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我的天才-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閱讀心得,你過的是不是你的人生?

Mint Chen
Mint Blog
Published in
Mar 11, 2020

--

你有辦法正面的回答:『你過的,是不是你的人生?』這個問題嗎?主動發現我的優勢,發現我的天才,並發揮到極致,才是自信生活與成功的最佳方案。

摘句:

  • 建立真正能力的關鍵,在於找出最主要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更完善。p32
  • 想改變人生,以能力造福他人,請改變價值觀,別讓費時間改變天賦。p40
  • 「損害控制」可避免失敗,但無法讓你更優秀。p53
  • 現實社會最愛嘲弄那些聲稱有能力卻還是失敗的人,這種失敗更令人恐懼。p136
  • 避開自己的能力專攻缺點,並不是勤奮,而是不負責任。p137

摘要:

圖/長時間保持高水準才能稱為是「能力」
圖/長期保持高水準,才能稱為是「能力」(Photo by Chris Chow on Unsplash

刻意練習還不夠

同樣一件事情,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做得特別好,差別只在於練習次數嗎?這恐怕不是最正確的答案,這些優秀的人,除了練習次數多之外,他們只是比別人多做了更正確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則是從自身的優勢孕育出來的。

相信這些有成就的人都過著充滿自信的生活,他們懂的運用自己的優勢與特質,再透過大量練習,讓知識與經驗輔佐,進而讓能力達到卓越。而什麼是「能力」?每個人都有機會煎出超好吃的荷包蛋,有機會打出一個漂亮安打,但只有長期持續保持這樣的高水準,才能稱為「能力」。

利用能力成為成功人士的自信生活,原則主要有三點:

  1. 卓越表現必須是常態:了解自己做某件事能樂此不疲,並表現傑出。
  2. 卓越不代表樣樣通:成功者很少是全方位人才,但個人特質一定鮮明。
  3. 能力發揮極致才能脫穎而出:不是要忽略弱點,而是有效控制弱點,並精進能力。

要成就卓越,必須結合「天賦」、「知識」與「技巧」,但要注意的是,知識結合技巧,並不等於天賦。很多人可以透過學習知識和技巧後,達到某種程度的表現,但是如果缺乏天賦,則無法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

那什麼是「天賦」?

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情、或行為模式,可持久不變。

舉例來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同理心或責任感,這就是一種天賦,甚至連神經質都是,它可以幫助預想後續會發生的狀況,並加以預防。

知識就不用說了吧,那技巧呢?它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可以做好一件事情,是可以透過刻意練習來達成純熟技巧,但是,若結合天賦,可以讓這件事做得更好,頻率更高。

優者更優、弱者恆弱

在我們傳統教育中,平均發展是升學基準,每個考試科目都要達到水準才是完美表現,特別是我們東方的教育,並不會特別教大家發覺自己的能力,而是著重於缺點的改善。

回想一下,當你考完試,拿到成績單,父母大多覺得成績好是理所當然的,而開始檢討成績特別差的科目,對吧?然後針對這些科目特別加強,例如課後輔導或補習班等。

我們被教育得特別重視自己的弱點,深怕會擊敗或拖垮優點,造成失敗的原因,而不斷努力的想要去補足它、甚至想要消滅或掩蓋它,但是這樣只是浪費時間罷了。

圖/從小的教育都是要我們修正與補強弱點(Photo by Nik Shuliahin on Unsplash)

全世界大多數人並不認為進步的秘訣在於了解自已的能力與優勢,而是執著於弱點與性格缺陷。

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專注於優勢的人,與專注於劣勢的人,一個正不斷的進步,另一個僅能維持避免失敗,導致差距越來越大。

如何找到天賦?

如何尋找或發覺天賦呢?當你在從事某件事的時感受到:渴望、能快速學習、高滿意度時,表示你很可能正在使用天賦,請多留意自己在面對各種狀況的自然反應,。

或者,也可以透過蓋洛普測驗(Gallup CliftonStrengths®來幫助分析個人的天賦,蓋洛普是美國的一間管理諮詢公司,針對各行各業傑出人士的系統化調查與研究,透過分析,萃取了 34 種優勢項目,每個人都會有全部的特質,如鋼琴一般,每個鍵都有聲音,但組合起來才能完美演奏一首交響曲,這些特質也會有特別顯著的排序,而排名最前面的就是你的「主導特質」。

34 種優勢分為 4 個類別,分別為執行力(成就、統籌、信仰、公平、審慎、紀律、專注、責任、排難)、戰略思維(分析、回顧、前瞻、理念、蒐集、思維、學習、戰略)、關係建立(適應、關聯、伯樂、體諒、和諧、包容、個別、積極、交往)與影響力(行動、統帥、溝通、競爭、完美、自信、追求、取悅)。

關於這些特質的介紹與描述,可參考 獵頭教練 Lynn 的部落格

「能力發現頗析測驗」不只是心理測驗,也不只是個性的描述,而是能幫助人們達到持續且近乎完美的表現。

或許你可能已經經歷了幾個成功與滿足的時刻,但自信生活的人生就是能一再重演這些時刻,所以必須了解這些當下,知道是哪些能力在運作,如何結合這些能力,以及如何微調,平庸與卓越的差別就在於這些細微的改良。

Photo by Japheth Mast on Unsplash

追求成功的過程中需要勇敢

找到天賦後,在培養能力的過程中一定也會遭遇失敗與挫折,衝過頭或迷失方向,從行動、學習、調整與琢磨的過程中可能會讓自己顯得笨拙,但這時候就需要勇敢,這就是過程,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強迫自己觀察入微,發覺與聆聽外在世界的回饋。

互相了解、互助合作、共同茁壯

這本書分為 3 大部分,1. 能力解構、2. 發現能力源頭、3. 駕馭能力,而在第 3 部分,列出了一些關於蓋洛普優勢的常見問題,以及企業或團隊中,如何運用這些優勢尋找人才、管理團隊與適才適用給出了建議。

Q:專屬特質的排序有沒有重要性?

根據測驗結果會列出 1 - 34 的排序,前 5 名是專屬特質,而其他是反應特質,前 5 名的差異極小,且沒有意義,它們會在生活中自動啟動,並成為你培養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專屬特質:每個人最主要的特質,不管身處何種狀況,這些特質都能融入其中,迫使你依照某種方式反應或行動。

反應特質:只有遇到情況符合時,才會發揮作用。例如內向或不善社交的人,只有在工作需要或出席宴會時,才會發揮「取悅」的特質,無論成效如何。

Q:專注發展特質會不會讓人變得狹隘?

不會,反而可以讓人變得更堅強、堅定,也會更賞識擁有不同主導特質的人。

Q:如何駕馭弱點?

專注於發展優勢能力並非無視弱點,而是想辦法駕馭弱點。

書中建議了幾種方式:

  1. 想辦法稍微改進至不會阻礙成功
  2. 設計支援的辦法(ex:善用工具)
  3. 利用擅長的主導特質去掩護弱點
  4. 找個互補的最佳拍檔
  5. 放棄弱點

你沒看錯,最後一個建議就是「放棄弱點」,詳細說明可找書來看。

第六、七章則是以企業或帶人主管的角度來探討,如何運用正確優勢的人才來幫助企業發展,如何用人、選人來降低企業的成本與入職後學習的成本。而知道團隊每個人的特質,可知道如何相處,以及工作或領導上有哪些可以注意的事情。

多數徵才廣告強調應徵者必須具備的專業技巧、知識或工作經驗,但了解了這套系統之後,就可以針對天賦去設計徵才內容,要求應徵者證明自己具備這些天賦(不一定要透過蓋洛普測驗)。

例如:

> 你會採取邏輯化、系統化的方式解決問題嗎?(分析天賦)

> 你是追求及時完成任務的完美主義者嗎?(紀律天賦)

心得:

雖然這本書是在 2002 年出版的,但有幾個重要的觀念我覺得到目前還是值得探討與改善,例如「勤能補拙」這句話,並不完全是可遵守的美德,如書中所提到的,專注於改善弱點是浪費時間且效率低落的事情。

但目前的教育還是採取平均發展的方向前進,且很少在發覺我們自身優勢與了解自己這方面多加著墨,導致一大堆人畢業後頓時失去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工作,最後屈就選擇了不討厭的職位與內容,而不能完全發展自己的能力,非常可惜。

我的優勢測驗結果,主導優勢是:前瞻、理念、思維、完美、體諒,在 4 個類別中,以「戰略思維」主題最為突出,是屬於「活在未來」的人 XD,這也解釋了為何我這麼喜歡看科幻片,對於未來的想像與連結的內容特別的吸引我。

這是在參加了 Lynn 的工作坊後,看了這本書的分享。其實,類似的分析也有好幾個不同的系統,例如CS性格優勢分析(Character Strengths)、九型人格、MBTI 等,其重點都是藉由有科學根據的方式,透過測驗更了解自己。

在工作坊期間,其實同學與 Lynn 教練協助我發現了很多我覺得理所當然而別人覺得驚奇的事情,例如我觀察入微且算是深思熟慮,具有規劃(前瞻)、分析與縱觀(理念、思維)的能力,在這些優勢的詳細解釋中,也符合了我自己本身的個性,算是非常準確,真的是有科學依據與統計的測驗方式。

應用在目前的工作中,雖然能應付某些工作內容,但是這些工作卻會大量消耗掉我的精力,後來才了解,我正在浪費時間「專注在改善弱點」上。且對工作沒有熱忱,則是因為我擅長的技能,沒有結合我的天賦,這也是非常可惜的事情,發覺這現象後,現在正在積極調整中,包含開始撰寫部落格也是計畫之一。

這本書目前絕版了,但某些地方還是可以買到二手書,或者圖書館也都有館藏,如果想要更了解自己的話,可以看書了解一下這套理論,並上網做個測驗,然後對照測驗結果與書籍內的說明,藉此調整自己的方向,朝著更好的自己與成功邁進。

同場加映:

(撰寫中)

--

--

Mint Chen
Mint Blog

藉由學習、閱讀、寫作,努力成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