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our à Reims de Didier Eribon: 知識分子的原生家庭(階級)認同

台灣春山最近為傅柯傳記出了中譯新版。作者是迪迪耶.艾希邦(Didier Eribon)。畢竟他筆下的傳奇哲人始終比自己的名氣大,今日就來介紹這位法國社會學/哲學家的著作 Retour a Reims (英:Returning to Reims 簡中:《回歸故里》; 未有繁中出版)。

source: https://editions.flammarion.com/retour-a-reims/9782081396005

Comment “Retour à Reims” est devenu un best-seller sociologique (franceculture.fr)

Retour a Reims是Eribon 寫的自傳式非虛構作品。Eribon於1953年生於法國東北部城市Reims,同性戀,為柏克萊和劍橋大學的客席教授,主力研究階級和性別議題。在Eribon 成長的20世紀中期,窮苦工人階級的子女大多不以讀大學為目標,但Eribon成為了在四個兄弟中成功的一位。身為知識分子的他,一直都對自己出身於工人階級一事耿耿於懷,而且亦在成長過程中與原生家庭(的階層)割裂。在Guardian 的訪問中,他甚至表示「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比起承認自己出身工人階級來得容易」。

“Je suis un produit de l’injure. Un fils de la honte.”

Didier Eribon, writer: ‘What was difficult was not being gay but being working-class’ | Books | The Guardian

不過,Eribon 的父親多年後逝去,促使他回到Reims,去面對他和原生家庭的種種隔膜,重溯家族歷史,找出自己感到恥辱的原因,並不時在Retour a Reims以所學的階級和性別理論,反覆檢視自身,彷彿將童年的經歷、生活過的階層、甚至情感當成可供研究的客體。譬如他從父親的背景剖析其恐同心理:人身處的環境如何限制了人的認知?工人階級為何從左翼轉向支持右翼?但另一方面,Eribon也反省自己甚至知識分子的不足,他問:知識分子對工人階級的「解讀」是否偽善?平等真的有可能嗎?Eribon這一本自傳不但是讓自己和家人和解的契機;其大力剖穿己身的理論之刀,更使大眾在極右抬頭的當下,重新認識階級割裂的原因。

學習重點:

Nouns: retour (n. m)= 回歸; honte (n. f) =不光采、羞恥; injure(n. f) =侮辱; milieu d’origine (n. m) = origin (background/environment);

Verbes: retourne (v.)=回歸; casser (v.) = break

Adverb: auparavant(adv.)=previously

Tense: 複合過去式 (Passé Composé): 由助動詞(avoir/être) + 動詞過去分詞構成,大部分動詞都是跟avoir,但反身動詞(verbes pronominaux)和部分使空間轉換的動詞才用être: aller(去) / venir (來) / partir (離開) / sortir (出去) / arriver (到達) / tomber (跌倒) /monter (上) / descendre(下) /entrer (進入) / passer (經過) / rentrer (回來) rester (停留) /devenir (變成) / naître (出生)/ mourir (死亡)

Source: Passé-composé (part 3) — Elsa French Teacher