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Fall CS MS 申請經驗分享 (第三篇:申請文件撰寫)

Photo by siriwan arunsiriwattana on Unsplash

嗨你好,我是 Mencher,清大資工 21 級畢業,將於今年秋季前往 UC Berkeley 就讀 EECS Master of Engineering 的 Program 。

當你準備好 TOEFL、GRE ,正式邁入秋季 9 月的申請季時,首先要面對的絕對是申請文件的撰寫。以國外申請為例,基本上一定有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CV、Recommendation Letter,部分 program 則又需要 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 (PHS)及 Diversity Statement…

也因此,以下的篇幅中,我將依序帶過各個申請文件的書寫原則及建議,希望帶給讀者們一些幫助。

還沒看第一篇及第二篇的你,可以先翻翻之前的文章喔~

那就開始吧!

我開張粉專了「曼徹的矽谷旅記 Mencher's Travelogue」!。如果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想更即時看到我對矽谷的觀察、工作職場的分享,很歡迎追蹤我的粉專!

Statement of Purpose

Statement of Purpose,簡稱 SoP ,部分 Program 會另名為 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書寫的便是你的求學目標、求學目標、求學目標

求學目標意旨從現在這一刻開始,到你展望你未來的人生,你期望自己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進而回推為什麼念這個學位很重要。有些人的目標是想進大外商培養實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人則是想在 Reinforcement Learning 想要向下專研、發表論文,有些人希望自己成為具備 Entrepreneurship 的矽谷新創家…。 你必須要好好闡述專屬你的故事,並試圖從你過去的經歷,佐證你在這個方向上的現行努力,並說明只差這個學位你就大勝了!

一般申請者比較常犯的失誤,多半都是 SoP 只寫過去的經歷,卻未提及未來的目標,以致沒有凸顯出為什麼一定要念這個學位。又或是,SoP 中的每段都提了一個 Reason ,但 Reason 間完全沒有脈絡,變成 weak connect 你的求學目標。

以我的 SoP 的母版而言,大致的脈絡如下:

第一段:簡要說明自己大膽挑戰,高中畢業開始找新創、並同時在工作及研究上鎖定 Systems 領域,最後一句提及「因此我 pursue XXX program 去延續的學習計畫」第二段:提及自己在校修課的方針,學業上秉持廣泛學習,但高度專研 Systems 相關知識,培養自己成為 T 型的學習者。修了一些研究所 Systems 領域的課,不但獲得了相關知識,也在 final project 上實作出佳績。第三段:強調自己的 Diversity ,除了在學業、工作中有所精進,也試著去舉辦 Hackathon ,培養自己與校方、外商合作能力,養成 Entrepreneurship 軟實力。第四段:提及自己的新創工作經歷,談談自己看見 Systems 在業界的發展現況,及自己是如何努力嘗試、專研,培養實作的能力。第五段:提及自己的專題研究,以 Systems 作為專題方向,並主動向指導教授提出發展成論文的目標,親手做了幾項 features ,並成功發出論文。第六段:儘管過去的自己已經累積的相關經驗,但我下一步的目標是想探討 large-scale & multi-region 的大型 System,由於在美的企業通常格局較大,也因此展開我的留學計畫。第七段:整段狂捧要申請的 program ,為什麼 fully connect 我的未來目標。從課程設計(提了幾個想修的課)、地理位置(矽谷…)、教授研究(去查一兩篇該校教授的論文)等方向切入。第八段:預期從該 Program 畢業後,我希望去找什麼類型的工作(Cloud Computing / Infra…),並努力在軟體界勇敢實踐並付出貢獻。

簡單的說,我的書寫方向就是,我不但從修課、業界、研究持續專研 Systems 的領域,並保留一個會 engage community (Hackathon) 的 diversity 印象。展望未來要完成的目標, 發現還欠缺大型系統設計的經歷,於是決定念這個 Program 補足相關實力。

在撰寫上,我主要有幾個書寫的建議:

  1. 整體架構一個要有一個方向,留給 committee 看完之後較強烈的記憶點,通常是一個重點、目標、核心關懷,偏離主軸的內容儘量去除。舉例來說,我的工作經歷其實和 System 相關的大概只有 50 % ,但非 System 相關的經歷我一律不寫。
  2. 找出自己的三個亮點及特質,不同的經歷都要試著和這些特質串連起來。讓每段文字、經歷不僅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讀完後又讓 commitee 能想像出你是一位什麼樣子的人。
  3. 深入研讀 program 的課程設計,及與你領域相近的教授,並把查到的資料寫進第七段 SoP (UC 系統通常會問 兩位教授你感興趣的教授,並說明為什麼,這時查教授 Lab 研究方向很重要)
  4. 每個 Program 都有自己開設的目的,偷渡 Program 官網的文字,找出自己的經歷和 Program 的交集,寫出來。
  5. 每個 Program 需要的字數都不大相同,基本上 2 頁 、1000 字左右是差不多的篇幅。可先寫出一個母版,再針對每個 Program 客製化、刪減。
  6. SoP 上技術撰寫的難易要抓個比例(通常是研究經歷的轉寫),因為 Commitee Member 通常不是跟你同領域,寫的太深通常會看不懂。就算 Commitee Member 與你同領域,不管寫的多深教授皆能一眼道破。所以大致提及你所 tune 的一些 feature 即可 ,主要還是強調付出的 effort。

總而言之, SoP 最重要的,就是去蕪存菁,抓緊脈絡,並 strong connect 你的留學目標。如果覺得太困難了,至少一定要保持:從第一段到最後一段,是不是都在同一個方向上!

CV

CV 佔有申請文件中最高的 Priority, CV 這關看的不順眼的話就不會再往下看了,所以讓 CV 能火力展示非常重要!

假設你今年在軟體實驗課中是一位組長,你和組員一起用 Node.js 寫了一個聊天系統,你可能會先寫出這樣一段經歷:

I led the team to research websocket & node.js, and implemented a Instant Messaging APP through team corporation.

看起來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其實犯下了一堆錯誤,比如說:

  • 動詞一定要當開頭,因為履歷上主詞一定是自己,所以「I」 不用寫。同時,動詞開頭的語氣也較強。
  • 句子很長且有氣無力,所以想要凸顯的是 「led」、「research」還是 「implement」呢?
  • 沒有數據量化你的 work ,所以是做一個只能 1–1 連線的簡單 App 還是多人連線的 App ?
  • Team corporation 是兩人一小組還是不只?如果不只 2 人,那你負責的部分是幫忙買宵夜那位還是主導開發的那位?

一個通常經歷的撰寫原則是:成果 → 實例 → 細節

(實踐了 XXX / 提高了 XX%) 在 (XXX 產品/系統上) 用  (XXX 方法)

並且務必確保:「句子短鍊精幹」、「能數據化就量化」、「最想凸顯動詞擺前面」,才可讓你的經歷變得精彩。

以上述例子為例,經過修改後:

Led 4 people team to develop a Instant Messaging App supporting 5K concurrent access by integrating Websocket with Node.js.

另外,在 CV 編排上基本有以下欄位: 「Education」、「Work Experience」、「Research Experience」、「Selected Projects」、「Extracurricular Experience」、「Skills」主要而言,有以下的建議:

  • 在 CV上,只要是在合理範圍內,都可以誇大 maximize 每項經歷。比如說,有些人的工作 title 雖然不是 Software Engineer ,但實務上卻做很多開發,就可以將寫 「原 Title & 其他 CS 的 Title 」,如 Software Engineer 、Backend Engineer 、System Architect、Data Scientist… 。
  • 基本上學士生的大型 Project 經驗都不多,所以 Selected Projects 可以放上自己課堂上有拿過獎、或研究所的課所做的 Final Project 。
  • Research Experience 可以和 Publication 互換,只要有發出論文,儘管還在 under reviewing ,也一定要提。
  • CV 儘量以一頁為限,尤其是 CS MS 的申請者,通常 Commitee Member 沒有時間看到第二頁。

Recommendation Letter

推薦信通常是 SoP 、CV 的加強劑,目的是要讓 Commitee Member 在閱讀完你繳交的個人文件後,於推薦信中得到相關事蹟的佐證。

也因此,除非你真的在教授實驗室下有做重大研究,並和教授有多次 Meeting ,個人建議是自己先擬好一份草稿,轉交給教授,比較能確定方向上比較 align 你的其餘文件。當然,這部分可和教授做些溝通,看是否需要為教授提供草稿。

另外,熟悉你的教授的強推 遠大於 位階很高的人的弱推。美國 CS MS 的 Commitee Member 每一年都看這麼多推薦信,他們本身也一定為自己的學生寫過很多推薦信,因此一封推薦信寫的深不深入,其實大家看了心裡都有底。很多人總希望請到系主任、院主任…為你撰寫推薦信,但若你未曾和該教授做研究、或修過他的課,通常只能寫出很 weak 的推薦信。

簡單而言,有以下事項須注意:

  • 大約一至兩頁、500 字上下是差不多的篇幅。
  • 推薦信基本上皆需 3 位,建議可找 3 位以上推薦人,能分別寫出你不同方面的特質。以我為例,我找大學導師(多元嘗試及課堂表現)、專題指導教授(研究方面),以及公司主管(業界表現),分別撰寫我的推薦信。
  • 秉持誠信、有禮貌的向教授詢問,能不能為自己撰寫推薦信,我想大部分的教授都很樂意。如果可以的話,也可和推薦人預約一次 Meeting ,可以製作一份小簡報談談自己申請的 Program 、申請動機,及希望推薦人可以幫忙的部分,這樣的推薦者也比較知道能幫助你什麼。
  • 學校內一定有些教授,和美國某些學校實驗室有交集,這部分建議可以打聽學長姐獲得資訊,並進行一個長期佈局(e.g. 去該教授底下做研究或修他的課)。
  • 通常推薦人都蠻忙的,我個人建議開設一個共享 Google Sheets ,你可以將已送出推薦信的 Program 列舉在上,並麻煩推薦人送出一間 Program 推薦信後,在Sheets 上註記。接近 Deadlines 時,也不要怯於和推薦人提醒。

Other Document

通常繳交完上述三份檔案,你可能在部分 Program 需要遞交第四份文件,如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 (Berkeley) 或 Diversity Statement (Stanford)…

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 相對於 SoP ,就是講從現在這刻往回推,你之前做了什麼事。主要 Commitee 想看見的,是你的個人特質、過去挑戰,寫的有「故事性」相對重要許多。

很多人在寫 PHS 時,容易越寫越乾,或和 SoP 大幅重疊。其實我建議,SoP 通常為求鎖定在一個方向上,必須刪減掉不少你可能想寫的故事。那些刪減掉的篇幅可以移植到 PHS ,重新進行論述。以下是我 PHS 的佈局:

第一段: 表達自己從小就是勇於挑戰的人,自學程式、創辦資訊社。第二段: 創辦資訊社後,便與成員時常參與社群活動,認識諸多業界的前輩,並決定回高中
舉辦專屬高中生的黑客松,挑戰自我將這股黑客風氣帶至高中圈。
第三段: 舉辦完活動後,便再次挑戰在高中畢業後進入職場。儘管任職初期表現跌跌撞撞,
但仍保持高執行力及學習力,努力在 3 年職涯中升至系統架構師。
第四段: 在業界中發現對於 cluster 管理經驗不足,便主動後教授尋求這方面的研究機
會,並努力延展專題成果發出論文。
第五段: 除了在學業中的增進,也試圖經營梅竹黑客松,致力進行組織改造並強化,擴大科
技活動的參與群體,並帶動跨域合作的風氣。
第六段: 用 TED Talk 進行總結,這些年的勇於挑戰及努力。

簡單而言,「勇於接受挑戰」是我刻意從頭到尾都持續強調的個人特質。在 PHS 的書寫上,最重要的便是持續凸顯你的個人人格,讓 Commitee 能想像出你是什麼類型的人。

你的故事或許是交換留學的經驗,帶給你一些不同學制上的衝擊。又或者是加入新創公司後,自由度或開放性帶給你的 Inspiration 。不論是哪種故事,正向或負向,最重要的,便是要和讀者談談這些事件帶給你的啟發,並促成你後續哪些行動。

同時,不同 Program 通常需要繳交的第四份文件都相當雷同,只是名稱換一下而已,我個人建議可以先寫出一份 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 ,當你面對需要繳交其餘資料的 Program 時,可以用 PHS 改一改送出去。

找 Editor 協助潤稿

這次申請我在 PTT Studyabroad 上總共找了四家 Editor ,以下將分別描述:

Better Edits: 我找的是 Chris ,改過一次 SoP ,送出稿件後基本上有一次來回互動、討論修改機會,整體感覺喜歡將句子改的很簡短,不過有些簡短到我認為句子間的關係都消失了。價格適中。

Topadmit: 我是 Marty 幫我修改的。這家是費用最高,不過修完的品質也最好,可以來回多次進行句子討論,如果有高預算的話不妨可選這家。

Shau-ru Lin: PTT 上找到的,價格超便宜(一個字 0.06$),我的推薦信給他潤完的品質也很不錯,不過當時找她時,她剛生完小孩本來已沒再接案了,是好心再幫我多做一次潤稿。建議大家可以再禮貌性的寄信問問她願不願意接。

Wadleigh.consulting: Rob 人非常好,也非常有經驗,算是潤稿服務中罕見會跟你談談你的經歷,並試著把文章改到最好的 Editor 。整體來說品質中上,有些句子改完後我覺得太長,會再稍微修短。另外因為今年是疫情年,他就很便宜的收我潤稿費,所以我後期基本上都是和他合作。

簡單來說,Editor 提供的服務,多半都只有潤稿,如果你希望有人和你一對一討論整體文章架構的話,那選擇留學顧問會比較適合你,不過當然單價也高出許多。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有努力多爬留學申請文,並將每位前輩的心得做出統整的話,應該可以省下留學顧問的錢,找 Editor 潤稿即可。

$$

雖然大家都知道出國唸書需花相當多錢,但大家普遍不知道出國前就要花很多錢!基本上,如果你投 10–15 間學校,並有請 Editor 進行潤稿,再加上 GRE \ TOEFL 考試、補習、送成績到學校的費用,申請季的總體開銷是會接近到 10 萬元台幣左右,有請留學顧問的話就大概再加個 5 萬到 10 萬左右。(以上還不論申請成功後,辦簽證、打疫苗、機票…的錢,大約也是 5 萬上下)

結語

這篇是留學申請的最終篇,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當然,找到志同道合的留學申請好朋友、學長姐、指導教授,協助 Review 你的申請文件也是相當重要。畢竟有些盲點自己看了 n 次,可能永遠不會發現,不過別人卻可一眼到破。

當然,如果你有些問題想問我的話,也很歡迎在 Linkedin 上 reach out 我!台灣學生普遍比較害羞,不太敢 reach out 不認識的學長姐或外人,不過既然都要去美國闖蕩了,也可以趁此機會學學 Networking 的能力!

那就祝大家申請順利,申請成功後也要記得出來寫心得文,再把你的經驗分享給後續多屆的台灣學弟妹們!

如果你/妳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 5 個以上拍手 👏
如果你/妳想看我寫更多這方面的文章,請給我 10 個以上拍手 👏👏
越喜歡可以拍更多,我之後就會更常為你寫的!(拍手不只可以拍一次喔)如果覺得這個文章不錯,也歡迎 Follow分享 給你的朋友喔~

--

--

岷錡/Mencher
曼徹的矽谷旅記 Mencher’s Travelogue

Googler. UC Berkeley EECS Master Student. System Architect & Backend Engineer. President of 7th Mei-chu Hackathon, founder of Hackathon Taiwan 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