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UI Designer — How to Prepare for Working Oversea

海外求職前準備(墨爾本)

Jenna Lin
Minor Point
8 min readMay 3, 2017

--

上篇分享了求職事前準備,本篇分享海外求職的準備,因為我目前人在墨爾本的,所以會以澳洲為主軸介紹,但基本技巧都是相通的。

設立目標

為什麼想出國?想挑戰自我?想追求財富?想移民?

目標其實就是動力來源

出國深造,不管是唸書還是就業,都是需要長時間的毅力的!踏出去之前,就需要累積一定實力,身在國外之後,一切才只是開始。如果你可以列出更多正向的拉力,當你在過程中疲憊或迷惘時,才能回頭思考自己的初衷。

語言能力

我英文不好,但是想出國該怎麼辦?

台灣人真的很常把英文不好掛在嘴邊,但我覺得我們最缺乏的是自信,而不是真的英文不好。我們從小把英文當書背,而非活用。

我國小時開始補英文,那時候去上英文會話其實很開心,在班上也很喜歡跟老師互動,被認為英文學得不錯。但是上了國中,開始被灌輸文法、單字後,我的英文成績開始一落千丈,每次段考總是及格邊緣徘徊,上了高中後更是段考永遠不及格,自此覺得自己連發音都發不好了,怎麼可能開口說。在求學階段因為成績,我開始覺得自己就是英文學不好的那種人,那種挫折感其實很深。

大學的第一年暑假,我跟爸媽爭取到英國遊學了一個月,從那次起,我發現我英文程度其實不差,差別就是在敢不敢開口說的自信,還有我總是怕開口說錯丟臉,但其實講錯了有什麼關係?犯錯才能進步。

畢業後,我就打算要出國唸研究所、去國外工作。所以在台灣工作的兩年多,我下班後去補雅思、GRE,六日也繼續唸書,這段期間有留學講座、歸國人士分享會,只要有活動我都會去參加,網路上的海外就業資訊我也是長期關注。

不要再說自己英文不好了,非母語永遠都有進步空間的。

「我英文不好」,下次請不要再用這句話開頭了,當你先自我否定時,別人為何有義務要解答你後續的問題?

如果你都已經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再來就是用行動去彌補不足,現況不可能因為別人幾句話就改變的。

當你下定決心的那一刻起,全世界終將協助你!

Visa

海外工作最現實的就是簽證問題,台灣人現在要沒有簽證就能出國工作,只能往中國發展。

我之前面試的各大公司都是有專門一套招攬海外人才辦法的,所以如果應徵上國際集團,公司就會幫你處理好簽證問題。

簽證問題各國都不同,所以請先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在哪,著手研究。沒有人能跟你說準確的資訊,因為簽證規範其實變動非常大,唯有自己到各國官方網站上閱讀即時的原文資訊是最準確的。

澳洲的簽證,201604 政府剛提議修改短期工作簽 457,跟後續移民限制,可以技術移民的列表也從六百多種砍到剩四百多種職業,但一切都尚未定案,所以只能長期關注。另外設計師職務目前都是在短期工作簽清單 STSOL,是無法申請移民的。可以移民的長期工作簽清單請看 MLTSSL ,IT 產業往工程師職務發展才有機會移民,這次唯一被砍掉的 IT 職務是網頁工程師 Web Developer。(FB 社團推薦:台灣開發者在澳洲澳洲打工度假移民/留學澳洲(澳大利亞)

美國最穩妥之路就是留學後申請工作簽,再申請綠卡,至於新總統上任後的政策走向就很難說了。(如果你一心想奔向矽谷去,想知道更多美國資訊,真心推薦:Mason GREMason 長期舉辦免費的英文履歷講座、海外人士分享會,當初在思考到底要往哪一國發展時,Mason 的讀書方法、圖書會小組成員都幫助我非常多,也可以在此認識很多厲害的人。留學這條路很漫長,大家一起走才不孤單!)

新加坡的工作簽很特別,只要你拿到工作,會依照薪資申請不同分類的工作簽。所以我也有朋友用一個月的旅遊簽,直接到當地面試,在一個月內拿到公司 Offer ,順利申請到工作簽證。

Conference

Find UX Events 上可以找到未來一系列各國的 UX 研討會。

參加國際研討會,是非常好瞭解當地產業的方式。我最後選擇澳洲的部分原因,就是因為 201608 我直接到墨爾本,參加了澳洲一年一度最大的 UX 研討會 —— UX Australia 2016

UX Australia 是為期四天的活動,從第一屆的 20 幾人,到 2016 年第八屆人數已達 800 多人,可見澳洲的 UX 產業其實也剛起步並逐漸蓬勃中。

活動章程前兩天是工作坊、後兩天是研討會,是分開報名,所以可以依照自己的預算選自己想參與的項目。各項不同的講座內容,可以學習到如何運用 UX 在不同產業上、別人的設計思考方式,另外一項重點就是社交,中場休息時間可以直接跟當地業界設計師交流。這項活動中也有給 Junior Designer 跟學生的免費作品集面試練習,當場也有不少企業徵才資訊

出外靠朋友!

我因為事先到過澳洲,研究過當地產業,在活動中擴充了不少澳洲人脈。所以在我搬到墨爾本之後,有很多當地朋友可以幫助我,並帶我認識更多當地人脈。我很開心自己有先利用研討會探路,讓我更清楚自己到澳洲之後可以怎麼做。

Melbourne UX Meet Up

Meetup 是歐美很常用的活動聚會軟體,業界的活動也都會用這個平台發布聚會。像是台灣有 UX/UI Taipei、Ladies that UX Taipei,墨爾本的 UX 聚會更是多達五個以上,每個團體通常都是每個月舉辦一次免費的 Meetup(澳洲的 Meetup 都是找企業贊助,還會提供免費啤酒、披薩、零食),也會有一些工作坊、一日講座不定時舉行。工程師的社群也很多元,我另外也參加過一些 PM 、新創圈的 Meetup:

Melbourne Meetup Group

我剛搬來墨爾本時,因為距離真正開學還有兩個多月,所以為了認識新朋友、找工作,我規定自己每週至少參加一個業界 Meetup ,每次至少要跟一位業界人士深聊、互換 LinkedIn。

我其實不算外向的人,但是我知道我剛到異地,需要開始學習當地文化、跟當地人交流,所以就訂了這個目標讓自己有動力去執行。過程中也意外的發現,當自我介紹無數次之後,基本的句子已經不需要加以思考就能應對,所以當我開學時,同學聽完我自我介紹,就認為我英文程度好,但我覺得只是因為,這個主題我已經練習夠多次了,勤能補拙。

另外我也在 201612 ,因為無法跟身在台灣的朋友一起努力婚姻平權,所以自發性地在墨爾本做了一個 Sid-project 「我在墨爾本,我支持台灣,婚姻平權」。無心插柳的結果是,我意外地用這個議題,在一次年度 UX Meetup 年末大會中讓不少人記得我,知道我來自台灣!

求職網站

去年我人還在台灣時,我就開始使用各大網站找澳洲的工作了。雖然大部分投遞都會是無聲卡,但是我還是會設定提醒,只要有我列入關鍵字職稱的職缺釋出,系統就會提醒我。所以我就抱著申請不用錢的心態,有工作職缺就投(笑)

LinkedIn

國際集團基本上都一定會使用 LinkedIn,獵人頭也非常多。

Seek

Seek 在澳洲也算是滿多人用,獵人頭也很多。很多時候獵人頭都是透過 Seek 聯絡到我,並打電話來詢問我簽証狀況。

indeed

也有些工作職缺,但澳洲使用的人偏少。

AngelList

新創公司的職缺通常會設在這裡。

人脈是需要長期經營的!

在這裡也要告訴大家,我接觸了不少業界人士、學校資訊後,澳洲人一致認同,真正好的職缺 80% 以上在未公開釋出之前,就會先透過人脈介紹找到適合的僱員了。所以在澳洲他們認為 Connections 大於一切,不管是直接的跟業界人士交流,或是間接跟獵人頭交流,只要多一個人脈,就會多更多就業機會。

踏出舒適圈

我認為真正到國外後,才是一切挑戰的開始。我朋友跟我說過:

不要把在台灣的壞習慣搬到澳洲。

不是所有生活方式都適合生活在不同城市的,要在不同城市落腳,就是要開始融入當地文化,努力跟當地人交流。如果你因為不擅長社交,習慣自己待在家裡,那你來澳洲跟在台灣有什麼不同呢?

就是因為不擅長,所以才更需要踏出舒適圈。

在這個網路資訊蓬勃、活到老學到老的時代,才更應該要嘗試更多不同的事情,去發掘自己的興趣。不要在還沒嘗試過,就說自己不喜歡、做不到。嘗試過了確定不喜歡,才有意義,因為過程都是一種累積。

我知道我自己可以靠設計背景,透過網路資源學習更多設計知識,所以我才會選擇跨領域的 Mast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就讀,雖然目前唸得非常辛苦,但我發現學習到的 IT 觀念,都可以幫助我目前在新創公司的工作,讓我能以更全面的角度思考我們的產品,這讓我確定我選擇唸 IT 的想法是正確的。

成就一個人的高度,不是年紀,而是閱歷。

--

--

Jenna Lin
Minor Point

A Senior UX/UI Designer with a product mindset. 🖋 A Calligrapher 12 Nov 2015. 🐾 I am always reaching up to my very 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