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半路上,再戰膽固醇 | 增脂減肌第一報 Ep.44

Midlife Joe
中年喬叔健體誌
Dec 16, 2021

日復一日,做相同的事,卻期待會出現不同結果,這不叫瘋狂,甚麼是瘋狂?愛因斯坦教授如是說。

持續不懈地控制飲食、規律運動、多喝水、少咖啡因、增加睡眠時間,每天做相同的訓練、吃相同的食物、在相同的時間睡覺,然後 — — 盼望身體能對抗歲月老化,變得更健康且更強壯。

說起來是否也是不切實際的事呢?

source: StudyFinds

清晨,一如往常的運動中心裡,人不多,偌大的健身房裡,只有幾位長者正在用機械式器材做運動。「這會是二十年後的我嗎?」看著他們的模樣,心裡充滿敬佩。先不論動作或重量,這些六、七十歲的長者,每日出現在這裡,已經勝過許多同齡人了。

早上不是我的訓練時間,來此的目的不是為了運動,自然是來見我的老朋友InBody體組成測量機。在櫃台付費後,到更衣間換上輕便的訓練服,脫下鞋襪、手環和眼鏡,站上機器,腳掌貼齊冰冷的鐵片,雙手各握一隻金屬棒,看著眼前的數字開始緩緩上升。

  • 體重:64.4kg ➞ 65.5kg(+1.1kg)
  • 骨骼肌重:32.9kg ➞ 32.7kg(-0.2kg)
  • 體脂肪重:6.3kg ➞ 7.8kg(+1.5kg)
  • 體脂肪率:9.8% ➞ 12%(+2.2%)
  • 內臟脂肪等級:2 ➞ 2(+0)

體重毫不意外增加了1.1公斤。骨骼肌略為下降,四肢和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均有減少;體脂肪增加1.5公斤,各部位都增加了,體脂肪率隨之上升到12%,所幸內臟脂肪等級維持不變。令我在意的是,體脂肪竟然增加的比體重更多?結果看來確實是「增脂減肌」了。哭啊。

過去兩個月,喬叔身上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是不是很像關卡地圖?

上個月,喬叔帶著年度健檢報告,前往大醫院諮詢家醫科醫師後,決定自費吃降低血脂的處方藥,兩天吃一顆,醫師共開了14顆藥給我。28天吃完藥後,先回去抽血檢驗,經過一週檢驗結果出爐後再回診。

檢驗報告中,肝指數(GPT)維持正常,表示肝臟沒有受到降血脂藥的副作用影響。肌酸酐(Creatinine)1.1毫克,雖然偏高,但還算處於正常範圍內。結論是腎臟功能正常,應可繼續維持高蛋白飲食,並定期追蹤檢測。

至於我最關切的血脂肪指數:

  • 總膽固醇(TC):267 ➞ 160
  • 三酸甘油脂(TG):42 ➞ 27
  • 低密度脂蛋白(LDL):174 ➞ 66

TC和LDL均巨幅改善,這結果真是出乎意料!我從沒見過自己的LDL低於100過呢!先前已經降到很低的TG,沒想到竟然還能降得更低。不過這次抽血項目中,沒有高密度脂蛋白(HDL),令我有點好奇,不知道好膽固醇數值是否有所提升?

醫師詢問:「你很認真在運動和控制飲食?吃藥效果明顯,數值降得很不錯喔。」過去一個月,我的訓練計畫沒有改變,依舊維持每週四次重訓與一次慢跑。飲食計畫則從間歇性斷食,轉變回正常吃四到五餐的日常規律。整體來說,除了按時吃藥之外,沒有特別做其他事。

這樣的結果,印證了喬叔先前看過的一些高血脂衛教資訊,其中提到,控制血脂肪的三要素: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藥物治療,三者缺一不可。重訓或有氧運動,雖然可有效提升HDL,但想要只靠著飲食和運動來降低LDL,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有些朋友抗拒吃藥,更是對降血脂藥敬而遠之,但依照喬叔的人體實驗證明,即使過去八個月以來,靠著飲食計畫和運動訓練,已經將體脂肪和內臟脂肪降到極低等級,血脂肪的改善仍非常有限。反言之,並非光依賴藥物就能根除高血脂症。三管齊下,培養正向的生活型態,才是對抗代謝症候群的長久之計。

source: sportsplanetmag

「吃降血脂藥有沒有副作用?」舉凡頭暈、噁心、反胃、肌肉無力等藥袋上列出的副作用,半個都沒有發生在我身上。不過在剛開始吃藥的前幾天,我確實感受到身體有某種從不曾有過的異樣感,像是一條阻塞已久的馬桶水管,丟進了一粒超強的疏通劑,正在體內產生劇烈化學反應。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或真實狀況,但開始吃藥後,似乎真的覺得血液流動較順暢了些。是不是血管裡的低密度脂蛋白,正逐漸地被擊破溶解中呢?

令人在意的是,我查了些資訊後發現,在服用史他汀(Statin)類的血脂藥期間內,不建議做高強度的離心運動,否則恐會有引發橫紋肌溶解的風險。重量訓練的動作模式,就是不斷地在向心和離心之間循環啊!怎麼可能做重訓而沒有做到離心階段?

重訓新手們,應該都聽過「向心快、離心慢」的口訣吧。離心階段的動作要放慢,因為離心比向心更能製造肌肉張力,及肌肥大所需的細微損傷。為了控制膽固醇,就不做重訓?我實在是辦不到。在吃藥的期間內,我還是照常跑排定的訓練課表循環,所幸身體沒有發生任何不良反應。

source: udn

回頭想想,前幾個月喬叔剛開始做飲食控制和運動訓練時,目標是為了減去脂肪。而如今我的目標,已經轉變為增肌了。雖然才剛開始踏入陌生的增肌之路,但我已經能充分深刻感受到前人的諄諄教誨:

增肌難,難於減脂肪。

先前多次提過,在我的身上幾乎沒有發生過號稱新手福利的「同時增肌減脂」,甚至經過一整年,我的骨骼肌量變化量竟然是正負零,沒有一絲一毫喜悅……增減的狀況發生。我完全能明白,在進食量減少,每日攝取熱量不足的狀況下,還妄想增加肌肉,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正因為清楚瞭解增肌所需的必要條件「熱量盈餘」,喬叔才決定暫停從中獲得許多益處的間歇性斷食,恢復一日三餐以上的正常進食時間,希望能夠吃進足夠多的食物以製造熱量盈餘。

具體來說,早上起床後的第一餐,我會在雞胸肉、三明治、三角飯糰、烤地瓜、希臘式優格,五樣食物中選二樣,再搭配中杯冰美式。中午做完運動訓練後,除了吃原本的大燕麥片、無糖豆漿和堅果,再加碼一塊100公克的雞胸肉。下午茶時間,則會吃茶葉蛋兩顆、三角飯糰或果醬吐司。

和減脂期不同的是,我會吃公司零食櫃中的東西,但可不是來者不拒,像洋芋片、仙貝、糕點類食物,一律略過。我會選擇小包裝的夾心酥、小雞麵、胡椒餅乾等,每包只有兩到三片,總熱量150到250大卡左右,還算可接受,降低零食餅乾過多精製糖與油脂所造成的傷害。

晚餐則照舊和家人一起吃,晚間十點過後不再進食,堅守不吃宵夜的習慣,讓消化器官和胰島素都能準時收工,不加班、不過勞,至少休息十個小時,明日早晨再上工。不壓榨體內的細胞勞工們,當個傑出的資方楷模!

這樣一個多月下來,我的體重從最低點64公斤,穩定爬升到66多公斤。看起來熱量是足夠了,但是另一方面的訓練呢?

source: independent

以前聽說減脂期的重訓,必須把訓練強度維持住,不能因為吃的東西比較少,就降低重量或減少組數。我想這是為了發出一個訊號,讓身體認知到肌肉是必要組織,雖然熱量盈餘不足以產生新的肌肉,但也不要把既有的肌肉拿去燃燒化成能量,而是應該燃燒多餘的脂肪組織才對。

喬叔自從由減脂期進入增肌期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以前不能多吃,又要做大重量訓練,簡直慘無人道,難怪許多人很難忍受邊訓練、邊做飲控。現在增肌期終於可以放膽用力吃啦!奉行「吃碳水化合物,迅速補充肝醣」的原則,每天吃下更多碳水化合物,儘管如此,仍然不覺得我的力量或耐力有提升啊……。

近期持續在跑推、拉、腿、推、有氧課表,一週兩次臥推訓練,已經逼近我的極限值,經常覺得胸部像要解離似地痠痛。最近我才終於從兩邊各掛10公斤槓片,進步到可以推起兩邊各掛12.5公斤,含槓總和45公斤的槓鈴,進步得非常緩慢。是因為肌肉太少,所以只能推得動45公斤?還是推45公斤太輕,所以肌肉長不大?

說起來,我的課表內容一直沒有比較大幅度的變化,每週循環都做那些固定的訓練項目,重量也幾乎沒有繼續往上疊加。難道這是我目前的極限了嗎?還是因為我沒有用心追求漸進式超負荷,所以肌肉量無法增加?

再回頭檢視自己的深蹲和硬舉動作,其實做得並不好,有時候怎麼做都不舒服,應該離真正的標準動作很遠吧。所以我決定放下早就所剩無幾的自尊心,將槓鈴上的重量降到原本的一半左右,把自己當作剛接觸槓鈴的新手,回歸基礎,重新練習深蹲和硬舉。

source: bodybuilding

肌肉量沒有增加,卻能越舉越重?

我一直覺得很神奇,儘管過去一年來,我的骨骼肌量沒有增加,但我能夠推動、舉起、拉開的重量,從18公斤、24公斤到30公斤以上,持續有在進步。以前不敢想像能用到的槓片重量,幾個月後,竟然舉得動了。難道這就是肌肉神經系統連結起來的成果?是否因為學會如何正確操縱肌肉後,大腦與身體的同步率,正緩慢地上升中?

就連多個500克肌肉都不行?

如前所述,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肌肉量上不去,甚至還倒退嚕,和我吃降血脂藥物有所關聯。是不是在降低膽固醇的同時,把合成肌肉所需的物質也一併溶解帶走了?試著查找了些資料,還真的有一位醫師同意這個看法:「服用降血脂藥,會降低雄性激素。」雄性激素,是人體內很重要的合成賀爾蒙。原來降血脂藥真的會對肌肉合成造成負面效應。

長肌肉重要,還是降血脂重要?

雖然喬叔希望能讓肌肉變得更大更多一些,但對我來說,控制血液脂肪指數,絕對是第一要務。所以我會持續做好飲食控制和運動訓練,並且按時吃藥,三管齊下。

儘管過去一個月以來,服藥的成效顯著,但並不能就此中斷用藥。我決定聽從醫師的指示,繼續吃一段時間的藥,再觀察看看。不過這次醫師改開立另一種藥效較輕的降血脂藥,並拉長吃藥的間隔時間,從兩天一次,變成一週兩次,按時服用兩個月後,再回醫院抽血檢驗。

怎知天有不測風雲……不能去健身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