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玩命運輸」看數據新聞

簡信昌
mirrormedia
Published in
3 min readApr 27, 2017

數據新聞好像是最近幾年台灣媒體圈的火紅話題,幾乎各家都想要嘗試製作一些數據新聞,當然我們團隊原來在設定上也是包含著這樣的想像。說想像其實有點奇怪,畢竟我之前也曾經參與一些題目的製作。可是因為之前在題目的初始階段我比較少參與,而大多是在決定了題目之後才來思考表現方式跟數據的部份,所以對於題目的發想我確實在經驗上還是比較缺乏。而且看過一些其他的所謂數據新聞,有時候是從一些現成的數據去進行解讀,但是因為我個人並不傾向以這種方式來做為題目的進行方式。所以其實我們也還在摸索專案進行的方式。

而這次「玩命運輸」題目的方向,一開始是有受到從去年華航罷工,到今年的台鐵員工過年「依法休假」等一些產業現況的影響。並且從這裡開始做發想,在討論題目時的方向就是希望可以針對運輸業做一次盤整,而華航,台鐵也是在一開始就被納入可以作為報導的對象,而在當時幾場抗爭跟記者會中,也有遇到北捷司機,物流業的司機等等。也就從這裡我們開始考慮我們希望從什麼角度跟範圍來做運輸業的報導。這時候其實我們已經開始著手討論呈現的形式跟進行採訪。但是同時我們也在討論,為什麼運輸業的這個角度是這樣切,我們是不是需要更好的角度來描寫運輸業的現況?

於是我們在討論過後,覺得要能說明勞工超時工作的現況,也許可以就勞基法第32條第2項的違規事實來討論。而這相關的資料,可以藉由各縣市的勞檢資料來進行統計跟分析(雖然後來這部份也經歷了相當的挑戰,但這就是後話)。於是才奠定了這次整個專題的立論基礎跟架構,也因此捨棄了原來已經採訪完的北捷司機部分(但後來又因為北捷司機猝死事件而發了「外傳」)。

這次專題中間的這些轉折讓我們再次思考如何進行題目的發想過程,究竟應該是先考慮題目意識,或者我們可以先有基礎的數據分析後再來決定題目的切入點。不過這個問題顯然沒有正確的解答,而所謂的數據也是讓我們拿來作為對於題目深入討論的依據跟參考,他是報導中重要的一環,但不會是單純依賴數據來進行評論跟解讀。

數據跟圖表在新聞上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不過我其實思考的是,是不是有可能讓這些數據的重要性能脫離「配件」的地位,而作為更具有關鍵意義的主角。讓數據跟採訪能夠相輔相成,而脫離現有的主從關係。

--

--

簡信昌
mirrormedia

工程師 / 攝影師 / 資料新聞 各種興趣,目前擔任資料新聞媒體《READr》總編輯。對於新聞媒體未來想像充滿興趣,也希望透過技術改變新聞媒體的為來樣貌。同時也思考著如何以鏡頭與藝術創作面對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