竿裡,我覺得我們或許忽視了最重要的評審元素:「個人特色」。我們常以自己熟悉的考試文化,試圖堆高硬性標準的表現,如一定要超高 GPA 、要當一位 paper 機器、GRE 沒過 330 決不罷手。不過我們沒意識到的是,commitee 根本搞不清楚一堆學校的 grading 體系,什麼 4.0/4.3/5.0/9.0/10分/100分制的,過一門檻他都覺得差不多,畢竟很多學校成績分佈都不是 normal distribution(根據評審教授所言)。有些人 TOEFL 和 GRE 根本沒達標,但還是錄取超強名校。

我相信參與過美式教育體系長大的,都會意識到美國是以「以人為本」的教育文化。也就是說,把這些量化的標準撥開後,我會看見你是什麼樣的人呢?

你是一位只會做好課上 project ,還是一位持續參與大型開源專案,並有良好貢獻的人?你是一位會把創業課拿 A+ 的學生,還是真的把你的創業項目丟去競賽,做出一個 MVP ,實際投入新創圈的人?你是一位把 GPA 衝高,還是會在大學四年間,展現充分的領導力與企劃力,帶領過大型校園專案的人?

在量化的標準外,我相信發展專屬你的故事,培養好對應的軟實力,展現出你異於他人的特質,是不可獲缺的重要因素。當然,我相信一定有些學校的 comittee ,真的只照 GPA 刷(如網友相傳 USC),但我想絕大多數的學校仍希望看見有特色的學生,我和今年幾位 Berkeley 的錄取學生聊聊,也都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背後獨特的經歷故事。

所以說,我認為量化自己的時間、能力,專注投注在自己認可、感興趣的項目上,並有執行力的專研下去,我相信會比許多標準化的門檻還要有意義。

2. SoP 是一個從小到大的積累

遞交一份 SoP, Statement of Purpose ,基本上每間學校的必要標準。許多申請者到了要準備的 9 月、10 月,才開始拼湊著自己的經歷,常發現過去的耕耘根本不足、或完全沒有發展主軸,以致寫出一篇架構鬆散,沒有 strong purpose 的 SoP 。

我認為一份良好的 SoP ,是必須說好一則專屬你的故事,並在闡述中透露出你的性格,並有脈絡的呼應到你的求學目標。而要讓寫出的內容具備吸引力,就必須要有 strong background 去支持你的目標。也因此,從大一開始累積 background,則成為 SoP 寫的好不好重要關鍵。

我會建議很多的申請者,如果想應屆申請國外 Master ,最好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找學長姐、教授對談,下定決心要不要出國,思考清楚要走研究領域還是工作領域。若是研究,則盡快和教授約談,看能不能做出成熟的專題,發展出有意義和價值的 Publication 。若是工作,則在大三升大四暑假、或大四整年,開啟實習旅程,讓你的人生經歷更加豐富。

倘若你是一位大一大二生,我相信未來對於你還很遙遠,現在的決定也許最後會被推翻,能做的我建議是跳脫舒適圈、有執行力的挑戰一些目標、多去嘗試一些可能、參加社群組織或黑客松…讓自己更 diverse 一些,這些經驗都有助於你未來的申請。

舉我為例子,我在高中畢業那年試著挑戰自己,成為了一位軟體工程師。在工作的這條 track 上,從大一到大四秉持持續學習並大膽嘗試的精神,我逐步從基礎開發晉升到系統架構規劃師,累積了實務和領導經驗。在課外活動 track ,大二接下梅竹黑客松後,腦中有些重構組織文化的想法想做,便努力和夥伴一同思忖轉型的可能性,成功建構出有特色的黑客松,並在 TED 講台上進行發表。在研究的 track ,因應著校內必修專題課,我選擇了和工作相互應的 Systems 領域,並好好做研究,最後很榮幸在大四成功發出拿 Best Paper Award 。這些經歷,都是讓我的 SoP 能寫比較順暢的關鍵因素。

回到題旨,SoP 不是在比誰的英文作文能力比較好,而是在比誰的個人故事較有魅力,並 strong connect 你的求學目標。讓自己的大學經歷變的多元、有特色,為最重要的關鍵。

3. 遞交後別焦慮,Match 你的 Program 自然會發 ad 給你

很多人遞交完申請,在等待放榜的結果時通常一天比一天焦慮,每天狂滑 Email 看看好消息來了沒,從 2 月中開始焦慮焦到 4/15。

當時的我也相當焦慮,因為一堆朋友 2 月底都拿了一些 offer ,我等到 3/6 才拿到第一個 offer 。接續,照往年 3 月大部分都會發完,但今年大反常整個 3 月拿到 offer 數量仍就偏低,等到 4/1 get berkeley offer 後才終於鬆口氣。

事後想想並細數這些 ad 和 rej ,總覺得有些感到意外、有些則感到還好。大致上,我在撰寫 SoP 時,因為不走研究路線,就沒去寫出偏好哪些教授的研究等等。反而直接的把我的想法、我的特質寫出來,並和 program 的課程設計試看看能不能整合寫,如果不能整合也不免強,將最真實的自己呈現而出。

到後期放榜後 , CMU 的 MSE 在推薦信中寫出我的過往經歷有 strong match ,CMU-SV 則是因為有工作經驗錄取,berkeley 則是學業、工作成就及領導特質有 match 。

因此我覺得想法放開一點的話,同是 CS MS program ,有些學校比較重視研究、有些研究領域他們學校比較愛收、有些比較重視你的工作經歷、有些希望收到一位有 entrepreneurship 的學生。跟你過往經歷 match 的 program 自然會發出 admission letter 給你,不會發的表示你和該 program 可能不是這麼適合,就算就讀了或許也無法滿足你的想法和目標。所以別焦慮,如果你覺得已經盡了全力了,就自然看待結果就好!

後記

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談談,在過去這年間申請的心得。在上 Mason 課時,一句話我認為真的貫策核心:「申請留學這段旅程,基本上就是在考驗你多想出國」。確實,這段旅程我真的覺得蠻辛苦的,但拼過來的此刻很謝謝當時的自己這麼努力。所以想鼓勵同在申請路上的你,或許你覺得距離最終放榜之路還很遙遠,還在努力工作、努力 GPA、努力 GRE 等等,但這些努力終將會兌現,努力到最後一刻,你就會是最大贏家了!

本系列第二篇結束,歡迎可以看看第三篇關於申請文件的撰寫:

如果你/妳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 5 個以上拍手 👏
如果你/妳想看我寫更多這方面的文章,請給我 10 個以上拍手 👏👏
越喜歡可以拍更多,我之後就會更常為你寫的!(拍手不只可以拍一次喔)如果覺得這個文章不錯,也歡迎 Follow分享 給你的朋友喔~

--

--

岷錡/Mencher
曼徹的矽谷旅記 Mencher’s Travelogue

Googler. UC Berkeley EECS Master Student. System Architect & Backend Engineer. President of 7th Mei-chu Hackathon, founder of Hackathon Taiwan 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