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el Lu
Mom's Murmurs
Published in
13 min readMay 30, 2018

--

The Story Orchestra: Four Seasons in One Day

音效書
Illustrator:Jessica Courtney-Tickle

音效書・英文
ISBN13:9781847808776

這是一本用故事連串並圖像化知名協奏曲的繪本。聽起來實在太厲害了,但可別太佩服這本書,儘管我也對它愛不釋手。

實際上「The Four Seasons」本身就屬於「標題音樂」,不僅僅因為樂曲名稱直接代表它的精神。(由非音樂因素激發創作而成,作曲家會以標題,大綱或提要的形式著明其含義)

「The Four Seasons」並非獨立的一組協奏曲,大約在西元1725年,法國出版商勒賽尼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韋瓦第的12首協奏曲集,取名為「創意與和聲的實驗」,其中第一到第四號就是著名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分別為「春」、「夏」、「秋」、「冬」,每一首協奏曲各有「快、慢、快」結構的三個樂章。

最特別之處是,四首協奏曲前都附有對應的十四行詩,解釋了樂曲的內容與意境。這四組十四行詩的作者已不可考,但大部份的人相信是來自於韋瓦第的手筆。又有誰能比他更能貼切描述自己的作品呢?

若仔細看過這四組十四行詩,就會發現書的內容完全改編自詩,其實也沒有這麼神,這就是為何封面特別標註的是Illustrator而非Author的理由吧。但以小女孩與小狗為主角,串連成一個小故事,的確增加了趣味性與親切感,作為入門書也較容易被孩子接受。

我特別喜歡女孩的蘋果樹這個設定,不僅巧妙地將未收錄在此書的最後一個樂章的標題補遺進來,透過蘋果樹的消逝,去思考面對功虧一簣的遺憾時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也鼓勵孩子抱持正面希望。蘋果樹的狀態在書中隨著四季變化,同時也將書末的冬季與下一個春季連結起來,非常細膩的安排。

作為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之一,韋瓦第的四季自然少不了華麗磅礡的行進與精巧豐富的裝飾音。這一本繪本從封面的設計就宣言了其致敬的態度,精裝布紋書皮絕對不夠,能夠提升質感與奢華度的燙金更不可少。來自四個季節的四棵樹各據一角,春花、夏葉、秋果、冬雪,各有各的色系和具季節性的物品點綴其間,Jessica Courtney-Tickle的水粉畫明亮、大膽又纖細,內頁畫面滿是不嫌繁瑣的豐富細節,正迎合了巴洛克就是要能炫耀、能氾濫感情的精神。

全曲12樂章,很可惜的是書中並沒有擷取到所有的樂章,甚至有兩個樂章各佔了兩個按鈕的篇幅,總結說來只有8個樂章出現在書中。進一步研究後,才體會作者的選曲是有其道理的。每個季節的Movement2幾乎都沒有被採用,因為比起慢板的第二樂章,帶有高辨識度旋律的第一、三樂章更是耳熟能詳!以入門的角度與故事的發揮度來說,確實是明智之舉。

除了簡單介紹韋瓦第的生平,也有針對專有詞彙的釋義表。畫得好可愛的韋瓦第啊。他的父親是威尼斯知名的小提琴手,韋瓦第也不惶多讓,除了偉大的作曲家身分,本身也是一位大師級的小提琴家,是故他創作的曲子裡,小提琴部分都極具難度。

此書精裝非硬頁,按壓書頁上的音符圖案就會發出聲音。原理是將力道透過前面薄書頁傳到最後的機關頁來觸發。無開關,電池可更換。

最末的按鈕總表,針對擷取的音樂片段做了淺白明瞭的聲譯,以《Note1~10》詳列於後。四首短詩則是來自協奏曲的十四行詩。

Spring
Concerto №1 in E major, Op. 8, RV 269, “Spring” (La primavera)

春臨大地,
眾鳥歡唱,
和風吹拂,
溪流低語。
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
雷鳴和閃電宣示暴風雨的前奏;
風雨過境,鳥花語再度
奏起和諧樂章。

芳草鮮美的草原上,
枝葉沙沙作響,
喃喃低語;
牧羊人安詳地打盹,腳旁睡著夏日懶狗。

當春臨大地,
仙女和牧羊人隨著風笛愉悅的旋律在他們的草原上婆娑起舞。

Movement I
Allegro (in E major)試聽連結

《Note 1》
全曲的開場,宣告春天的降臨。
所有高音同時彈奏同一簡單旋律及音調,感覺就像鄉間的鳥群鳴叫、羊群跳躍。女孩伊莎貝爾帶著她的小狗與蘋果樹盆栽,出門參加節慶。故事從這裡開始了。

開頭每一小句的最後一個音符都往上跳了好幾度,充滿了歡欣愉悅的感覺。00:35開始,運用了提琴三聲部精彩地模仿了鳥群啾鳴的快樂歌聲,以及1:21開始,展現了微風溪流的溫柔律動。然後是不斷穿插、象徵春天來臨的的歡樂合奏。倏地烏雲密布,奏起了暴風雨來臨的前兆。

《Note 2》
此段落聽起來就像春天的雷陣雨。
低音域的協奏團用轟隆隆的音符代表雷聲,高音域的三連音獨奏則塑造了閃電的意象。

伊莎貝爾也在這裏遇見了陣雨。
樂章之末,待風雨過後,鳥兒再度開始和鳴,春天的氣息又回來了。

Movement II
Largo e pianissimo sempre (in C-sharp minor)
慢板的小提琴,悠悠奏出隨風簌簌作響的枝葉和草原上打盹的牧羊人,
中提琴則詮釋了忠犬的吠叫聲。

Movement III
Allegro pastorale (in E major)試聽連結

《Note 3》
跳躍式的旋律使得這個樂章聽起來就像一支舞。
韋瓦第以音符形象化了仙女們與牧羊人,在花樹下跟著風笛樂音婆娑起舞。
你是否能聽見低音弦聲在背景拉得長長的音?

主旋律優雅又輕快,跳躍的音符像搖曳舞姿,卻又有田園中恬靜的氛圍,最後的小提琴獨奏則有曲終人散的淡淡孤寂之意。

繪本中歌舞昇平的歡樂情節也符合協奏曲的原意。
有沒有注意到,本書文字的部分都用了該頁的元素描繪,綴飾成框,沒有一絲不協調地融合在圖畫之中?涼亭的亭柱與右方的花樹樹身,也不厭其煩地畫上裝飾。

Summer
Concerto №2 in G minor, Op. 8, RV 315, “Summer” (L’estate)

奄奄一息的人們和動物躺在
熾熱無情的太陽底下,
松樹彷彿就要起火;
杜鵑高歌著,加入斑鳩和金翅雀的行列中。
微風輕拂,
但很快地大風捲起;
若有風雨欲來之勢,
牧羊人被突如其來的狂風驚嚇。

擔心著他的羊群以及自己的命運,
他開始忙著做風雨前的準備,不安的心在灰暗的天色下、
蚊蠅的嗡嗡作響下顯得更加孤立無援。

終於,他擔心的事發生了──
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及冰雹

阻撓了他回家的路。

Movement I
Allegro non molto (in G minor)試聽連結

《Note 4》
緩慢的開頭。
同模式的樂節重複數次,每重複一次就更低、樂節與樂節之間不段出現的休止符,充滿酷暑中慵懶鬱悶之感,象徵著牧羊人因炙熱的天氣而倦怠不已,想要躺臥下來的狀態。

爾後提琴的優雅高音成為主調,短暫急促而不斷堆疊的音符像躁動的鳥鳴,先是模仿杜鵑,又加入了斑鳩與金翅雀。緩和下來以弱音進行的輕快音節好似吹進滯悶環境裡的微風,但很快地連這僅有的喘息空間也被變換莫測的氣候排除而去,取而代之的是加強加快且跳動的音程來表現出劇烈捲起的大風,以及牧羊人驚嚇恐懼的情緒。

參加節慶的人們也受不了炙熱,呈現出慵懶的模樣。
左上角的豔陽與右上角的烏雲恰恰形成了對比。
畫面很繁複是吧?帶著寶寶一起觀察圖中的細節吧。

Movement II
Adagio e piano — Presto e forte (in G minor)
極慢的獨奏使用了不和諧的跳動音程,帶有不安而擔憂的鬱悶氣氛。
獨奏的背景則用每次不同音高的的三個同音音符來代表蚊蠅的擾人嗡嗡聲。
獨奏間穿插急速重複、低沉具力道的同音合奏,模擬了雷聲。

Movement III
Presto (in G minor)試聽連結

《Note 5》
另一個暴風!你是否能聽見任何相近於「春天」樂章中出現過的樂音?小提琴的聲音又快又急,旋律的音高不斷重複著下墜感,好似聽見嘩啦啦打向大地的暴雨聲。

延續了第二樂章的合奏雷聲,層層堆疊而上,更激烈更急促地演繹無情地呼風喚雨的炎夏,穿梭其間劇烈變化音程的小提琴高音彷若牧羊人緊繃的神經,在惡劣的情況下憂懼無助的崩潰邊緣。

繪本在此也用密佈烏雲、雷電交加的驟變天氣來呼應這個樂章的表現。這是全曲中我第二喜歡的樂章,豪雨和閃電的聲繪實在太傳神,歇斯底里又戲劇化的推進讓人毫無喘息空間,情緒攻頂、一氣呵成。

Autumn
Concerto №3 in F major, Op. 8, RV 293, “Autumn” (L’autunno)

農人唱歌跳舞,
慶祝莊稼的豐收。
酒神的瓊漿玉液
使眾人在歡愉的氣氛中沉沉睡去。

在歌聲及舞蹈停止之時,
大地重回寧靜,
萬物隨莊稼的人們
在秋高氣爽中一同進入夢鄉。

破曉時分號角響起,
獵人帶著獵狗整裝待發。
鳥獸紛逃,而獵人開始追尋獵物的行蹤。
一陣槍聲劇響夾雜獵狗的狂吠之後,
動物四竄奔逃,但終奄奄一息,
不敵死神的召喚。

Movement I
Allegro (in F major)試聽連結

《Note 6》
這段音樂裡,韋瓦第運用了這段音樂比喻在鄉間快樂收穫的人們。所有的弦樂都演奏同一種旋律,聽起來就像每個人都聚在一起慶祝。

歡欣鼓舞而旋律單純的合奏,不斷重複的短節拍好似收割的節奏,又像此起彼落的歌聲、輕快搖擺的群舞。接著一段不規律跳動的小提琴獨奏,塑造出農人酒酣耳熱之後醉醺醺的模樣。歌舞與醉漢的意象交錯演奏直到末段的獨奏,節奏和緩下來,音拍愈拉愈長,形容眾人漸漸睡去的平和景象。

最後再現歡慶歌舞的合奏。

Movement II
Adagio molto (in D minor)
一段極柔板的旋律。
酣睡的不僅僅是農人,隨著結束的歌舞,大地萬物也跟著平靜下來,一同墜入了深深夢鄉。輕輕拉長的樂音,就像涼爽宜人的秋意。

Movement III
Allegro (in F major)試聽連結

《Note 7》
韋瓦第寫下了這篇樂章,描寫一段他本來應該經歷的狐狸狩獵。若你仔細聆聽,你會聽到跳躍的旋律,這一段剪輯聽起來就像馬匹小跑快步經過鄉間的聲音。

開頭的樂音充滿期待與興奮的意味,迫不及待出發的情緒。爾後一串提琴的三連音,形容鳥獸逃竄的情景,接著中低音部奏出一段槍擊聲。尾聲則透過獨奏小提琴急奏之後的拉長音,詮釋掙扎無果終於無力抵抗的絕境。

取代了狩獵的景象,繪本描繪了秋葉轉紅、飄落的畫面,伊莎貝爾愉快地跳過紅葉鋪成的絨毯。鳥群也紛紛南徙,到溫暖的陸地度冬。你瞧,這來當找找書是不是也很適合?找找看中有幾隻鳥?幾隻兔子呢?顏色如此繽紛,也可以請寶寶指出特定顏色的動物哦。

Winter
Concerto №4 in F minor, Op. 8, RV 297, “Winter” (L’inverno)

人們在凜冽的寒風中、
在沁冷的冰雪裡不住發抖。
靠著來回跺步來保持體溫,
但牙齒仍不住地打顫。

在滂沱大雨中坐在火爐旁度過
安靜而美好的時光。

小心翼翼地踩著步伐前進,
深怕一個不留神栽了個觔斗;
有時在冰上匆匆滑過,
跌坐在雪上,來回地跑步玩耍。
直到冰裂雪融的時刻,聽見溫暖的南風已輕叩
冷漠的冰雪大門。
這是冬天,
一個愉快的冬天。

Movement I
Allegro non molto (in F minor)試聽連結

《Note 8》
你能否聽見弦樂團在顫抖?
那些小小跳動著的顫音聽起來就像雪地裡的人們冷得發抖的樣子。獨奏小提琴以非常快的演奏在廣音程間上下跳動,就像寒風包圍著你呼嘯。

開始的小顫音像極了禁不住的發抖,同時又表現出嚴冬的寂靜。聲線一一加入,就像寒意一波接著一波。00:40竄起的獨奏小提琴,象徵襲來的風凜冽又刺骨。

伊莎貝爾堆了雪人之後,趕緊快步往回程奔。
雪地的顏色、紛飛的雪花,好美好柔和。

《Note 9》
短暫而快速的小樂音就像牙齒打顫的聲音。
稍慢而力道加重的跳音聽起來像人們在雪中來回跺腳。

01:13處就是Note9所擷取的片段,先是反覆的同音演奏,鋪陳了淒清的寒意;接著上下跳動的八個音符,聲狀了來回跺腳的情境,交錯重複使得意象更為強烈。

然後再現冷風颼颼、顫抖不已的背景描寫。情緒一層一層往上推。02:34開始的地方以雙和弦完美地演繹了牙齒打顫的寒冷之感,再繼續踱步取暖,直至樂章結束。

雖然沒有身處過冰天雪地,但韋瓦第想傳達的畫面確實隨著音樂流淌而歷歷在目。這是我最喜歡的樂章,很開心它一舉攻下兩枚按鈕!

Movement II
Largo (in E-flat major)試聽連結

《Note 10》
你是否能聽見小提琴手們用指尖撥弦的聲音?
韋瓦第想要這個片段聽起來像窗外的冰雨。
在撥弦音之上,是另一快樂的曲調,聽起來像是一個坐在壁爐邊的人,正在凝視著窗外的雨。

伊莎貝爾回到了安全又寧靜的家中,這景象跟十四行詩描繪得別無二致。繪本的故事就在這裡畫上句點,在上一個樂章中失足摔倒,痛失蘋果樹的伊莎貝爾,也因為口袋裡來自慶典的蘋果,燃起春天的希望。看屋內的壁畫、台燈的燈座與地上的澆花器,不能放過一點細節啊。

樂章中撥弦音滴滴答答的擬雨聲,襯托了優美的獨奏主調,滿溢著溫暖的幸福感,我好像也聽見了對來春的期待。

Movement III
Allegro (in F minor)
獨奏的小提琴代表一個人行走在雪上的模樣。
樂團加入後,更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緊張感。
接著全體音階往下,形容不小心滑倒跌坐雪上。
等旋律又開始激昂,歌頌冬季,
北風依然強勁,但激進的提琴聲並非痛苦的,
這仍是一個令人愉悅的冬天。

這本繪本的難度不低,也不是硬頁書,自然是適合大點的孩子來閱讀。但我等不到寶寶長大,已經在他7m時就迫不及待與他分享。儘管不見得能專心聽我朗讀內容,聽到片段樂章,寶寶會暫停當下的動作細細聆聽噢。

蛋黃神秘的四季之舞,1y4m

英國曾有相關研究,測試結果顯示聆聽四季的第一個協奏曲「春」,能夠活絡大腦的思考能力。且不論此研究結果是否為真,我相信寶寶是會對旋律留下記憶的。單純讓他欣賞好聽的音樂,即使無百利,也該無一害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