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Camino de Santiago (1)前言:契機

Claudia Kuo
Mindd the Gap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ul 19, 2018

2016年三月的時候和在漢堡認識的臺灣朋友L走了西班牙聖地牙哥朝聖之路,臨時起意、倉促成行,從Sarria開始只走了短短的五天一百初公里。在哪裡得知這條路已經記不得,但踏上這條路的契機回想起來是一連串的事情組起來的:

1. 漢堡大學運動中心的徒步課程

學期中的時候參加了學校運動中心Hochschulsport Hamburg的一日徒步課程,在漢堡市郊走了快20公里,其實滿累的,其他團友們走路莫名其妙快,但原本對人一天可以走多少路沒有什麼概念的我,在那天之後實際知道了走20多公里感覺大概是怎樣——沒有很輕鬆,但其實也還可以。或許如果沒有這個徒步課程給我的認知和小小的信心,我就沒有足夠的勇氣可以衝動的決定出發。誰知道呢?

說到運動中心提供的體育課程,除了徒步之外,我另外還參加了一個晚上的滑雪課和另外一個站了一個晚上的橄欖球課。

最早想參加的是橄欖球課程,剛開學的時候興致勃勃要參加些在臺灣沒參加過的,於是看好了橄欖球課的時間、晚上準時到操場集合。課上的其他成員除了我以外看起來都是德國人、以前就有打過橄欖球的經驗,看起來很熟練的樣子,而且在場上每個人都說德文。儘管如此老師還是很親切的特別用英文跟我說歡迎妳來,不過妳以前沒有打過橄欖球,今天第一堂妳可以先看看再決定要不要參加。其實我在場邊看了沒多久就決定大概不會參加這堂課了,儘管橄欖球看起來很好玩。而我自己跨不過去的那道坎終究是語言。橄欖球是群體的運動,德國人也不是大家英文都很好或是會想要講英文,看著場上的隊友彼此用德文傳達指令我還是卻步了——我不想要因為聽不懂德文而造成隊友的困擾、也不想要其他人為了我講英文。不過我還是在需要圍著圍巾的夜晚在場邊站到(坐著也可以,但站著還可以動一下比較溫暖)課堂結束,因為教練也在廣大操場的中央,如果要提早離開的話我很難去通知她,但實在不想無聲無息的走掉被貼上舉止怪異的亞洲人標籤,總之那時候莫名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待到最後。大家都很友善,我沒踏過去的大概是我自己這關吧。

另外一堂滑雪課我約了因緣際會認識的台裔德國人K一起參加,在一個傍晚像回到高中時代跟洋溢青春氣息的學生們一起搭上遊覽車到漢堡的室內滑雪場。在snowboard和ski之間我選了ski,滑得不是很好,中間好幾度還需要教練攙扶(雖然聽起來很像藉口但我必須說因為時間不足我選了一雙不合腳的鞋子,有一隻腳底板其實碰不到鞋底、只靠很堅硬的腿肚板支撐,這真的有影響我的表現XD),但是還滿好玩的。雖然因為表現跟其他人比起來明顯有落差,課程結束時教練還小心翼翼問我覺得滑雪好玩嗎?有機會會想再參加嗎?我說很好玩的時候他好像鬆了一口氣,真是個好老師(就算只是表現客套也是,哈)。

課程結束後、在搭上回程的遊覽車之前,大家都在滑雪場的bar吃點東西喝點酒,這樣子的運動真是太棒啦。bar裡面遇到一個日本阿姨問我是不是日本人,像是她在德國待很久了,難得在滑雪場遇見一個亞洲人忍不住搭話。下次有機會的話,真希望有哪裡可以偷偷練習一下滑雪。

2. 真的很想去看看的好奇心

如題。

3. 第一次期末考沒考好

發現有Camino這條路的時候已經是在德國交換的後半段,原本因為排不出時間已經打算放棄…… 但後來發現有一堂課的第一次期末考沒有考好,最好也要參加第二次(很多課的期末考都有兩次可以選擇),因此含淚放棄了當時已經訂好的從布魯塞爾飛西班牙Islas Canarias(沒錯,就是三毛待過的那個加那利群島)的機票,在阿姆斯特丹看了亞洲影展之後沒待幾天就匆匆回漢堡準備考試。還好後來的考試有順利拿到該拿的分數。但實在不甘心在歐洲最後的時間只剩下花費在煮飯和準備考試上,因此還是查了這條路的行程,最後約了L一起去。

4.幸運有一個興趣相投很機動好揪的旅伴

儘管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可能也會去,但約好旅伴一起去的話就更沒有可以懶惰或忽然退縮放棄不去的機會了。可以遇到L真的很幸運,是個比我更有行動力一百倍且十分開朗的人。看到這樣在人生的嘗試中走得更遠的人就覺得安心許多。謝謝人生裡認識的這些勇敢的朋友。記得那天好像是在L家辦的煮飯party上講到想要去走這條路,講著就約時間一起訂機票了。只能說在漫長夜班火車和候機室時光裡有個熟悉的人坐在旁邊真的很幸福啊。

前面幾天路上一直遇到的巴西阿伯送我們的花(不是我們亂採的),他說抱歉他不會講英文,然後很可愛的送了我們花(真奇怪我們聽不懂葡萄牙文但可以理解他想表達什麼)。

像走Camino這樣的經驗在往後的生活裡驅使了我做一些或大或小的新嘗試,種下一些契機的種子,不知道哪天帶就帶你走上哪條路。世界上有錢的人和聰明的人都很多,即使在一樣的條件下,人們也各自做出不同的選擇。除了運氣以外,這兩件事好像很少被提到,但我覺得也是一樣重要的:

  1. 想得到要做某一件事
  2. 而且真的去做了

如同 Vivian Maier: A Photographer Found 中文版書中的前言:

閱讀這本攝影集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丈夫最近告訴我的一則故事。一位很有天賦的口琴音樂家收了一些門生,皆是技藝純熟的音樂家。他帶學生拜訪藍調音樂家兼口琴手基姆‧威森(Kim Wilson),威森現場吹了一首小沃爾特(Little Walter)的曲子,曲子很簡單、很容易上手。一位學生對老師說:「這我也會吹。」

老師回了他一句:「但你願意嗎?」

薇薇安‧邁爾的照片問的也是同樣的問題。她所拍攝的人物街景都是市井日常,唾手可得。但是,要拍攝出那樣的畫面,你首先要先看見那樣的畫面。是的,她是一位藝術家,擁有極好的眼光和無庸置疑的技藝。我們現在能看到這些攝影,是因為她願意透過祿萊(Rolleiflex)雙眼相機深入人間。

套那位音樂家的話,照理來說,我們都可以看見邁爾看見的那個世界。但我們願意嗎?

—Laura Lipp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