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3E11 樂高注音遊戲卡(連載中)

Noel Lu
Mom's Murmurs
Published in
Jul 6, 2021

--

藝術點:積木造型

蛋黃5y3m
課程長度:依狀況
內容難度:★★★★★

蛋黃在學校有學注音,本來我正在繪製圖卡,但預計不會那麼快完成,把腦筋動到他愛的樂高上頭,先做一套樂高遊戲卡。尺寸和配色都是經過思考,要展現出筆畫的形狀與弧度,但盡可能使用少一點磚數。最重要的是只利用到三種基本磚:2x2、2x3、2x4,讓大部份的人都能仿作。另外圖卡也設計了一些小細節,方便教學與說明。大家一起來帶孩子玩中學注音吧!

樂高注音遊戲卡簡介

  1. 外框三種顏色有其意義:橘紅色為「聲母」、藍色為「介音」、綠色為「韻母」。
  2. 不同筆順使用不同顏色,但同一個注音使用相同色系。
  3. 易搞混的注音使用相同色系方便比較。
  4. 下方有列出使用的磚數,但不是唯一答案,孩子可以找出不同的組合法。

壹。玩中學

按照卡片去複製注音的造型。尤其還不適合書寫的幼童,就很適合透過樂高來熟悉注音的字形。以下是基本玩法:

  • 照卡造型:按照下方指定用磚,複製卡片裡的字型。
  • 照樣造型:想想看有沒有不同的配磚方式能組出一樣的造型?
  • 組字比賽:洗牌後抽卡,並組出卡片的注音,看看誰組得快。

貳。超級比一比

對注音有基本認識後,常出現的混淆情況。我將有相近字型的組合都設計為同樣配色,因為組好的樂高可以很快速在相近字形間變換。相近字音下一階段再討論。

相近字形

  • ㄅ、ㄉ、ㄌ,甚至延伸至ㄎ。
  • ㄠ → ㄙ → ㄥ → ㄣ
  • ㄆ與ㄡ
  • ㄛ與ㄜ
  • ㄢ與ㄞ
  • ㄇ、ㄈ、ㄩ開口究竟朝哪?

叁。注音排序的秘密

儘管注音的排序曾經被更動過,小時候我們都背過注音表,但大家知道注音為什麼是這樣排嗎?

⋯橘紅色的注音屬於「聲母」

我們先從前半部的「聲母」講起。漢語「聲母」的角色其實算是外語的「子音=輔音」(但不完全相同,※1),拼音時只會出現在上方。但學過英文的我們知道,子音單獨發音不易,於是我們的「聲母」讀起來的時候其實是有偷偷夾帶「母音」的。例如「ㄅ」實際上唸的時候並不是單獨發「/b/」而是發「ㄅㄜ」。

首先一排一排請蛋黃排出注音的順序。當排到「ㄐ」,他問我為什麼不是排在「ㄏ」的後面?這時候就是進入解答的好時機了!

我指著第一組「ㄅㄆㄇㄈ」,請他大聲唸唸看,並感受發聲的位置。
當蛋黃說出「嘴唇」的時候,我再一次深感孩子真的比我們想得更聰明。除了「ㄈ」比較特別是唇齒音,其他三個都是雙唇音。

接下來的「ㄉㄊㄋㄌ」,他也順利答出「舌頭的前面」。讓孩子發音看看,儘管無法正確說出來,也感受得到每一組注音發音的方式是相同的。以下先將「聲母」的部分列完:

ㄅㄆㄇㄈ:唇音
ㄉㄊㄋㄌ:舌尖
ㄍㄎㄏ:舌根
ㄐㄑㄒ:舌面
ㄓㄔㄕㄖ:舌尖後(翹舌音)
ㄗㄘㄙ:舌尖前(齒音)

注音的排列方式藏著「發音方式」的歸類!

⋯藍色的注音屬於「介音」

「介音」是「子音=輔音」和「母音=元音」之間的過渡,拼音時它們可以在上方,也能在下方,還可以單獨使用,甚至能作為「韻頭(※2)」被聲母和韻母夾在中間呢!

一ㄨㄩ:單韻

⋯綠色的注音屬於「韻母」

漢語的「韻母」的身分很像外語的「母音」,但「韻母」的範圍比「母音」廣得多。「韻母」可以是單一「母音」,也可以由多個「母音」構成。(※3)

「ㄚㄛㄜㄝ」發音時嘴型不會改變,只有一個音節,屬「單韻」。
「ㄞㄟㄠㄡ」是「單韻」+「ㄧ或ㄨ」組合而成的「複韻」。
「ㄢㄣㄤㄥ」是「單韻」+「n 或 ng」組合而成的「聲隨韻」。
「ㄦ」的字形跟發音都取自於「兒」字。

ㄚㄛㄜㄝ:單韻
ㄞㄟㄠㄡ:複韻
ㄢㄣㄤㄥ:聲隨韻
ㄦ:捲舌韻

※1:舌根音「ng」也是子音,但在漢語只能當「韻尾」,如ㄤ與ㄥ。
※2:例如「綿」字的組合韻母是「ㄧㄢ」=「ㄧㄚn」,韻頭是「ㄧ」、韻腹是「ㄚ」,而韻尾是「n」。
※3:「韻母」分為「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韻腹」一定會有,但「韻頭」、「韻尾」可有可無。嚴格的押韻,就是幾個音節有共同的韻腹和韻尾。

綜合以上,其實孩子就能夠分辨得出以下相近字音了。

相近字音

  • ㄝ與ㄟ
  • ㄛ與ㄡ
  • ㄢ與ㄤ
  • ㄣ與ㄥ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